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和賭博有區別嗎?
沒區別。
創業投項目就像賭博押籌碼,押對了就能贏,押錯了就會輸。
而且我發現很多創業者,更像是亡命的賭徒。
因為他們喜歡梭哈一把全押了,賭桌上不留一點多余的籌碼。
這樣的賭法,一旦輸了,就只有離場,這一種下場。
更有甚者,他們會借錢來賭,離場時還會負債累累。
真正聰明的賭徒不會一把全押,他們會在賭桌上留下足以翻本的本錢。
這個在投資界叫做“冗余”,只有最頂級的投資者、最頂級的公司,才會留有大量冗余。
也就是賬面上,會有大量的現金閑置,沒有參與任何投資。
比如,蘋果公司真正做到了富可敵國,現金儲備2500億美元,比德國外匯儲備還要多。
而很多創業者會把全部身家都押上,一把定輸贏。
創業初期這樣做,我還可以理解。
畢竟當時身家本來就不多,創業還需要融資,只能全押上去。
但很多人公司都走上正軌了,都開始盈利,賬上都有錢了。
可為了實現盈利最大化,依然會全然不顧風險,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甚至借錢來擴項增產。
賬上沒有一分錢閑置現金,現金流緊得不能再緊。
好像他們能預測未來,未來一定會“風調雨順”,沒有一絲意外一樣。
這么做的結果可想而知,很多初創公司就是這樣,死于步子邁得太大。
樂觀預估前景,盲目擴充產能。
很多人會反駁我說,創業和賭博不一樣,創業不全憑運氣。
確實如此,創業本來就不是,全靠運氣的事情。
但賭博同樣如此,賭博也不是全靠運氣的事情。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賭博靠運氣,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看的是,全靠運氣的賭博項目罷了。
比如,押大小就是全靠運氣,但斗地主和打麻將則不是全靠運氣(雖然運氣占比很大,但很多創業項目同樣如此)。
很多人創業不做市場調研,盲目創業。
比如,擺地攤、開奶茶店,運氣不好,創業即破產,這樣的創業即為,全靠運氣的創業。
但有些人卻擁有敏銳的嗅覺,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遇。
這樣的人創業,就相當于一個職業撲克牌選手,去參加撲克牌大賽一樣。
他不一定會成為冠軍,這是當然的,不是每個創業者,都能像馬云、馬化騰那樣成功。
但只要他闖進了小組賽,打響了知名度,這也算是一種成功。
這樣的創業者,就相當于在一個新興的細分領域,創立了一家能夠盈利的獨角獸公司一樣。
所以說,賭博和創業一樣,也不全靠運氣。
那么,我們是否有必要創業?
這得看你的目標,是否必須通過創業來實現了。
1.如果你能力不足,野心不大,只想平平穩穩過日子,那么創業就不一定是個好選擇。
因為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你的能力不一定能撐起你的野心。
所以,安心上班或許才是,更穩妥的選擇。
2.如果你肩負著,造福全人類的重任,認為必須改變當前的現狀。
而你所看重的事業,又沒有人采取行動。
那么,創業或許就是你的唯一選擇。
比如,埃隆·馬斯克就覺得自己,肩負著將人類送往火星的重任。
以前我覺得他腦子有毛病,但今年經歷了氣候變暖帶來的酷熱之后,我覺得或許他是對的。
在滅絕全人類的自然災害到來之前,移民火星、保留人類文明的火種,或許是一項偉大且迫切的事業。
3.如果你想實現財富自由,又覺得在當前公司拿到股票期權無望、或太慢。
而你能力又足夠、有一些好的想法,那么創業或許對你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要切記自己的目的,你是為了錢才創業的。
這項事業對你沒有更多的意義,你不必像埃隆·馬斯克那樣,汲汲盈盈地把全副身心,都投入進去不撒手。
及時抽身才是正確選擇,畢竟能帶走賭桌的籌碼才是你的。
而在賭桌上的籌碼,到最后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就像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一樣,急流勇退,及時套現,才是真正的智者。
畢竟連大潤發這樣體量的企業,都因為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被馬云收購了。
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公司,能笑到最后,成為像微軟、谷歌這樣,大而不倒的幸存者呢?
最后,提醒各位一句,要注意避免被“幸存者偏差”誤導。
不要只盯著那些創業成功的大公司,覺得創業很容易,自己創業一定會成功。
自己一定是特殊的,自己一定不會破產。
還是那句老話,“創業有風險,入行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