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能源汽車給我們的印象都是省錢,但開了幾年之后,嘗遍各種酸甜苦辣,詳細算了一筆賬,發現很多事情和想象的并不一樣,如果不滿足這3個條件,那聽我一句勸,3年內不適合入手新能源車型。
一般家用車,平均換車的周期在6-10年之間,這里以8年為例,每年行駛1.5萬公里,8年共計12萬公里,10萬左右的車型,以比亞迪海豚和大眾朗逸為例。
比亞迪海豚跑高速平均百公里耗電大概在16度左右,但實際上,電車跑高速的時間少之又少,基本可以忽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城區行駛,平均百公里耗電算14度。
如果使用家用充電樁,1度電大概在0.4元左右,偶爾使用外面的充電樁,一度電算1.5元,平均算下來一度電算0.6元,12萬公里電費約7200元。
大眾朗逸:百公里綜合油耗算6.5升,92號汽油,每升算7.8元,12萬公里油費約6.08萬元。相當于純電動車省了5.36萬元,行駛里程越多越省錢。
目前階段,預算10萬左右,燃油車可以選擇的車型比較多,像豐田卡羅拉、大眾朗逸等車型滿大街都是,動力、功能配置、性價比等方面的優勢很明顯,完全能滿足大部分家用車的需求。
但是,同樣是10萬左右的預算,可以選擇的純電動車型少之又少,像比亞迪海豚、廣汽埃安Y都超過了11萬,這個價位的車型,續航里程普遍都在400千米以內,再算上冬季低溫、夏季高溫等因素的影響,實際續航至少打7折,充一次電可能還跑不到300公里。
這樣的續航里程,很多車主都覺得太短了,那只能花更多的錢買續航更長的版本,500-600公里續航的車型,新車價位普遍都在15-25萬左右,這樣的預算,可以選擇B級甚至C級燃油車了。
換句話來說,原本預算10萬就可以了,但如果選擇買純電動車型,意味著至少要多花3萬以上。
可能有的車友會說,油車與純電車沒法比,但說實話,10萬左右的車型,油車該有配置基本上也都有了,這個價位的電車,動力、功能配置等方面的優勢并不明顯。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低,更新換代快,再加上續航、充電等方面的影響,5年后二手車的保值率降幅很大,10萬的大眾朗逸,5年以后可能還可以賣5-6萬,而比亞迪海豚,5年以后,可能4萬都沒人愿意接手,相當于虧了20%以上,車齡越大,純電動汽車虧的越多。
保養方面,純電動汽車前幾年相對省心、省錢,每1-2萬公里保養一次,差不多也就是1年保養一次,單次只需100-300元左右的工時費,而燃油車,1萬公里保養一次,一年算1000元,8年算下來,純電動車節省約5000元左右。
維修方面,8年以內,現在的油車三大件穩定性都比較高,非特殊情況下,基本上不需要大修,對于純電動車而言,前幾年也基本上不用擔心,但隨著車齡變長,電子元器件故障率可能略高。
如果需要自費維修,比如電池進水、底盤磕碰、電池維修、換電池、高科技零部件維修等方面的成本遠高于燃油車,有車友吐槽,新車20多萬,由于長時間停放,電池出現故障,車企拒絕保修,自費換電池包需要10多萬。
保險方面,純電動汽車略比油車貴一些,不算第一年,大眾朗逸平均每年保費在3000元左右,比亞迪海豚每年差不多在3800元左右,8年總計貴了6400元。
最后來算算賬,純電動汽車8年省了電費5.36萬元,保養省了5000元,但是新車貴3萬,二手車少賣2萬以上,保險貴6400元,其他的暫時不算,這幾項對比后會發現,純電動汽車的綜合用車成本并不見得比燃油車低,差距非常小。
如果純電動汽車車輛價位越高,實際上“虧”的錢會越多。當然了,以上只是單純從經濟賬的角度來算的賬,因為每個人的喜好、預算、用車場景不一樣,所以具體是油車更適合還是電車更適合,需要具體來看待。
如果想買純電動汽車,至少需要滿足以下3個基本條件,首先,家里方便安裝充電樁,不僅充電方便,而且電價便宜,用車成本就會低很多。
其次,選擇純電動車型,就意味著盡量不要跑長途高速,尤其是節假日、出差、出遠門辦事等情況下都不適合開純電動汽車,它更適合日常上下班,城市周邊活動半徑在150公里范圍內比較好。
第三個條件,在偏南方地區用車,每年行駛里程至少在1.5萬公里以上,如果生活在偏北方地區,每年冬季低溫天氣,對續航影響偏大,續航確實是一件頭疼的事。
如果預算有限,只是日常代步用車,或者說家里只買一輛車,每年行駛里程在1.5萬公里以內,還不如選擇燃油車更實用,至于混動車,只能當“過渡”車型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