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十來個大一統王朝,西晉王朝也是其中之一,卻被認為是比誤我中華三百年的清朝還要糟糕的大一統王朝,由司馬家族所創立。
西晉是晉武帝司馬炎滅了蜀漢和孫吳政權,統一三國后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曹操沒能做到的事情是司馬炎實現了,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也實現的夢想,司馬炎也做到了。
所以很多人說司馬炎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只要不犯錯就是最大的成功,也被認為是最弱的開國之君。
說到西晉,不得不提三國。能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嶄露頭角,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像司馬家這樣最終統一天下的,更加的考驗實力,司馬家在漢朝末年,原本就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家族。
司馬懿是在29歲那年正式步入官場,后來曹操病死,司馬懿幫助曹丕奪嫡,司馬懿深得曹丕的信任,開始了人生的康莊大道,結果不久曹丕也病死了,魏明帝繼位,司馬懿成了三大輔政大臣之一,真正迎來了人生巔峰。
司馬懿也是由此開始的軍事生涯,打孫權和孟達,滅公孫淵,積攢了非常高的人氣和威望,魏明帝死后,司馬懿再次成了托孤重臣,結果被曹爽架空,司馬懿用了兩年的時間卷土重來,發動政變。
在清除了曹爽后,司馬懿掌握了軍政大權,天下其實已經是司馬家的。不久司馬懿病逝,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接替了司馬懿的大權,司馬師開始把持朝政,直接廢了魏帝曹芳,改立曹髦。
司馬師是徹底掌握了大權后不久病死了,司馬昭接替了兄長司馬師的位置,司馬昭更加肆無忌憚,默許手下殺了魏帝曹髦,改立曹奐為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后他滅了蜀漢。
司馬昭在把持朝政十年后病死了,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接手了父親的政權,沒過多久司馬炎就逼迫曹奐禪位,歷史似乎還原了當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的畫面。
司馬炎改朝換代,建立了晉朝,十五年后,滅了東吳,統一了三國,一切似乎顯得順理成章,司馬炎有一個好爺爺,還有一個好父親。
1.祖父和父親鋪的道路
司馬炎是幸運的,他直接繼承了司馬懿和司馬昭鋪墊了多年的奪位之路,蕩平了以曹爽為首的三族宗親,哪怕攻打孫吳也是司馬昭在世的時候布的局,和其他的大一統王朝的開創比,司馬炎是遜色的。
司馬炎知道他想要奪得天下就要勵精圖治,所以即位之初采用了懷柔的政策,善待曹奐和劉禪,讓曹奐依舊享受天子的待遇,解除了對漢室的禁錮等。
主要是因為司馬懿和司馬昭在奪取地位的過程中制造了太多的殺戮,這樣的陰影還留在百姓的心中,司馬炎要鋪墊,這樣才能安定蜀漢,同時為后續攻打孫吳做準備。
2.司馬炎登基后15年滅孫吳
司馬炎是公元265年登基稱帝,一直到了公元280年才滅了孫吳統一了三國,中間經歷了朝廷的內戰、外族的侵略,晉朝甚至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在統一三國的十年,司馬炎就去世了,在位期間提出了“太康之治”,但是西晉銜接的是三國和南北朝這兩個戰火紛飛的時期,前后分別經歷了一百多年和三百年。因此司馬炎的統治的十年,在這四百年的時期里,顯得微不足道。
3.分封制度出現重大失誤
西晉王朝的建立,是靠士族階層的支持建立的,西晉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士族階層控制的大一統王朝,因此建國后的舉措都是圍繞著保護這個群體而開展的。
司馬炎開始大封宗親,一口氣封了27個王,原本是想培養自己的勢力來對抗士族階層,結果沒有控制好,宗親勢力的膨脹沒有受到控制,反而影響到了日后朝廷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司馬炎的舉措為日后的八王叛亂埋下了禍根。
相比其他朝代沒有實權的王爵,西晉的王爵可謂一個比一個牛,不僅有自己的百姓,還有屬于自己的軍隊,司馬炎就這樣把自己的軍隊都分散在了宗親的手上。
原本想借著宗親的崛起來打壓士族,沒想到各個地方的宗親幾乎發展成了各個地方的“土皇帝”,土皇帝之間為了權利和皇權,開展了內戰,你爭我搶,一開始是暗戰,隨后是明搶。
就此導致內戰的爆發,安定沒多久的西晉王朝再次陷入了紛紛的戰火中,導致了西晉王朝綜合國力的下降,西晉王朝也在內戰中迅速解體,成了短命王朝。
八王之亂以極端的形態向世人展示了社會秩序的崩塌,把所有人推向了深淵,是國家的災難,是軍隊的災難,也是百姓的災難。歸根結底是因為司馬炎在制度上的失誤,另外一個也在繼承人上的錯誤導致的。
4.后位人選錯誤引起戰亂
司馬炎挑選繼承人上,一直讓人匪夷所思,因此有人認為司馬炎其實是在布局,他挑選的太子司馬衷資質非常的普通,甚至被認為智商有問題,他看準的是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
據說司馬遹從小非常聰明,展現出過人的智慧,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司馬懿的影子,因此司馬炎非常疼愛這個孫子,并對他寄予厚望。
司馬炎把司馬遹養在了自己身邊,據說直到司馬遹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司馬衷對此一無所知,都不知道自己有這么一個兒子,只可惜司馬遹最終被賈南風所害,死的時候才23歲。
在司馬炎在位的日子里,他沒有從國家的長治久安的角度來思考繼承人的問題,而是舉棋不定,在他二十多個兒子當中,比司馬衷更為適合的人選大有人在,可是司馬炎沒有在生前把這個影響國家命運的事情定下來。
也正是因為司馬炎的舉棋不定,讓祖輩打下來的江山斷送在了他的手里。
司馬炎在帝位的最終人選上,跟妻子妥協了,司馬炎的妻子楊艷是幸運的,司馬炎一生都很尊重這個結發妻子,哪怕到了后期,司馬炎沉迷美色,依舊沒有動搖過楊艷的地位。
或許是出于對楊艷的虧欠,楊艷臨死前讓司馬炎立自己的叔叔的女兒楊芷為皇后,這給了野心勃勃的楊家可乘之機,楊芷的父親楊駿在朝中利用自己國丈的身份胡作非為。
父女倆更是聯合起來,在司馬炎死后把持朝政,不禁讓人匪夷所思,司馬炎對于楊艷的言聽計從,間接導致了西晉王朝局勢的混亂。
另外,在兒媳婦的選擇上,司馬炎再次把寶壓在了楊艷的身上,給司馬衷千挑萬選了賈南風為妻子。賈南風不僅相貌丑陋,還專權跋扈,更是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
賈南風是個有手段的女人,在司馬炎臨終前,在思考司馬衷是否適合繼位的問題上,出了幾道題目讓司馬衷作答,是賈南風到外面請了搶手才蒙混過關,讓司馬衷順利繼位。
司馬衷繼位后非常信任賈南風,大小事情的決斷都掌握在了賈南風的手里,賈南風為了掃平專權路上的障礙,上場就開始對付自己的婆婆和宗親。
滅完外戚后開始迫害司馬衷的太子司馬遹,殺了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開始了她的專政生涯,殘暴不仁。賈南風的行為引來的各路禁軍的不滿,有心的司馬倫充分利用這個情緒。
司馬倫借機殺了賈南風和她的勢力群體,自己登基稱帝,其他的宗親看到司馬倫的行為,紛紛跳出來反抗,由此引發了維持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不過八王之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司馬炎當時大封宗親,導致了他們勢力的聚集造成的。
八王之亂爆發后,邊疆的藩王就打起了周邊胡人的主意,以招兵買馬的身份吸引胡人的加入,因此來壯大自己的隊伍,有的甚至以高官厚位來吸引胡人。
這無疑是引狼入室,這些少數民族不堪壓迫依附藩王的力量紛紛起義,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這是西晉王朝的作繭自縛,讓外族加入了本民族的內戰中,給了他們壯大機會。
五胡亂華不是民族之間的問題,是晉朝的統治出現問題的一種表現,這段黑暗的時期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讓好不容易安定的朝局再次陷入了危機中。
晉武帝司馬炎的一生是幸運的,在司馬懿和司馬昭的手中接過衣缽,建立了大一統王朝西晉,但也是因為他的無為引發了后面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讓祖輩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幾乎是在他的手中斷送,并導致了后來百年混亂的局面,讓社會、經濟和文化都受到了毀滅性的傷害,讓西晉王朝成為第一個被少數民族所滅的王朝,讓人唏噓不已,司馬炎也被認為是統一王朝開創者中最弱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