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臣們可以說過得是如履薄冰,也許在我們這些外人的眼中看來,那些大臣們的生活是非常榮耀的,但他們所承受的恐懼卻很難為外人所知。
作為臣子,他們最怕的就是四個字“功高震主”,為人臣者,必須要為君主出謀劃策、分擔憂愁,這其中就難免會有功勞。雖說為人臣者若無半點功勞,很容易被君主視作酒囊飯袋,被當做庸碌之臣處置。
但若是功勞過大,就容易引起君主的猜忌,為自己帶來無窮的后患。一般情況下,功高震主的臣子議案都有兩種結局,一種就是君主能力出眾,手段高明狠毒之時。
盡管臣子出于多種原因不敢或是不想謀反,但出于心安,君主也會尋找借口伺機除掉有能力的臣子。這在古代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如果君王無能,臣子又被逼得走投無路,那么就很有可能會出現第二種情形。一不做二不休,臣子索性造反謀逆,改朝換代。話說,元朝就有一位將軍,活生生被自己的君主給逼得走投無路,最終只得走上謀反這條路。
事情暴露后,已經對君王失望的他居然選擇了沖進皇宮,強娶皇后。那么,這又是怎么回事,此人究竟是誰?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孛羅帖木兒,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和脫脫一樣,都是元末少有的正臣干臣。孛羅帖木兒出身不錯,父親答失八都魯也是地方上的實權派,更是少有的名將。
從小深受父親耳濡目染教育的答失八都魯,也算得上是將門虎子,常常跟隨自己的父親一起上陣殺敵,從小混跡在軍營中的他,在不知不覺間就鍛煉出了統兵和殺敵等多方面的能力。
至正年間,不堪忍受元朝統治者暴虐的百姓們,天災人禍的逼迫下走到了深淵的邊界,韓林兒、劉福通二人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傳唱,天下人開始造反。
事情是這么回事,他們在修建黃河大堤時,正好開鑿到了一只獨眼石人,一度被認為是上天降兆,在此事的號召下,韓林兒劉福通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窮苦百姓,開始了推翻元朝統治者的斗爭。
這支義軍便是紅巾軍,駐守襄樊的孛羅帖木兒父子,很快就被元朝統治者調回到了河南,抵抗紅巾軍的北進。父子二人想盡方法總算是勉強守衛住了河南,立下了很多的戰功。
出于這一點,元朝統治者對孛羅帖木兒父子變得更加倚重,然而好景不長,父親最終還是在紅巾軍身上栽了跟頭。至正十八年,父親被紅巾軍的奸計所騙,導致兵敗。
這一次兵敗使得答失八都魯氣憤不已,從未嘗過敗績的他受不了這般屈辱,很快便憂憤而死。答失八都魯死后,孛羅帖木兒繼承了他的部隊和他的責任,開始重整旗鼓以期待報仇雪恨,繼續和紅巾軍展開了周旋。
孛羅帖木兒的軍事才能,經過這么多年的淬煉,已經被打磨得如火純青,甚至一度超過了他的父親答失八都魯,紅巾軍在孛羅帖木兒的手中討不到半點好處。
反而,他們常常在孛羅帖木兒的手中吃大虧,后來孛羅帖木兒成功攻占了濮州,紅巾軍并不死心,他們決定孤注一擲,向大都發起進攻,一舉滅亡元朝。
無奈之下,元順帝也只能召回在外征戰的孛羅帖木兒,賦予孛羅帖木兒全權,擊敗紅巾軍。在孛羅帖木兒接到命令之后,他帶領手下的將士們日夜兼程,趕赴大都護駕。
終于,在紅巾軍馬上就要攻打大都之前攔下了他們,并且一舉擊敗了前來進犯大都的紅巾軍。此戰之后,孛羅帖木兒聲名大振,他也一度成為了元順帝跟前的紅人。
元順帝對于這位年輕將領可以說是非常賞識,直接讓他成為了大將軍。孛羅帖木兒由此得以進入廟堂之中,本來就在外地征戰多年的孛羅帖木兒,是知道民間百姓的疾苦的。
他也知道當今天下之所以會大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元廷內部,君王的昏庸無能,再加上官吏們中飽私囊、殘害百姓,才會弄得各地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掙扎著求生。
因此,在他進入朝堂之后,他果斷拋棄了從前的弊端,開始一心一意推行一些有利于民的政策。可是,很快他便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嫉恨,他們在元順帝面前進讒言。
這讓元順帝本來十分支持孛羅帖木兒的心,也發生了動搖,終于在功高震主的教訓面前,元順帝還是決定防范于未然,一舉將孛羅帖木兒的兵權回收。
不得不說,元末的政壇環境實在是惡劣,多少有能力的臣子都沒有得到善終,就連唯一的賢臣脫脫帖木兒,都難以逃過內訌的旋渦,最終葬身與內訌之中。
面對元順帝這過河拆橋的卑劣行徑,孛羅帖木兒感覺自己受到了羞辱,他沒想到自己一心一意為國為民,元順帝居然聽信小人讒言,要收回自己的兵權。
自己明明什么都不準備做,卻要被元順帝這個昏聵的君王猜忌,一時之間,孛羅帖木兒感到心灰意冷,索性棄官不做了,回頭看著這個國家,他第一次覺得元朝似乎已經失去了拯救的價值。
后來,太子謀逆,四面楚歌的元順帝此時才又想起了孛羅帖木兒,誠心請求他能夠再度出山挽救自己。
孛羅帖木兒也不推辭,輕松地擊敗了謀逆的太子,因此功勞,孛羅帖木兒再度受到元順帝的重用,成為了元朝的丞相。
此時此刻,孛羅帖木兒早已經沒有了,為國為民嘔心瀝血的雄心。對于這個國家、這個昏庸的君主,孛羅帖木兒早就已經失望,所以此次上位之后,他選擇了驕恣妄為、徹底墮落了下去。
他仗著自己的兵權每日沉迷享樂,排除異己不說,更是公開表達了對元順帝的不滿,直截了當地提出了,要迎娶皇后這等大逆不道之言。
此時的元順帝,面對早已變得冷酷無情的孛羅帖木兒,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皇后面對孛羅帖木兒這尊瘟神也是一點辦法沒有,只得祈求:
“我女兒年輕貌美,我已是人婦,娶我女兒不是更好么?”得到了孛羅帖木兒同意的元順帝,抓緊時間籌備公主的婚事,可是沒想到孛羅帖木兒再一次向元順帝挑釁,直接將公主強搶回去了。
雖然孛羅帖木兒的行為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但是這一切都與元順帝咎由自取有關,沒有任何人會同情一個昏庸的君王。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元順帝自斷臂膀的行為本就是取死之道,不配得到同情。
對此,你有什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