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戰(zhàn)火紛飛,起到這個時期,很多人第一個能想到就是三國,而提到三國時期,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又大多都是曹操與諸葛亮。而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位,他既是曹操的心腹武將,又是諸葛亮數(shù)次北伐的最大阻礙。
他幾經(jīng)波折,幾次換主,最后因為官渡之戰(zhàn),來到了曹操身邊,他是曹操部下的“五子良將”之一;他在行軍打仗方面,很有見解,他在審時度勢之時,也很有主見,他曾是劉備生前非常忌憚的武將,也是后來給諸葛亮數(shù)次北伐添堵的男人;這個人,就是張郃。
張郃,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人,在歷史的記載當(dāng)中,對張郃的小時候并沒有詳細的描述,張郃在東漢末年歷史中的第一次亮相,是在黃巾起義爆發(fā)之后。
黃巾起義初期,東漢朝廷皇權(quán)已經(jīng)落寞,無奈朝廷只能向無限向民間征兵,張郃此時就是響應(yīng)朝廷號召,參軍去討伐黃巾軍。張郃入伍之后被分配到了韓馥的手下,后來成為了韓馥麾下的軍司馬。張郃的第一位老板韓馥,也是東漢末年時期的軍閥之一,當(dāng)時任冀州牧。
但是這個冀州牧韓馥沒坐兩天,地盤很快就被人搶了。
因為之前董卓靠著接駕少帝的機會,順勢入宮,把持了朝政,之后董卓約袁紹想要與其商量換皇帝的事,但是沒想到袁紹一點沒給董卓面子,當(dāng)即就表示自己不能同意,就這么把董卓給得罪了。得罪完之后袁紹也是害怕的,所以只好倉皇逃亡,來了冀州渤海郡。袁紹逃跑之后董卓還意圖想要拉攏袁紹,所以還給他封了個渤海太守。
冀州在當(dāng)時被稱為天下之重資,是塊肥地,袁紹自然不會滿足于一個小小的渤海郡,此時的袁紹還被推舉為關(guān)東聯(lián)軍的盟主,一時間強勢崛起。袁紹垂涎冀州已久,于是就想了個辦法,找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瓚一起搞事,南北夾擊一波韓馥。
袁紹算盤打得響,而韓馥也不負眾望,前有部將叛變,后又對戰(zhàn)公孫瓚失敗,之后袁紹趁熱打鐵,將自己手下這幾個擅長攪渾水的謀士派到了韓馥身邊,勸說韓馥不如就讓出冀州,終于韓馥扛不住了,眼看自己也不是公孫瓚的對手,既然打不過,那就只能跑了,韓馥同意讓出了冀州。眼看著老板都跑了,張郃在拼命下去也沒有道理了,于是張郃也帶著士兵投降了袁紹,這就是張郃的第二位老板。
然而這第二位老板似乎也不太堅挺,沒過多久,張郃被逼無奈又要換老板了。
自從曹操迎接了漢獻帝,遷都許縣之后,發(fā)展快的飛起,一躍成為了北方的第二大軍閥,而當(dāng)時北方的第一大軍閥,就是袁紹。袁紹雖然與曹操打小關(guān)系不錯,但是畢竟人家老袁家是世家大族,像曹操這樣出身背景不咋地的,人家根本就沒放在眼里。可眼看著曹操因為手握皇帝這張王牌越做越大,甚至還想要命令起了自己,袁紹開始越發(fā)的容不下曹操了。一山不容二虎,這二位老板是命中注定必有一戰(zhàn)了。
建安四年,袁紹挑選了精兵十萬,與曹操在官渡相遇了。袁紹剛到官渡之時,張郃就曾建議過袁紹:“雖然我們連戰(zhàn)連勝,但是如今與曹操正面開戰(zhàn)怕是不明智的,不如我們派輕騎秘密抄小道去攻擊曹操南線,這樣曹軍想必就不攻自破了!”
張郃的建議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袁紹沒聽,袁紹是出了名的不聽勸,袁紹不僅沒有阻斷曹操的南線,甚至還讓曹操打劫了一番。其實在曹操火燒烏巢之前,曹操就已經(jīng)派徐晃、史渙等人去偷襲過一次袁紹的糧草了,但袁紹可能是性格比較剛,就是喜歡正面對戰(zhàn)。
后來許攸在關(guān)鍵時刻叛投曹操,還為曹操帶去了袁紹糧倉囤積在烏巢的大好消息,于是曹操親自率精兵直奔烏巢,這個時候張郃再次建議袁紹道:“曹公率領(lǐng)的都是精銳,淳于瓊等人一定堅守不住,如果淳于瓊一旦失敗,那么將軍您的大業(yè)就沒指望了,我們趕快帶兵去援助吧!”
這個時候袁紹的謀士郭圖卻反對張郃的建議,“張郃的主意不行,我們現(xiàn)在不如直接進攻曹操的大本營,這個時候曹操肯定會回頭營救,這樣烏巢的危機不就自然化解了嗎!”
張郃聽后急的眉毛都要燒著了:“這曹操的軍營如此牢固,一時半會肯定是攻不下來的,如果此時淳于瓊等人兵敗被俘,那我們肯定都跑不了了。”
結(jié)果袁紹沒聽,反倒是相信郭圖,只派遣了一只輕騎前去救援淳于瓊,然后讓張郃與高覽等人帶著大部隊去攻打曹操的大本營,而當(dāng)時曹操留下的守營的主將是曹洪,謀士是荀攸,這倆人組合在一起往軍營里一站,張郃等人自然是以失敗告終。
其實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張郃的建議確實沒有問題,反倒是郭圖說的有點異想天開,那為什么袁紹還是采取了郭圖的意見呢?難道只是因為袁紹偏愛郭圖?其實也不是。
袁紹早年在和公孫瓚大戰(zhàn)的時候,就經(jīng)歷過這樣的情況,當(dāng)時是袁紹的大本營鄴城,被黑山軍攻破,但是袁紹絲毫沒慌,不僅沒有回頭,還反倒是將黑山軍打的放棄了鄴城,走山道逃跑了,袁紹這一戰(zhàn)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不僅鄴城沒讓人奪走,還順帶重創(chuàng)了黑山軍。從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袁紹其實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而且袁紹其實是輕視曹操的。
袁紹這人不僅是有自信,他還驕傲的很,在袁紹手下的眾多謀士當(dāng)中,不是沒有真的有頭腦的,而是袁紹真的不用人家的頭腦。袁紹這人不喜歡聽別人的意見,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他采取了誰的意見,那一定是這人說到了袁紹的心坎里,跟袁紹想法是一樣的。如若不然,你就是說破大天袁紹也不聽,如果你說的狠點給袁紹說生氣了,搞不好還會把自己說進牢里。
但張郃不一樣,張郃一直在前線為袁紹賣命,他太知道對方和己方的差距了,黑山軍頂多就算是一伙烏合之眾,曹操手里凡是能拿得出手的軍隊肯定都比黑山軍強。而結(jié)果也跟張郃預(yù)料的一樣,前面是主營沒攻下來,后面烏巢也被一把火燒了個干凈。
此戰(zhàn)失敗之后,郭圖也因為自己的獻計失敗而感到羞愧,但是羞愧歸羞愧,并沒有悔改。郭圖因為害怕被袁紹責(zé)備,轉(zhuǎn)頭還誣陷張郃等人:“將軍,張郃對我們的失敗而趕到高興,還說風(fēng)涼話!”郭圖這一招真是屢試不爽,之前他剛剛用這招污蔑的沮授,這次又來污蔑張郃。
張郃當(dāng)然知道袁紹之前是如何對待沮授的,所以張郃與高覽等人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直接燒掉了攻城的武器,轉(zhuǎn)而投降了曹洪。等到曹操回來之后看到這個局面,曹操非常高興,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從此之后,張郃就開始為他的第三位老板的效力。
張郃到了曹操這邊之后深受老板賞識,曹老板帶著張郃一路攻打鄴城,攻下之后又帶著張郃追擊袁老板的兒子,剿滅袁家的殘余勢力。而后曹操又讓張郃獨自帶兵包圍雍奴,順帶連周邊的海賊也順道收拾了一番。
自從跟了曹老板之后,張郃不僅還是自己帶兵,而且還是有兵有馬;最重要的是,張郃再也不用害怕會有攪渾水的小人出來陷害,這樣舒心的日子,連打起仗來都要比從前更順利了幾分。
建安十四年,袁術(shù)的老部下陳蘭、梅成在淮南地區(qū)已經(jīng)混成了流寇之輩,不但舉兵反曹,還禍害當(dāng)?shù)匕傩铡S谑遣懿倬拖铝钭審堖|帶著張郃與牛蓋等人前去征討流寇,但是陳蘭他們所處的這個位置,非常的微妙,北面有湖,西邊有山,東邊有丘陵,南邊沒什么特別的,但是樹不少,這個地方非常適合隱藏埋伏,所以在曹軍去之前,當(dāng)?shù)氐墓俦悄盟麄円稽c辦法也沒有。
等到張遼帶著張郃等人來征討的時候,這伙流寇又用老套路躲進大山里,而這通往大山的道路又抖又窄,即便如此,在張遼等人的猛攻之下,賊人還是沒能逃了,陳蘭、梅成都被拿了人頭。
剿完了山賊之后,張郃又跟著曹操一路從渭南開始,打馬超,趕韓遂,圍安定,降楊秋。好不容易跟著曹老板打完了渭南之戰(zhàn),張郃與徐晃又繼續(xù)跟著夏侯淵向西進發(fā),征討賊寇和叛軍,這個時候原本馬超是帶著人打算支援對方,抵抗曹軍的。
但意外地是,馬超被坑了。
馬超之前曾害死了原本的涼州刺史韋康,之后韋康的舊部們一直都記著這個仇,一直商量著如何能將馬超給趕出去。就在建安十八年的某一天,韋康的舊部們,楊阜和姜敘先是在鹵城起兵,之后趙衢和尹奉則負責(zé)去誘騙馬超前去攻打,馬超還真就聽了,帶著人馬就去了。結(jié)果等到馬超前腳剛一出城,后腳梁寬與趙衢就關(guān)閉了城門,還將馬超的家人統(tǒng)統(tǒng)送歸西了。這下子馬超別說援助別人了,連自己怎么活都是個問題。
因此,等到張郃帶著人準備和羌族、馬超來一場生死大戰(zhàn)的時候,馬超卻不戰(zhàn)而退了。馬超走了之后,張郃就一路跟在馬超部隊的屁股后面,沒事的時候就撿撿地上掉落的裝備,偶爾還襲擊襲擊馬超的部隊,等到他的上司夏侯淵帶著人找到張郃的時候,張郃已經(jīng)將諸縣都收復(fù)了,順帶還把宋建的人頭也給拿了,地盤也給收了。
建安二十年,曹操計劃要西征張魯,率軍到達陳倉,準備從陳倉道進入漢中。結(jié)果在陳倉這有個氐族攔路虎,擋在道中間不讓過。于是曹操就派張郃帶著五千精銳先鋒開路,一路從陳倉打進了漢中,而后直推到了陽平。就在曹軍的猛烈攻勢之下,沒挺幾個月張魯就投降了。
漢中平定之后,夏侯淵帶著張郃與徐晃等人在漢中駐守,他們此時的主要工作就是借著攻擊巴郡的名義,收攏百姓,將百姓都遷徙到漢中地區(qū);然后偶爾還順帶著去騷擾騷擾劉備。劉備見張郃等人來者不善,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斃任由人家欺負不是,于是劉備這邊派出了自己的好弟弟張飛對其進行抗?fàn)帲c張郃在宕渠對峙了將近兩個月。
眼看著戰(zhàn)局一直陷入僵持,而兩軍對峙的這個地點又比較狹窄,于是張飛轉(zhuǎn)換了思路,打算帶領(lǐng)一支精銳,從小道繞到張郃后方進行攻擊。計劃成功,張郃因此戰(zhàn)敗,帶著自己僅剩的十幾位部下棄馬爬山逃命,撤回了南郊。
張飛打了勝仗之后,劉備驕傲的不行,眼看著漢中這塊肥肉流口水,漢中無論是對曹操還是劉備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他們爭奪中原的重要中轉(zhuǎn)站。
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親自帶兵進攻漢中,屯兵陽平與夏侯淵開始對峙。夏侯淵這邊的作戰(zhàn)計劃是死守不出,就耗著劉備,劉備眼看遲遲攻不下來,氣的直接一把火給鹿角燒了。夏侯淵表示我什么都可以失去,哪怕是失去性命都可以,但是我不能失去守城的鹿角,于是連忙派人去修復(fù)。劉備是燒完了南邊燒東邊,而此時張郃就在東圍,劉備燒了南圍的鹿角之后就打算進攻張郃,眼見張郃抵擋不住,夏侯淵將東圍的士兵派去一大半支援張郃,自己則繼續(xù)在東邊修鹿角。結(jié)果因為東邊的士兵太少,被黃忠殺了進來,黃忠一刀定戰(zhàn)局,拿下了夏侯淵的人頭,夏侯淵真的為了守護鹿角而失去了生命。
夏侯淵陣亡,曹軍大敗,張郃帶著剩下的士兵們退到陽平關(guān)東,劉備在得知夏侯淵死了之后卻并不怎么高興,他覺得夏侯淵沒什么用,要殺就應(yīng)該殺張郃。顯然,在劉備眼中,張郃才是威脅最大的那一個。之后曹操還親自帶人去進攻漢中,結(jié)果一樣是失敗而歸,于是張郃只好帶著人從漢中撤出,撤到了陳倉駐守。
就在漢中之戰(zhàn)過了一年之后,曹操就去世了。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繼位,張郃就繼續(xù)為老曹家打工,為左將軍,封都鄉(xiāng)侯;后來曹丕登基成為天子之后,張郃被封為鄚侯。隨著樂進、曹操、于禁、張遼、徐晃等諸多武將的去世,張郃逐漸成為了曹魏后期的元老人物。之后曹丕計劃攻打東吳的江陵也是讓張郃帶隊,曹叡繼位之后曹魏與蜀漢的街亭之戰(zhàn),也是張郃領(lǐng)兵拿下的。
太和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實行自己的北伐大業(yè),天水、南安、安定一帶很多郡縣都紛紛響應(yīng)諸葛亮。當(dāng)曹叡得知諸葛亮要北伐的時候,曹叡心里清楚,諸葛亮怕是贏不了,于是曹叡派大將軍曹真去對抗諸葛亮,讓右將軍張郃去街亭阻擋馬謖。
其實很多了解三國這段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諸葛亮之所以選擇北伐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當(dāng)時蜀漢政權(quán)內(nèi)部矛盾也非常嚴重,在加上當(dāng)時蜀漢的這點地盤跟其他的兩個比起來實在是太小,諸葛亮想保住劉家江山,就必須要以弱為強,就必須要矛盾外引,以外部的戰(zhàn)爭矛盾來緩解內(nèi)部的黨派斗爭矛盾,所以諸葛亮才會不停的北伐,哪怕占不到什么便宜,哪怕是一次次的失敗,諸葛亮還是要繼續(xù)下去,他沒得選。
但是話說回來,這次的北伐其實諸葛亮的勝算還是有幾分的,如果不是因為馬謖的話,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功幾率還是有的。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馬謖在戰(zhàn)場上違背了諸葛亮原本設(shè)好的調(diào)度,原本軍隊駐扎都應(yīng)該是選擇駐扎在依靠水源的地方,駐守在山腳;但是馬謖卻不按套路出牌,偏偏在山上駐扎。張郃畢竟是善戰(zhàn)的老將了,他在別的方面或許有些不足,但是在作戰(zhàn)經(jīng)驗方面,這個年紀的張郃絕對可以說是專家級別的人物了。
張郃在第一時間斷絕了馬謖取水的道路,然后突然對馬謖發(fā)起了進攻,結(jié)果自然是馬謖戰(zhàn)敗。張郃隨后又平定了天水、南安、安定一帶的叛亂。這一站對曹魏來說,是值得高興,值得慶祝的,因為經(jīng)此一戰(zhàn)之后,蜀漢算是徹底失去了占據(jù)漢中的機會。
但諸葛亮的北伐大計,可不會因為一個漢中,或者一次的失敗就放棄。
太和三年,諸葛亮再次出山,這次他的目標是陳倉。曹叡在得知,諸葛亮正出發(fā)圍攻陳倉的消息后,馬上召見張郃,并給張郃擺酒設(shè)宴,為張郃送行,希望張郃快馬加鞭馬上前去支援陳倉。就這曹叡還覺得慢,生怕張郃去的不及時,等到地方之后諸葛亮已經(jīng)把陳倉給拿下了。
但是此時的張郃卻是不緊不慢的,甚至他覺得自己連走著一趟都是多此一舉,張郃知道諸葛亮此次孤軍深入,想必是不會攜帶太多的糧草的,所以如果速攻不下,諸葛亮絕不會在耗下去。因此張郃對曹叡表示: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估計我還沒等到地方,諸葛亮他們就已經(jīng)撤走了,我掐指這么一算啊,諸葛亮他們的糧草估計連十天都支撐不了。
結(jié)果等到張郃日夜兼程到達南鄭的時候,諸葛亮他們果然已經(jīng)撤軍了。諸葛亮在圍攻陳倉之后,勸魏將郝昭投降,郝昭不為所動,諸葛亮強攻又攻不下來,于是只能帶兵回家了。
太和五年,曹真死了,諸葛亮四次出山,進軍鹵城,開始了蜀漢的第四次北伐。
對于這次的作戰(zhàn),原本曹叡這次原本仍然是下命令讓張郃率軍到略陽迎戰(zhàn)蜀漢的,但是后來不知道為什么曹叡又變卦了,改為派“曹丕四友”之一的司馬懿來主導(dǎo)戰(zhàn)事,統(tǒng)領(lǐng)著張郃、郭淮、費曜等人迎戰(zhàn)蜀軍。
諸葛亮帶著士兵包圍祁山之后,一路走的都是水運。此時張郃建議司馬懿應(yīng)該兵分幾路,分別在雍、郿駐守保護己方背后,但是司馬懿沒搭理他,還是照常進軍。事實證明諸葛亮當(dāng)時確實是有打擊魏軍后方的想法,原本諸葛亮曾想讓李嚴去斷魏軍后路,只可惜李嚴也沒聽,否則結(jié)局肯定就是另一番場景了。
之后諸葛亮一路攻破了郭淮、費曜等人,之后還順帶割了一波麥子,而后與司馬懿在上邽東邊相遇了。
司馬懿對待諸葛亮的策略就是依靠地形拒不應(yīng)戰(zhàn),諸葛亮見司馬懿如此消耗自己,也沒有多浪費時間,轉(zhuǎn)頭就想退兵回家。但這個時候司馬懿開始玩起了惡心人的戰(zhàn)術(shù),你諸葛亮走一步,我司馬懿跟一步,你一直走,我就一直跟,我也不打你,我就跟著你,就這么一路跟到了鹵城。
這個時候張郃就勸司馬懿:“敵人來攻擊我們,我們不跟人家交戰(zhàn),玩的就是消耗對方,長久的對峙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辦法。而且,我們祁山這邊的士兵們已經(jīng)知道大軍就距離他們不遠,照常理來說,他們肯定會自覺地就地固守。我們現(xiàn)在最好的辦法是停止前進,就在此地駐扎,然后分一部分奇兵出去,阻斷對方后路,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一直跟著和人家前進但是還不敢交戰(zhàn),這樣的逃避戰(zhàn)爭的做法肯定會讓大家失望的。”張郃說的全中,但可惜這一次司馬懿還是沒搭理他,還是自顧自的前進。
后來諸葛亮帶著蜀軍圍困祁山,自己帶著一軍人馬向北方天水進攻,命令王平帶著一些人去守南圍。這個司馬懿突然想要打了,于是自己帶著人去找諸葛亮決斗,讓張郃帶著人去進攻王平,但是王平防守堅固,張郃久攻不下。
諸葛亮跟司馬懿過了一番招式之后,見一時半會也攻不下來,而且蜀軍糧草又不夠用了,于是諸葛亮就打算退到祁山。但司馬懿不依,命令張郃勢必要追擊。這時候張郃就奇了怪了,對司馬懿表示:“按照兵法來講,圍城一定要留一條生路,撤退的部隊不應(yīng)該再繼續(xù)追下去了呀!”司馬懿還是不聽,說什么就讓張郃必須追上去,這司馬懿也是挺犟。
張郃見與司馬懿說不通,無奈只能硬著頭皮往前上,繼續(xù)帶兵追擊,結(jié)果追到木門道的時候,有一條大約五十米寬的峽谷,木門谷,而蜀軍也恰好正在此伏擊。等到張郃大軍剛一露頭,蜀軍頓時萬箭齊發(fā),結(jié)果張郃被飛來的亂箭射中了右腿膝蓋,一代名將張郃,就此隕落。
回顧張郃的一生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識時務(wù)方面,還是在領(lǐng)軍作戰(zhàn)方面,張郃的智慧絕對都是夠用的,尤其是到了曹叡時期的張郃,早已經(jīng)是戰(zhàn)場上的老油條了,恨不得對方一抬屁股,張郃都能知道對方要干什么。但即使是聰慧如他的張郃,最后還是敗了,也不知道該說他是敗在了諸葛亮的手里,還是敗在了自己人司馬懿的手里。
大家認為,張郃是敗在了誰的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