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東吳能夠與曹魏,蜀漢并立,不僅是因為朝中有乾坤治世能力的謀臣,更是有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董襲這些驍勇善戰的武將。
那么在這些武將中誰是東吳政權中最猛的武將呢?而作為吳國君主的孫權,則是給出了答案,他就是有“斷纜之功”的董襲。
那么董襲這位東吳將領,到底擁有怎樣的功績和不俗之處,竟會令吳主孫權對他評價如此之高呢?接下來,文者就結合歷史文獻來闡述其中的緣由。
青年時期的董襲是馀姚地區頗負盛名的武士,他立志投身戎馬,作出一番功績,有一年,江東軍閥人物孫策來到會稽地區招募兵勇,擴大實力,董襲聽聞這個消息之后,便早早來到高遷亭迎接孫策。
隨后,孫策帶著麾下的兵士來到了高遷亭,與等候多時的董襲見了面,孫策見董襲身強力壯,便將其召至麾下,為己所用。
而在后續平剿以黃龍羅、周勃二人為首的山匪勢力的戰事中,董襲率部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接連擊殺匪首黃龍羅、周勃二人,立下戰功,事后,小霸王孫策欣喜萬分,當即將董襲提拔為別部司馬,成為孫策麾下心腹部將之一。
《三國志·董襲傳》:董襲,字元代,會稽馀姚人,長八尺,武力過人。孫策入郡,襲迎於高遷亭,策見而偉之,到署門下賊曹。時山陰宿賊黃龍羅、周勃聚黨數千人,策自出討,襲身斬羅、勃首,還拜別部司馬,授兵數千,遷揚武都尉。
公元200年,小霸王孫策去野外狩獵時,突遭刺客襲殺,不治身亡,當時繼承江東之主位置的孫權歲數太小,閱歷不夠,令孫權之母吳夫人十分擔憂孫權能否勝任這個位置,為此,她召見了張昭、董襲等文臣武將來商討江東的未來。
在商討會上,吳夫人直接詢問江東諸臣,江東是否有保障?是否能夠保得住?此話一出,在場的文臣在思索如何回答吳夫人的問話,而作為武將的董襲卻直接站了出來,針對吳夫人的問話,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董襲這樣說道:主母,請不要有任何憂慮,我們江東之地地理優勢明顯,不僅有長江作為天險,還有山川險阻可以作為屏障,加上討逆將軍(孫策)生前又是一位賢明的州牧,對江東之地的有所恩德,我等文臣武將必定會上下齊心聽從少主(孫權)的指令。
《三國志·董襲傳》:策薨,權年少,初統事,太妃憂之,引見張昭及襲等,問江東可保安否,襲對曰:“江東地勢,有山川之固,而討逆明府,恩德在民。討虜承基,大小用命,張昭秉眾事,襲等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
董襲的這一番話語,可謂一語驚人,振奮人心,一下子就令吳夫人的心結被瞬間打開,而在場的其他江東文臣武將則是十分佩服董襲的的膽識,對他紛紛投去了贊許的目光。
有一年,鄱陽郡賊寇彭虎聚兵作亂,吳主孫權派遣董襲與其他江東將領分兵前去討伐, 董襲由于在先前的剿匪戰中打出了名氣,因此他領兵一到,賊首彭虎十分畏懼,當即望風而逃,就這樣,鄱陽郡之亂遂解,戰后,吳主孫權大喜,當即將董襲提拔為威越校尉,以表彰其平亂之攻。
公元208年,吳主孫權為報父仇,親自領兵攻打黃祖駐扎的江夏城,而在隨后雙方展開的水戰中,黃祖將兩條艨艟橫截河面,并且派遣上千名弓弩手在兩條艨艟上對來往的東吳戰船進行攻擊,使得東吳的戰船前行受阻。
吳主孫權見狀,當即派遣麾下大將董襲與凌統二人,各自統領一百名敢死隊員,身披鎧甲,分批乘坐小船對兩條艨艟發起沖擊。
而董襲憑借著一股視死如歸的勁頭,駕乘著小船,領著敢死隊來到兩條艨艟中間后,起身拿起大刀用力砍斷了兩根連接兩條艨艟的大纜,這就使得兩條艨艟被分開后,被川流的江水沖走。
吳主孫權見兩條艨艟被分開后,當即號令東吳水軍趁勢發起進攻,結果,黃祖抵擋不住,丟棄城池逃走,但還是被東吳的騎兵追上斬落馬下,戰后,吳主孫權舉辦慶功宴,在慶功宴上,孫權當著東吳眾將的面,對董襲說道:今天的宴會,全都是歸功于你的“斷纜之功”啊!
《三國志·董襲傳》:建安十三年,權討黃祖。祖橫兩蒙沖挾守沔口,以栟閭大紲系石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飛矢雨下,軍不得前。襲與凌統俱為前部,各將敢死百人,人被兩鎧,乘大舸船,突入蒙沖里。襲身以刀斷兩紲,蒙沖乃橫流,大兵遂進。祖便開門走,兵追斬之。明日大會,權舉觴屬襲曰:“今日之會,斷紲之功也。”
這場江夏城之戰,董襲可謂是居功至偉,不僅幫助吳主孫權報了殺父之仇,更是讓東吳憑借著此戰的勝利,開始窺探整個荊州之地。
公元213年,曹操擁兵四十萬欲報赤壁之仇,浩浩蕩蕩地殺向濡須口,吳主孫權親自領水軍前去迎戰,此戰,吳主孫權派遣董襲充當前鋒軍,率領五樓船馳援濡須口。
但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董襲率五樓船行進之時,突遭強風和狂浪的沖擊,五樓船頓時傾覆,當時,董襲麾下的兵士勸解董襲放棄五樓船,乘坐小船逃生,但是董襲卻以軍命在身,沒有與麾下的軍士乘坐小船逃生,導致自己最終與五樓船一起被江水淹沒,葬身于江水之中。
董襲葬身于江水之中的噩耗很快就傳到了吳主孫權的耳中,吳主孫權為此痛心不已,當即淚流滿目,而后,吳主孫權為了祭奠董襲,親自換上喪服為其舉喪,并對其家屬和族人進行了寬慰。
董襲這位東吳最猛武將本應戰死沙場,結果卻因為一場意外落水而死,使得東吳失去了一個即戰力,也失去了一位能夠鼓舞軍心士氣的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