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三國時期,滅蜀之戰徹底終結了三分天下的版圖。
很多故事與角色也在這之后,逐漸黯然失色。
雖然魏國滅蜀取得成功,但是部分將領在此役身死,也有不少沒有善終。
鐘會在參與滅蜀之前,更多是以軍師的身份替司馬兄弟出謀劃策。
當時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張良。
三路大軍伐蜀的時候,鐘會作為主帥,可謂意氣風發。
很可惜,他野心太大,思慮太少,做事不夠果決。
結局:死于亂軍之中
鄧艾從一個種田小子被司馬懿慧眼識珠,之后逐漸平步青云,成為抵御蜀漢的堅實屏障。
他還提出興修水利、引河灌溉等措施,促進了農業發展,讓曹魏的軍事競備遙遙領先于蜀國和吳國。
一招偷渡陰平,讓姜維猝不及防,使成都不戰而降!
鄧艾智勇雙全,奈何權謀是短板。
結局:被衛瓘派了田續追上斬殺
身為鄧艾之子,鄧忠遠不如他爹出色。
拿下江油關后,進軍綿竹,一開始作戰,鄧忠和師纂被諸葛瞻擊退,還說:敵人還未到時機可以攻擊。
這話讓鄧艾勃然大怒,甚至一度要將其斬首。
鄧忠和師纂再次出擊,終于順利擊殺最后一波蜀軍。
結局:被衛瓘派了田續追上斬殺
師纂最初是跟司馬昭混的,后來被他派去勸說鄧艾帶軍伐蜀。
順利完成任務后,師纂也順理成章變為鄧艾的手下。
在跟隨鄧艾父子攻占成都后,師纂被鄧艾授以益州刺史。
在鐘會為首的人一同上表鄧艾的悖逆行為時,師纂也參與了。
結局:與鄧艾父子一同身死
衛瓘實際上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他是衛氏書法的奠基人。
在跟隨鐘會伐蜀的時候,衛瓘擔任監軍。
與鐘會一同誣陷鄧艾后,鐘會謀反失敗被殺,衛瓘為了逃脫罪責,就派了田續追斬鄧艾。
西晉建立后,衛瓘先后擔任過武官、文官的高級官職,是一位文武全才。
結局:在政變中慘遭冤殺
牽弘的父親就是牽招,曾與劉備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
與父親常年鎮守北疆不同,牽弘主要職責是對抗蜀漢的進攻。
在滅蜀之戰中,他跟隨鄧艾一起,經歷生死,成功滅蜀。
西晉建立后,牽弘又調任到抵御東吳的前線上。
結局:被胡人首領禿發樹機能圍困于青山,兵敗戰死
胡烈是那位率大軍被丁奉雪中奮短刀的胡遵次子。
參與滅蜀的時候,胡烈擔任征蜀護軍,在鐘會手下做事。
胡烈主要參與攻陷了陽平關,并在成都投降后率軍追擊姜維殘部。
鐘會謀反的時候,胡烈在獄中挑動部眾們對抗鐘會的情緒,成功幫助其子平定鐘會叛亂。
結局:與胡人首領禿發樹機在萬斛堆惡戰,奮戰身死
胡淵作為胡烈的兒子 ,也隨隊參與滅蜀之戰。
父親被鐘會抓起來后,胡淵從親兵口中得知鐘會即將舉兵謀反。
為此,胡淵率領士兵,和衛瓘等人一同攻殺鐘會,成功平定了叛亂。
在西晉的八王之亂中,胡淵受趙王司馬倫調度,參與作戰。
結局:被成都王司馬穎打敗殺死
楊欣主要是跟隨鄧艾這一路伐蜀,并與王頎等人擊退過姜維。
后來,楊欣跟著鄧艾跋山涉水,攻占江油關。
鐘會謀反的時候,楊欣倒是幸存下來。
西晉成立后,楊欣擔任涼州刺史。
結局:在一次作戰中,被若羅拔能擊敗,身死武威
這位多數人比較熟悉,他是虎癡許褚的兒子。
許儀繼承父親的爵位后,只做到牙門將。
伐蜀之戰開打后,許儀被鐘會任命為先鋒開路。
好巧不巧,也許是許儀真的開路工作沒做好,也許就是鐘會有意為之,總之就僅僅因為馬蹄陷坑,鐘會就將許儀斬首示眾。
結局:被鐘會斬首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晉書》)
以上,就是參與滅蜀之戰,最后卻不得善終的10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