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 | 錦螢
01
你知道牛頓有什么特別牛逼的學(xué)生嗎?
你知道愛因斯坦的兒子是干啥的嗎?
你知道莎士比亞的徒弟寫過哪些作品嗎?
能夠站在巔峰的人物,無一不是天賦、教育、努力、運氣綜合在一起才成就的,哪有那么容易就能“教”出來?
金庸自己的學(xué)生什么水平,你猜猜?大多數(shù)人連金庸有學(xué)生都不知道吧。
金庸自己的學(xué)生就跟大武小武一樣,你知道是金庸的學(xué)生之后,就說一句名師出高徒就完了。
江湖上也是這么評價大武小武的——名師出高徒。
像樣的徒弟從來不是一個高手能教出來的。
好比郭靖,因為黃蓉的運作,學(xué)了降龍十八掌,就算踏入一流高手的門檻了,但如果僅僅靠洪七公教的這套掌法,他永遠也就是丘處機的水平了。這套降龍十八缺三掌,還有明顯破綻,碰到高手容易吃虧。
02
郭靖正在林中空地上教武氏兄弟拳腳,教的是一招擒拿手“托梁換柱”。郭靖口中指點,手腳比劃,命武氏兄弟跟著照學(xué)。楊過只看了一遍,早就領(lǐng)會到這一招的精義所在,但武氏兄弟學(xué)來學(xué)去始終不得要領(lǐng)。郭靖本性魯鈍,深知其中甘苦,毫不厭煩,只是反復(fù)教導(dǎo)。
一段原本能解決的事情,為啥……
郭靖的成功在于始終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學(xué)東西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試問,有幾個人可以不厭其煩地背誦咒文一樣的九陰真經(jīng),而大小武兄弟倆身兼南帝,北丐,東邪三家武功,心性卻跟普通人沒什么兩樣,整天為了郭芙爭風(fēng)吃醋,心猿意馬,如果能練成了上乘武功,才是怪事了!
大小武跟郭芙些個活寶的刻畫,其實是傳遞了金庸的家世觀,亦即豪二代出慫包概率是很大的,而且前代光環(huán)愈加出彩,二代吃癟面就越寬。原因太簡單了,牛人這種目標,教育訓(xùn)練的輸出量是超常的,大小武跟郭芙充其量就是2M帶寬,巨俠200個T的云,加上黃蓉精于算計的各種卡流量,結(jié)果可想而知。
03
第一,武俠世界里,更講究天賦和機遇,想靠勤學(xué)苦練成為高手,那是癡人說夢,古代識字的人少,識字又跑江湖的更少,其中有天賦有機遇的少之又少,最重要的古代人口基數(shù)并不大,所以即便把九陰真經(jīng)傳遍天下,能憑之成為武術(shù)高手的也不會多,趙匡胤憑著太祖長拳打下了萬里江山,讓同時代的絕世高手慕容龍城郁郁而終,而太祖長拳幾乎人人可學(xué),又有幾個人成了高手?
郭靖的運氣也是一等一的好,吸梁老怪養(yǎng)了多年的蝮蛇寶血,學(xué)了九陰真經(jīng)全本,幼時就有江南七怪指導(dǎo)拳腳兵器+全真首徒馬鈺親授內(nèi)功,后來碰上良師洪七公,還拜了個老頑童當(dāng)把兄弟,這空明拳和左右互搏的功夫讓他的實力更離譜了。
第二,郭靖沒認真找好徒弟。一開始沒有這個概念,后期為了守城沒有時間。
好徒弟看天分,這種玄學(xué)東西雖然有遺傳的因素,比如武三通是武術(shù)家,他的兒子就差不到哪去。但是要神抽必然只能海淘。黃藥師的徒弟都是自己淘來的,水平就很高,洪七公一開始壓根不要徒弟,后來天時地利人和才收的郭靖這個掛壁,一燈的四個徒弟雖然不是自己淘的,但是作為原帝國重臣,也屬于高端人才,不過總體就差一點了。最弱的當(dāng)屬歐陽鋒,徒弟要自己生的,還非要一脈單傳,生下來個勉強好使的徒弟偏偏自己又太寵,半吊子色批一個。歐陽克可以算是最弱五絕傳人了(7子里某些關(guān)系戶不算)
郭靖在神雕初期正當(dāng)壯年,家庭和睦,沒有迫切地傳承需要。或者說還沒受過智障徒弟的毒打。這不是經(jīng)常有對自己大徒弟不怎么滿意成天想著練小號的,收到一個天資高的關(guān)門弟子比什么都開心。比如張三豐收張翠山,穆人清收袁承志。
所以郭靖一開始收女兒和武氏兄弟只是例行公事。徒弟練得不好也就得過且過,楊過這種滿屬性初始號也沒有對他產(chǎn)生什么吸引力。
而當(dāng)他年歲漸長,他的后半生全部奉獻給了國家,再沒有余裕去發(fā)掘和培養(yǎng)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傳人了,最后降龍十八掌耶律齊都沒學(xué)全。而耶律齊是同輩人除了楊過以外最杰出的青年,不難想象這里有郭靖沒有時間精力好好教他的因素在里面。
第三,是劇情需要。金庸武俠里的高手分布特別匪夷所思,主角那一代必是人才凋零,沒有任何同齡人能望到主角的車尾燈,能吃吃主角的尾氣已經(jīng)是老金的莫大恩惠了,然后老金就千方百計為他這個設(shè)定找各種理由。
郭芙郭襄郭破虜,大小武,郭靖徒兒有五個,如果個個武功卓絕,宅心仁厚如郭靖,楊過還怎么混?那必須其他同齡人都窩囊啊!就不說那五個原生徒弟了,耶律齊,老頑童玩耍時隨便傳點功夫就能不輸孫不二,堪稱武學(xué)奇才的人物,后來得老頑童再次傾囊傳授,又苦練十六年,居然才跟楊過手下一個龍?zhí)资肥鍎偲椒智锷?/span>最后好不容易成為丐幫幫主,在岳父郭靖的悉心指導(dǎo)下竟然連降龍十八掌都沒學(xué)全,那可是郭靖二十歲就能練全的掌法啊。后來因為這個bug實在太明顯,眾怒難犯,新修版又改口說耶律齊是學(xué)全了十八掌的。
但現(xiàn)實中怎么可能是這樣?黃渤說的那句話才是最常見的好不好:“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閃光,但你也無法遮住別人的光芒。”劉邦是他那個時代的主角,但漢初三杰同樣超卓絕倫;李世民固然天選之子,也沒有掩蓋李靖李績是杰出的軍事家。金庸的這種寫法確實是有點侮辱讀者的智商了。
04
說真的,郭靖的幾個徒弟,無論是大武小武,還是三個子女,都不能說不像樣。幾個人都是出身名門,有名師指導(dǎo),盡管總拖后腿,但實際上也是一流高手,只是輸給了超一流高手而已。而一流高手無論如何,都是相當(dāng)稀少的存在,都是強大的、值得尊敬的。
造成人們普遍認為這些人不像樣的原因,其實涉及到武俠小說的通病。武俠小說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它的代入感,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爽快感。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代入感,使讀者忘記了,主角都是萬里挑一的存在,他們眼中的弱小,不代表我們眼中的弱小。
從主角的視角看,我們能結(jié)識相當(dāng)多的一流高手,以至于產(chǎn)生了“一流高手多如狗,二流高手遍地走”的錯覺,殊不知我們看到的江湖,是個極為扭曲的江湖,一個高手多于菜鳥的江湖。武俠小說使人們產(chǎn)生一種誤解:我們也能像主角一樣牛逼,但我們往往忘了,即使有和主角一模一樣地出身,一模一樣的性格,沒有主角的好運氣,也就無法成為主角那樣的人。
以郭靖和他兒子郭破虜為例,同樣是老實人,同樣有五絕級別的高手傳授,一個橫跨兩本書,一個幾乎被忘卻。因此,我們在閱讀武俠小說時,一定要牢記,我們只是凡人,主角都是千年不遇,萬里挑一的人,否則就會不可避免地陷入看不起一流高手的怪圈,誤解整個江湖,誤解作者,誤解世界。
如有侵權(quán),告知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