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帝國,繼秦朝后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
漢朝是我國一個開天辟地的時代,漢族人就是這么來的。
建立于公元前 202 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即漢高祖。
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推崇黃老之術,“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稱“文景之治”。
全盛是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約“外朝”,設置“刺史”十三州以監控地方,推行 推恩令,削奪諸侯權力,嚴刑峻法;經濟上,把地方的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財政權集中于中央;“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設立太學,加強思想控制。
漢武帝(前156年7月14日-前87年3月29日),漢朝第七位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功績顯赫,和秦始皇被后世并稱為“秦皇漢武”,被歷代史學界和政治家們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長安 --- 大秦),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胡豆、胡桃等植物陸續向東土移植。
中原地區則向西域輸送了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并把鑄鐵、鑿井的技術傳到了西域。
張騫為漢朝與西域的友好關系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公元前 33 年,漢元帝將宮女王嬙(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結束了百余年來同匈奴之間的戰爭局面。
王莽改制:公元 9 年,王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為了解決西漢社會遺留下來的矛盾,王莽陸續頒布法令,附會《周禮》,托古改制。
劉秀于公元 25 年建立東漢政權,定都洛陽,史稱“光武中興”。
東漢時期,班超幫助西域諸國大敗匈奴,疏通了西域南道。公元 91 年,班超被任命為西域都護,駐守龜茲,打通西域北道,班超被封為定遠侯。
黃巾起義是一次以宗教名義組織起來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瓦解了東漢王朝的統治。
黃巾起義的口號也是帶有很濃厚的宗教色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黃巾起義卻是東漢徹底分離崩析的開端,其后地方叛亂此起彼伏。整個漢朝歷經4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