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零八將,每個好漢的生平經歷和性格形象都大不相同。他們使用的武器也是極具個人特色。
比如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由于他以前做過提轄所以也被稱為魯提轄。他的武器是一把水磨禪杖,《水滸傳》中所述,這把禪杖是魯智深的師傅贈送給他,重62斤,宋代的一斤是現在的1.6斤,估算一下這把禪杖也就是重達百斤。百十斤的武器被魯智深耍的行云流水,沒有任何負重感。
《水滸傳》中對魯智深的外貌描寫是“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臊胡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魯智深身高力壯,闊背熊腰,性格粗獷豪放,不拘小節。他雖然后來無奈之下出家做了和尚,但是卻完全不像和尚一樣守戒自律,仍然喝酒吃肉,所以一般人看到他的和尚打扮也只會覺得“生成食肉餐魚臉,不是看經念佛人”。
那他為何要用一把禪杖作為武器呢?大刀大錘似乎更適合魯智深一些。
禪杖在古籍中的介紹是“用物包一頭。令下座墊行;坐禪昏睡,以軟頭點之”,禪杖就是僧人在冥想時用來警醒自己的東西。而且根據所有的有關禪杖的記載來看,禪杖都只是一根棍子而已,并沒有其它形狀。
魯智深在打死鎮關西以后,不得已上山做了和尚,但他完全沒有僧人那種與世無爭,只與青燈古佛做伴的禮佛之心。但是魯智深身上其實是極具佛性的,他看不慣世俗中的恃強凌弱,對貧苦可憐的老百姓充滿了憐憫,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而且魯智深從不被現實束縛,不畏強權,是一個富有正義感和理想主義的豪俠。
佛教教義里一直倡導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魯智深其實是做的極好的。只能說他是個非常規的和尚。和尚用禪杖做武器也非常適合。最后他也是以得道高僧的身份圓寂的。
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用的武器與他們的人物性格和命運很貼合。
除了魯智深,還有陶宗旺所使用的武器也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因為陶宗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的武器就是一把平平無奇的鐵鍬。宋朝末年的農民一般都家境貧窮,根本沒有銀錢和閑暇時間去學習武藝,也買不起像模像樣的武器。可鐵鍬平時可以用來鋤草種地,打斗時可以用來攻擊敵人,實在是很妙的一種搭配。作為一名落草為寇的農民,攜帶著一把鐵鍬去造反,也具有很強的諷刺意義。
關勝是關二爺關羽的嫡系子孫,綽號大刀。關勝與他的祖輩一樣,善用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他用的兵器是一把仿制的青龍偃月刀,此刀威力非凡而且聲名在外,與武功高強的關勝相得益彰。關勝此人很是有情有義,而且極其崇拜自己的先祖關羽,對自己關羽后人的身份很是自豪。因此,他沿用了先人的兵器名稱,甚至坐騎也名為赤兔馬。
而李逵的兵器雙斧,則是短斧的一種,扇形的斧頭,用時左右手各拿一個。為什么李逵回用雙板斧做為兵器呢?因為普遍認為使用錘子和斧子的人比較簡單直接,性格沖動,遇到事情往往會用錘子直接砸,用斧子直接劈。在書中對李逵的諸多描寫中可以看出,李逵本就是一個蠻橫有力,遇事暴躁沖動的人,雙斧作為他的兵器也確實很適合。
《水滸傳》中的武器使用的種類繁多,幾乎囊括了整個古代所有的冷兵器的種類,常見的罕見的都曾出現在梁山泊。
十八般武藝一般是指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種兵器。這種說法也是在北宋時期提出的。在《水滸傳》中,這些武器幾乎都有涉及。
梁山好漢中最普遍使用的兵器是刀,僅僅是刀這一種兵器也有很多種類。比如宋江經常帶在身上防身用的樸刀。這種樸刀不僅是宋江,武松、楊雄、盧俊義、石秀、林沖等人都曾使用過樸刀。
樸刀的樣子書中也有記載,“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桿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可見樸刀是可拆卸的。而且根據宋律規定,普通百姓是不允許鍛造和售賣管制刀具的。但是樸刀卻由于做工粗糙隨意,被歸納到了農具刀類,因此變得流行起來。
樸刀在使用過程中,只要使用者力氣夠大,那樸刀發揮出的威力就會很驚人。而且用著也比較順手。江湖人士和許多梁山好漢經常帶著樸刀,顯得很有氣勢。
另外,人美心狠的孫二娘用的是鋼刀,石勇的兵器是尖刀,馬麟的大滾刀,項沖的飛刀,扈三娘的雙刀,彭玘的三尖兩刃刀,關勝的青龍偃月刀等等,不勝枚舉。
除了刀具,在《水滸傳》中被提及多的就屬槍了。槍為百器之王,也是冷兵器中最重要、最實用的兵器。槍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在書中提到的就有長槍、銀槍、纓槍、鋼槍、鞭槍等。
槍的前身是矛,主要作用是攻擊敵人,讓敵人難以近身。宋朝時,槍的發展進入了繁盛時期,各色各樣的槍被作用在戰爭中。部隊里的士兵都要學會用槍戰斗。
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槍棒總教頭,耍槍弄棒的水平自然是一等一的。他的慣用兵器是丈八蛇矛,矛其實就是槍的前身,林沖被稱為梁山槍霸,可見用槍的水平有多高。
作為五虎將之一的董平所用兵器是風火雙槍,被稱為雙槍將。他神勇無敵,帶隊殺敵時總是沖鋒在最前面,素有驍勇善戰之沒命。
被坑騙而上了梁山的徐寧所用兵器是一桿縷金鉤鐮槍,而且他還帶領著一支專門使用鉤鐮槍的軍隊。在后期,梁山好漢與呼延灼的戰斗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還有盧俊義的金攥提爐槍,張清的丈二梨花槍,單延圭的圣光水紋槍等,花榮的銀絲鐵桿槍,實在是種類繁多。
除了常用的刀、槍以外,梁山好漢們所使用兵器類型仍是層出不窮。
比如鞭,弓,錘,叉,劍,斧,棒等。這些兵器做工都不是很精巧,一般都是簡單的鍛造捶打燒制而成,很符合梁山好漢們的草莽氣質。
可以說,宋代歷史中記載的所有兵器都可以再梁山泊找到相同和類似的版本,花樣更多,造型更別致。
如果說,宋代的冷兵器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高峰,那么在梁山泊這些兵器發揮出了兵器本身的最大效用,成為中國兵器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水滸傳》中武器再稀奇古怪的都有,而且名字霸氣威武。在《水滸傳》中,不僅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名字寓意深刻,令人過目難忘。他們使用的兵器名字也是霸氣威武,各具特色。
蔡福綽號鐵臂膊,在他上梁山之前是一名行刑劊子手,他慣用的兵器是漏塵斬鬼法刀,斬鬼兩個字暗含冷意,使得這把刀的名字霸氣冷厲。
書中記載陳達出場時,說他用的是一條出白點鋼槍。出白的意思就是槍全漆成白色,點鋼意思就是一槍可以刺透鋼制盔甲。可見這是一把多么鋒利的槍。白色的槍身裹挾著利落的殺意使出白點鋼槍這個名字透出一種瀟灑。
史進的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可以說是水滸中兵器名字最有特色的一件。這把大刀上面的三尖就是三個刀尖,兩刃就是兩個刀刃,四竅就是四個孔,四個孔穿八個環。每次揮舞時,這八個環就會發出清脆嘹亮的響聲,甚是有氣勢。只是這把兵器威力略微遜色一些,而且制作起來有些復雜。
豹子頭林沖的兵器丈八蛇矛與青龍偃月刀齊名,名揚天下。丈八蛇矛全用鑌鐵點鋼鍛造形狀像一條游動的蛇。林沖之所以會用丈八蛇矛,是因為林沖武藝高強驍勇善戰,被梁山泊眾人稱贊為翼德,而張飛的兵器也是丈八蛇矛。
除此之外,《水滸傳》中還有很多霸氣威武形象貼合的兵器名字,比如秦明的狼牙烽火棒,公孫勝的松文古定劍,索超的金蘸斧,湯隆的鐵瓜錘等等。
這些梁山好漢使用的兵器名字,或形象有趣或霸氣威武,或殺氣騰騰或精靈古怪,但是卻與這些兵器無比貼合,也很符合使用者的性格。
在《水滸傳》中,有很多場著名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兵器的運用與梁山好漢們的武力值相配合,使這些戰役帶上了冷兵器戰爭的色彩。
比如在三打祝家莊時,鐵蒺藜作為一種兵器運用在戰役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鐵蒺藜是古代一種鐵質尖刺的暗器障礙物,刺尖朝上,長數寸,一般用來撒在地上,用來延緩敵人的進攻,對敵人造成傷害。祝家莊的人用鐵蒺藜布置在梁山好漢進攻的路上,使梁山好漢吃了大虧,幸好林沖后來力挽狂瀾,才不至于輸的太慘。
同樣是在夜攻祝家莊時,宋江的兵馬被圍困,而祝家莊卻掛著可以指揮方向的大紅燈籠,導致宋江的兵馬一直被圍追堵截。箭術了得的花榮一箭射穿了紅燈籠,解除了危機,減少了梁山的損失。
《水滸傳》中還有一場經典戰役大破連環馬。在這場戰爭中,朝廷的兵器裝備非常充足,甚至用上了火炮。梁山泊這邊也做了精密的安排,把人員布置和對陣兵器安排的很是妥當。這場戰爭非常激烈并持久,雙方都犧牲了很多,而且都有贏有輸。在決勝局中,金槍手徐寧發揮了極大作用。他擅長的是鉤鐮槍法,并且手下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鉤鐮槍部隊。在呼延灼集中所有連環馬向北沖去,正好中了宋江的誘敵之計,這時鉤鐮槍手立刻勾住了馬匹,截斷連接,大勝連環馬,使對方全軍覆沒。
從這些戰役中可以看出,兵器的恰當使用有時可以決定戰局的走向和成敗。
盡管梁山泊聚集了眾多武藝高強的英雄好漢,擁有精絕力量的兵器,但是最后仍然轟轟烈烈地失敗了。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水滸傳》留給了后人無盡的遐想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