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色,艷而不妖;梅花的香,雅而不俗;梅花的姿,秀而不媚。
古人對于梅花情有獨鐘,關于詠梅的詩句很多,下面整理25句經典詠梅詩詞。
1.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唐·李商隱《憶梅》
賞析:“寒梅”先春而開、望春而凋的特點,使詩人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緊接著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擊,這早秀先凋,不能與百花共享春天溫暖的“寒梅”,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只要看到或想到”寒梅“,就會觸動詩人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難免要發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2.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宋·王安石《梅花》
賞析:“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抒發自己保持高潔品格的人生志向。
3.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蘇軾《紅梅》
賞析:孤瘦,指梅枝干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姿態。遲開的紅梅雖故作桃杏之色,卻仍保持著孤高清瘦,傲霜斗雪的姿態。
4.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宋·黃庭堅《虞美人》
賞析:在宜州(天涯)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見的梅花,江南梅花多在冬末春初開放,意味著“天涯”也無法隔斷“江南”與詞人的聯系,梅花綻破花蕾開放,預示著春天的來臨,表達了詞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
5.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元·王冕《白梅》
賞析:白梅生長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開放,不與桃李凡花相混同。
詩人以寒冬中佇立的梅樹自喻,以白梅的冰清玉潔,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6.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宋·張道洽《嶺梅》
賞析:詩境,富有詩意的地方。物華,美麗的景物。應酬,指眼睛看不過來。
梅嶺如林,香艷襲人,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令人目不暇接。
7.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賞析:“花枝俏”既表現梅花的俏麗,又能表現革命者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美好情操。
以梅花開放時的冰雪環境,襯托風骨錚錚的梅花,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
8. 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
—宋·葉夢得《臨江仙》
賞析:梅花不與眾芳百卉爭艷,在嚴寒的冬季,獨自傲霜斗雪,招展花枝,仿佛大自然有意讓它獨具風韻,大放異彩,以疏秀、挺拔之美點綴著蕭條的殘冬。
詩句中把“寒梅”人格化,將其高潔品格與“群芳”對照,表達了詩人的贊譽之情。
9.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宋·呂本中《踏莎行》
賞析:雪花像梅花一樣潔白,那梅花又像雪花一般晶瑩,無論是像,還是不像,都是一樣的絕美。
梅與雪交相輝映,白梅、瑩雪,構造出一個玲瓏的奇絕仙境,純美如畫。
10. 雪后疏梅,時見兩三花。
—宋·辛棄疾《江神子》:“~。比著桃源溪上路,風景好,不爭多。”
賞析:下雪后稀疏的梅樹上,不時看到兩三朵花,景色自然優美,毫不遜色于陶淵明所說的桃花源溪邊路。
11.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宋·辛棄疾《卜算子》:“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
賞析:特意去尋覓梅花的芳香以感受春天的到來,那是徒勞無益的,而它的可貴之處,正是在不知不覺中愉悅著人們,并帶來了春的消息。
表面是頌贊梅花不與群芳爭香斗艷的謙遜品格,實則贊美那些才德之士甘心情愿默默無聞地為國家、百姓奉獻力量。
12.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影料理成風月。
—宋·辛棄疾《賀新郎》
賞析:草木枯萎,山水凋殘,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華,全靠那稀疏的梅花點綴,才算有幾分生機令人欣悅。
字面看似寫景:疏梅、稀雁點綴于冬日蕭瑟的景象,暗喻:對山河破碎、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望,感慨:南宋仍堅守初衷的愛國志士越來越少。
13.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宋·陸游《落梅》
賞析:歌頌梅花與暴力(雪虐風饕)頑強抗爭、不向時勢(東君)低頭的高潔氣質和堅貞節操。“愈凜然” 三字,突出了惡劣環境下梅花的一身傲骨,這種氣節,被詩人贊為“花中之最”
14. 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宋·陸游《落梅》
賞析:試問寒氣冰封大地之際,是誰頂風冒雪力挽春歸?
雖是問句,語氣卻十分肯定:只有落梅才是真正迎春的光明使者,斗寒的不屈勇士。實際是對詩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不隨時俗的高尚人格的自喻。
15.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宋·陸游《卜算子·詠梅》
賞析:“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關注,但它自己仍頑強地生長、開花。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除了內心寂寥之外,還要飽受風雨的摧殘,這種內外交困、身心俱損的際遇使梅花之不幸到了極致。實際上,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人生的真實寫照!
16.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寒夜》:“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賞析:月光照在窗前,與平時并沒有什么兩樣,窗前的幾枝梅花,卻使得這尋常的寒夜迥然不同。
語言清新、自然,無雕琢之筆,表面上贊嘆梅花的高潔,實際上暗贊來訪友人的非凡。
17. 人間奇絕,只有梅花枝上雪。
—宋·張孝祥《減字木蘭花》
賞析:人間的奇妙景色,是梅花在飛雪中怒放。后人常以梅激勵人們不畏艱險,勇于向惡勢力作斗爭。
18.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宋·林逋《山園小梅》
賞析:稀疏的影兒,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語言清麗優美,將梅花的氣質風姿刻畫得淋漓盡致,尤其“疏影”、“暗香”二詞,突出了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
19.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宋·陳亮《梅花》
賞析:忽然之間,一朵梅花爭先開放,芳香四溢,這使得那些在春天爭奇斗艷、競吐芬芳的百花黯然失色。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梅花不怕挫折不怕打擊、敢為天下先的堅強品質,以寒梅托物言志,展現出詩人高傲不屈的節操。
20.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賞析:梅花肯定不如雪花晶瑩潔白,雪花卻沒有梅花的清香芬芳。
詩人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凸顯出梅花的清香與雪花的潔白,既有情思,又有理趣。
21.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之間。
—元·王冕《墨梅》
賞析: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多么好看,只是將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22. 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
—明·方孝孺《畫梅》
賞析:梅花的清香溢滿蕭寒的天地,這不是尋常的花草樹木所能比擬的。
贊美梅花的清香,以及它在寒冬中開放的清高品格。
23.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暖日晴云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唐·令狐楚《游春詞》
賞析: 一葉落而知秋,一花發而知春,見微而知著。故有“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之感。春光的到來,連“暖日晴云”都懂得節氣更替,更用不著“東風”(春風)來催促。
24. 賜胭脂一抹腮,盤中磊落笛中哀。
—宋·羅隱《梅》
《梅花落》為漢樂府中二十八橫吹曲之一,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歷唐宋元明清數代一直流傳不息,含蓄深沉,曲調委婉,令人感傷。
賞析:梅子在盤中顯得圓潤可愛,磊落圓轉,然笛子吹出了《梅花落》的傷感。
將梅花比喻成美人,表面上和品德并無關系,可由于梅花自身獨有的“孑然一身獨立于世”的品格,也就自然地展現出宋人所追求的“存天理”的境界。
25.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niè《上堂開示頌》
賞析:如果不經歷冬天那刺骨的嚴寒,梅花怎會有撲鼻的芳香。
詩人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來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
#有哪些好的句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