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歷史,共有二十多個朝代,四百多位皇帝,有那么一個朝代,只存在了三年,那就是劉玄建立的“玄漢”。劉玄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是漢室后裔,沿用“漢”的國號,初定都宛城,后遷都長安。為區(qū)別西漢(前漢)、東漢(后漢)、蜀漢(季漢),一般稱為更始政權(quán)。
天下大亂
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fā)生蝗災、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nóng)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guī)模的反抗
地皇三年(22年)綠林兵遇到瘟疫,死傷近一半,于是分兵離開。王常、成丹向西進入南郡,號稱“下江兵”;王匡、王鳳、馬武及其黨羽朱鮪、張印等人向北進入南陽,號稱“新市兵”。皆自稱將軍。七月,新市兵王匡等人攻打隨縣;平林人陳牧、廖湛聚集了一千多人,號稱“平林兵”。
劉玄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因弟弟被人殺害,于是就結(jié)交賓客,打算為弟弟報仇。后因賓客犯法,劉玄避開官府抓捕從舂陵逃到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官府把劉玄的父親劉子張抓走,劉玄于是詐死,派人將靈柩送回舂陵,官府便釋放劉子張,劉玄因此自己在外逃匿。赤眉、綠林起義爆發(fā)后,地皇三年(22年)劉玄投奔陳牧等人,擔任陳牧手下的安集掾。
淯水稱帝
地皇四年(23年)正月,劉縯大敗官軍于淯陽城下,兵圍宛城。同月,稱劉玄為更始將軍。
地皇四年(23年)二月,劉玄在淯水稱帝,建元更始,沿用“漢”為國號。
更始元年(23年)二月,劉玄令劉縯進攻南陽,派王鳳、劉秀等北攻昆陽(今河南葉縣)。三月,王鳳和太常偏將軍劉秀等人攻取了昆陽、定陵、郾等。棘陽太守岑彭和前隊副將嚴說守宛城,漢軍攻城幾月,城中人吃人,于是舉城投降。更始帝遷都宛城。封岑彭為歸德侯。
昆陽大戰(zhàn)
更始元年(23年)六月,新軍圍昆陽(今河南葉縣)。城中漢軍僅數(shù)千人,劉秀出城斬殺王尋,城中漢軍里應外合,大敗莽軍。
新市、平林諸將見劉縯兄弟威名日盛,暗中勸說更始帝劉玄除掉的。劉玄任命劉稷為抗威將軍,劉稷不肯就任。更始帝和諸將陳兵數(shù)千人,先殺劉稷,后殺劉縯。以堂兄光祿勛劉賜為大司徒。劉秀從父城趕赴宛城謝罪。更始帝因此慚愧,任命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代新而立
更始元年(23年)漢軍兵分兩路,直搗洛陽和長安。一路由定國上公王匡率領(lǐng),迅速攻陷洛陽,生擒新莽太師王匡、國將哀章,將他們?nèi)紨厥住R宦酚晌髌链髮④娚晖澜ā⒇┫嗨局崩钏陕暑I(lǐng),西入武關(guān),矛頭直指長安。
更始元年(23年)九月,漢軍從宣平門攻入長安城。長安城百姓響應漢軍,殺死王莽,結(jié)束了新朝的統(tǒng)治。
遷都洛陽
更始元年(23年)十月,奮威大將軍劉信在汝南擊殺劉望,并誅殺嚴尤、陳茂,所屬郡縣全都降服。
更始帝欲遷都洛陽,任命劉秀代理司隸校尉,命其先入洛陽整修宮殿官府;后北上定都洛陽,分別派出使節(jié)到各郡各封國巡行。立故梁王劉立之子劉永為梁王,都睢陽。命劉秀代理大司馬的職務,持節(jié)北渡黃河,鎮(zhèn)守安撫各州郡。命大司徒劉賜為丞相,命劉賜先入關(guān),修建宗廟、宮室。令人勸降赤眉,樊崇等人聽說漢朝復興,便留下部眾,率將領(lǐng)二十余人,隨同使節(jié)來到洛陽。更始帝把他們都封為列侯。
長安政亂
更始二年(24年),申屠建、李松自長安迎接劉玄遷都。二月,劉玄從洛陽出發(fā)。
劉玄娶趙萌女兒為夫人,把政事委托給趙萌,日夜在后宮飲宴。韓夫人特別喜歡喝酒,每次陪侍飲酒,見常侍奏事,總是生氣地說:“皇帝正在和我喝酒,要在此時打擾嗎!”趙萌專擅大權(quán),隨意殺人。有官吏上奏趙萌放縱,劉玄拔劍殺之,從此無人敢說。以至小人、廚師都濫授官爵,長安為此說:“灶下養(yǎng),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guān)內(nèi)侯。諸將在外開始自行賞罰,設置牧守;州郡交錯,不知該怎么辦。從此關(guān)中離心,全國叛亂。
更始二年(24年)三月,更始帝派尚書令謝躬率領(lǐng)六位將軍討伐王郎,不下。與劉秀合兵一處,東圍巨鹿,一個多月也沒有攻下。四月,劉秀留鄧滿包圍巨鹿。進軍邯鄲,連續(xù)作戰(zhàn),打敗他們。五月,攻克邯鄲。更始帝派使者立劉秀為蕭王,全部下令停止軍隊,與眾有功將領(lǐng)到行在所。派苗曾擔任幽州牧,韋順任上谷太守,蔡充為漁陽太守。
更始二年(24年)六月,劉玄封劉秀為蕭王。
更始二年(24年)秋,更始帝派遣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張忠率領(lǐng)軍隊一萬多人攻蜀。公孫述派王恢在綿竹攻打李寶、李忠,大敗漢軍。
更始三年(25年)正月,方望和安陵人弓林共同擁立前定安公劉嬰為帝,聚集黨徒數(shù)千人,占據(jù)臨涇。更始帝派遣丞相李松討伐方望等,將他們?nèi)繑貧ⅰ3嗝架姷膬芍ш犖樵诤朕r(nóng)會師。更始帝派遣討難將軍蘇茂抵擋,蘇茂大敗。赤眉軍于是集結(jié),一萬人為一營,共計三十營。更始大將樊參率數(shù)萬人,渡大陽欲攻鄧禹,鄧禹派諸將在解南迎戰(zhàn),大破敵軍,斬樊參。于是王匡﹑成丹﹑劉均等合軍十余萬,共擊鄧禹。初戰(zhàn),鄧禹失利,樊崇戰(zhàn)死。后大破王匡軍。王匡軍至等皆棄軍而逃,鄧禹率輕騎急追,俘劉均及河東太守楊寶﹑持節(jié)中郎將弭強,將其斬殺,收得節(jié)六,印綬五百,兵器不可勝數(shù),遂定河東。
更始三年(25年)三月,劉玄派遣丞相李松同赤眉軍在鄉(xiāng)展開大戰(zhàn),李松等大敗,死三萬余人,于是赤眉軍向北推進到湖城。
走向覆亡
參見:湖縣之戰(zhàn)、崤底之戰(zhàn)、宜陽之戰(zhàn)
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軍進抵華陰(今陜西華陰東),立劉盆子為帝,建元建世。大封百官,徐宣為丞相,樊崇為御史大夫,逄安為左大司馬,謝祿為右大司馬,楊音以下將領(lǐng)都封為列卿。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劉秀在鄗城稱帝,建元建武,國號仍為漢,史稱東漢。隗囂向更始帝建議把政權(quán)移交給光武帝叔父國三老劉良,更始帝不聽。諸將想劫持更始帝東歸,引發(fā)宮中混戰(zhàn),更始帝東出新豐投靠趙萌。
更始三年(25年)八月,廩丘王田立、白虎公陳僑陸續(xù)率眾投降劉秀,至此,洛陽守將朱鮪四面楚歌,孤城危殆。
更始三年(25年)九月,謝祿等人隨樊崇率軍攻破長安,推翻更始政權(quán)。劉玄單人匹馬逃到右扶風的高陵,被右輔都尉嚴本軟禁,后被迫向赤眉軍請降。劉秀下詔封劉玄為淮陽王。詔書說,無論官吏或百姓敢有殺害劉玄的,罪與大逆相同。
更始三年(25年)十月,劉玄隨謝祿到長樂宮,肉袒伏地,將皇帝的印綬奉獻給劉盆子。樊崇罪責劉玄,把他置于庭中,準備殺掉。劉恭、謝祿見狀都為劉玄說情,但樊崇不答應,后經(jīng)劉恭以自殺相迫,這才赦免了劉玄,封為畏威侯。劉恭又堅持替劉玄請求,劉玄又被封為長沙王。同月,朱鮪獻城投降,劉秀遷都洛陽,幸南宮。
更始三年(25年)十一月,梁王劉永自稱天子。
建武元年(25年)十二月,三輔百姓苦于赤眉軍暴虐,對劉玄被幽禁的處境,深感同情。張卬等更始降將深以為慮,怕劉玄東山再起,就對謝祿說:“現(xiàn)各營統(tǒng)帥有很多是前更始舊將,很多人想派兵將劉玄奪回,一旦劉玄被劫走,更始舊將一定會聯(lián)兵向你進攻,你就是自取滅亡了。”謝祿聽了,覺得有理。于是謝祿派親兵與更始一起到郊外去牧馬,密令親兵把更始絞殺了。更始余燼
建武二年(26年)正月,更始政權(quán)復漢將軍鄧曄與輔漢將軍于匡降光武帝。
建武二年(26年)三月,賈復領(lǐng)兵擊敗更始政權(quán)郾王尹遵,尹遵降光武。賈復又率兵攻打更始政權(quán)淮陽郡太守暴汜,暴汜降光武。
建武二年(26年)四月,光武帝封劉玄之子劉求為襄邑侯,奉更始之祀;劉歆為谷孰侯,劉鯉為壽光侯。
建武二年(26年)十二月,因長安糧絕,赤眉軍中思鄉(xiāng)之情,樊崇被迫率軍退出長安。
建武三年(27年)正月,劉恭對于謝祿殺害劉玄一事一直耿耿于懷。到了洛陽之后,伺機將謝祿殺死,為劉玄報了仇。事發(fā)之后,劉恭自己到監(jiān)獄中投案自首,劉秀下詔將其赦免。
建武三年(27年)三月,馮異與東歸途中的赤眉軍會戰(zhàn)于華陰,赤眉軍大部被殲,劉盆子、樊崇等被迫投降。后鄧禹遵劉秀之意將劉玄安葬在長安霸陵附近。
建武四年(28年),耿純領(lǐng)兵擊敗更始政權(quán)東平郡太守范荊,范荊降光武。
建武二十八年(52年),劉鯉怨恨劉盆子殺了其父劉玄,派遣賓客將劉盆子之兄劉恭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