作者: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藥師 楊雅媚
失眠是指在有合適的睡眠機會和環境下,依然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感到不滿足,進而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根據病程可分為短期失眠(病程<3個月)和慢性失眠(病程≥3個月)。
① 入睡困難(通常入睡潛伏期>30分鐘);
② 睡眠維持時間短(整夜覺醒次數≥2次);
③ 睡眠質量下降;
④ 總睡眠時間減少(通常<6.5小時);
⑤ 早醒;
⑥ 日間功能障礙(如疲勞、情緒低落或易怒、軀體不適、認知障礙等)。
注意!
失眠是一種主觀體驗,不能單純依靠睡眠時間來判斷,有些人雖然睡眠時間較短(如短睡眠者),但主觀感覺睡眠質量并沒有下降,也不存在日間功能障礙,這種情況是不認定為失眠的。
由于失眠是人的一種主觀感覺,因此心理治療也是一種對抗失眠的有效手段。心理治療主要包括睡眠衛生教育、認知治療、刺激控制療法、睡眠限制療法和放松療法。
1、認知治療
是通過改變患者對失眠的認知偏差和對睡眠問題不理性的態度來治療失眠,具體包括:
① 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于失眠;
② 保持自然入睡,避免強行要求自己入睡;
③ 培養對失眠影響的耐受性,不因為一晚沒睡好就產生挫敗感。
2、刺激控制療法
通過干預睡眠行為,可建立起臥床和睡眠之間的聯系,具體包括:
① 只在有睡意時才上床;
② 如果臥床20 min不能入睡,應起床離開臥室,可從事一些簡單活動,等有睡意時再返回臥室睡覺;
③ 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活動,如進食、看電視、聽收音機及思考復雜問題等;
④ 不管何時入睡,都保持規律的起床時間;
⑤ 避免日間小睡。
3、睡眠限制療法
是通過縮短臥床清醒的時間、增加入睡驅動能力以提高睡眠效率的一種方法,具體包括:
① 減少臥床時間以使其和實際睡眠時間相符,在睡眠效率維持85%以上至少1周的情況下,可增加15~20 min的臥床時間;
② 當睡眠效率低于80%時則減少15~20 min的臥床時間;
③ 當睡眠效率在80% -85%之間則保持臥床時間不變;
④ 可以有不超過半小時的規律午睡,避免日間小睡,并保持規律的起床時間。
臨床上常用的治療失眠的藥物包括:非苯二氮?類、苯二氮?類、褪黑素受體激動劑、食欲素受體拮抗劑和具有催眠效應的抗抑郁藥。
非苯二氮?類和苯二氮?類鎮靜催眠藥可采用間歇、按需給藥的方法。間歇給藥的頻率為3~5天/周,至于哪天用藥,參見“按需”的標準:
① 預感入睡困難時(比如當日的各種事件導致了情緒變化),于睡前5~10 mm服用;
② 上床后30 min仍不能入睡時,立即服用;
③ 夜間醒來無法再次入睡,且距預期起床時間>5h,可以服用(僅適合使用短半衰期藥物,如:扎來普隆、唑吡坦等);
④ 根據次日白天活動的需求(比如有重要工作或事務),于睡前服用。
① 避免飲酒。
② 避免駕車、操縱機器和高空作業。
③ 注意防范跌倒(尤其是老年人),晨起時宜小心,起效快的藥物盡量在床上服藥。
④ 勿自行加量、減量和停藥。
溫馨提示:認知行為治療、安眠藥的購買和服用均需在醫生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請勿自行決定。
審稿專家: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劉麗亞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愿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