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期一場因后宮女子的挑撥,而引發的爭奪政權的腥風血雨,俗稱“八王之亂”。
這場政變所帶來的影響非同小可,在這十六年的內亂中,參與其中的宗室相繼被殺,社會經濟被嚴重破壞,隨著這些內部的矛盾激發成民族的矛盾,就引得后面的“五胡亂華”,導致西晉走向滅亡。
西晉時期,由于“八王之亂”造成民不聊生,自顧不暇,使得人口急劇地減少。為了解決人口數量減少的問題,從西晉時期就開始不斷地引入邊境上的胡人來到境內,在境內居住生活,繁衍后代,甚至還可以入朝為官。
因為從前都是漢族掌控支配的地位,而胡人不及漢人數量多和對于政權的控制,還有胡人屬于外來的人民,所以是就會出現漢人位高權重,而胡人命如草芥的局面,導致胡人與漢人之間矛盾和紛爭不斷。
由于八王之亂,導致漢族內訌,于是胡人趁機“翻身農奴把歌唱”,逐漸露出自己的本性,開始欺壓漢族,積怨已久的怒氣爆發出來,將漢人視作仇敵一般。
而此時的邊境陸續建立起數十個來自不同少數民族的政權,其中以匈奴、羯、鮮卑、氐、羌為代表,史稱“五胡”。
這些胡人來到了中原,稱自己為“國人”,來體現自己不是外來之人,而是本就屬于這個地方。胡人開始習用漢族的禮制,學習漢人的長處,胡人開始區別對待漢族和胡族,導致漢人社會地位低下。
五胡亂華時期,南方漢人向南遷徙,去往江南富庶地區繼續發展經濟,而北方漢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胡人開始大量的屠殺漢人,此時的漢人命如螻蟻,輕如草芥。
根據《晉書·列傳第二十九》記載:“于是數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萬。王彌弟璋焚其余眾,并食之”。
當時胡人對于漢人來講,宛如噩夢般的存在,胡人將不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視為玩物一般,隨意殺伐,王彌的弟弟還將剩余的一些人進行焚燒,然后吃掉。
還有甚者,據《資治通鑒·晉紀七》記載:“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馀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
胡人俘獲洛陽宮城中的宮女、奴仆,將他們都帶往軍隊。
胡人還會以“雙腳羊”作稱呼來羞辱漢人,形容被當成食物來吃人。由于當時行軍作戰時沒有糧草,白天就可以將這些漢人殺掉烹制之后用來食用。
而飽暖思淫欲,晚上的時候,胡人就會將這些被掠奪而來的女子,進行羞辱,以此反復。
在五胡亂華時期,由于常年的戰爭以及胡人對漢人頻繁地殺戮,導致北方漢人的人口數量,從之前的兩千多萬急速減少到只剩四百余萬。
若是沒有“救星”冉閔此時的壯舉,為漢人做出貢獻,那么漢人很有可能就因此難逃滅亡的厄運。
冉閔的父親冉良,是后趙武帝石虎的養子,冉良驍勇善戰,家族世代簪纓。而冉閔更是勇力過人,善于計謀,征戰殺敵無數,屢獲奇功。
在石虎死后,先后擁立其兩位兒子,后來冉閔覺得二人都不中用,于是殺之,自己稱帝,該王朝名為“冉魏”。
即位后,冉閔下令讓與他志向相同的人,都進城做他的子民,而“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就各自選擇自己的去路。
于是就出現了漢人都往城里走,而無數的胡人都出城、出關的狀況,這樣的場景,讓冉閔深知胡人不能留為己用。
于是頒布了《屠胡令》昭告天下,表示胡人已經擾亂我中原大地。數十余載,胡人殺我漢族百姓,掠奪我漢族的領土,這令我非常的不滿。
于是冉閔決定討伐胡人,并且殺掉他們,以光復漢族千年祖宗的基業。如果能有相同想法的人,可以帶上你的軍隊加入我冉閔的隊伍,一起完成這重任。
冉閔這樣號召天下,是希望漢人能站出來殺胡人,以報這數十年的恥辱之仇。
于是中原漢人紛紛起兵,對中原內的胡族開展大規模的反擊,將胡族士兵殺之,胡族婦女兒童驅逐出境。有部分胡族在遷徙期間,發生內部紛爭,開始自相殘殺。
正是冉閔所頒布的《屠胡令》,將處于滅亡存活之際的漢族拉了回來,改變了歷史,使得漢族逐步恢復了人口數量的增長。
北方勢力也逐漸強大起來,所以外邦少數民族,暫時放棄了再次進攻中原的想法,開始與漢人和睦相處,這使漢族得以安穩度日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