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中國藥店關注我們
作者:范月明
執業藥師香莎接待顧客時總是一臉嚴肅的表情,雖然她的專業知識較豐富,但是顧客還是更喜歡找店員小濟買藥,因為小濟總是一臉笑容,說話也特甜,手腳也靈快,在每月的獎金發放中,小濟并不比藥師香莎少,有時還比藥師多,這里面是什么原因呢?
我們在門店導購時,專業知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我們身為門店員工,藥學服務人員,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給顧客的藥店人,在與顧客溝通交流時,單一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運用多種技巧,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非語言的表達。
數據顯示,影響我們說服顧客的因素中,語言只占7%的作用,語調占23%,而最重要是身體語言達到了70%的作用,可見,我們與顧客簡單的對話過程中,“說”內容與“展示”給顧客看的,后者更能影響顧客購買決定。
我們來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大多數顧客進到門店的時候,我們認識的有多少?不能排除確實會有老顧客常來店,但是每天接待顧客以100個來算,70—80個我們是不認識的,而顧客在店的時間往往只有幾分鐘,有的只有十幾秒,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怎么去說服顧客,贏得顧客信任呢?單用語言與專業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需要運用我們的肢體、眼神、形象等等傳遞比語言更豐富更多的情感與可信度。
那對于我們藥店人來說,有哪些身體語言與語氣是我們在賣場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一、雙手抱臂胸前
這是一種拒絕顧客的潛臺詞,而且顯得很自負,令人不敢接近與進行更多交流。
二、雙手交握于身后
這樣的姿勢告訴顧客你不在乎他/她,你無所謂,得到的結果是顧客也不在會在乎你。
三、雙手插兜
藥店人多數身著長褂,有好幾個口袋,一些同事導購時喜歡把雙手插在大褂下面的兩個口袋里,其實這樣是在隱藏自己,你并不想與面前的這個顧客成為朋友,那我們導購時提供溫馨提示的初衷還有意義嗎?
四、白大褂成黑大褂了?
現實中的藥店人每天穿梭于各個貨架,每周又有一到兩次的下貨,趴在柜臺上寫寫弄弄,打掃衛生,養護商品等等,我們的白大褂三天左右就會變成黑大褂,其他顏色的工服也看得出來,這種“形象”對顧客而言,意味著我們的專業水平也是值得懷疑的。
五、審問式的語氣
我們的詢問幾部曲在門店有時變成了“審問幾部曲”,顧客戰戰兢兢,著實覺得藥房就是“不一樣”,但那樣的“威嚴”也將“嚇”到顧客。
類似的還有靠著貨架說話,覺得是在放松自己,其實是沒有信心或對顧客滿不在乎的表現,還有過分個性的裝飾,看著手機與顧客聊等等,這些身體語言都背離了禮儀的規范,也顯示了對顧客的不夠重視,那們我可以怎樣做呢?
一、開放式的身體語言
在與顧客交流時,需要將我們自己打開,自然的微笑,像朋友式的問候,交流中不要緊握雙拳或者雙手交叉在身前,雙手交叉于小腹只有在等待顧客進店時才用,而在交流中不要那樣做,交流時可以雙手自然疊放,掌心向上,或者向顧客展示藥品。
當我們拿著藥給顧客看的時候,宜一手托著,另一只手扶(特別是口服液產品),而不是捏著藥盒上半部分遞給顧客說:喏,這個不錯!
當我們想要將兩種藥聯合推薦給顧客時,宜并排放,而不是一前一后擺在顧客面前。
二、避免心理對抗
當一個顧客因服用某個藥過敏到店里鬧的時候,也許我們都會安撫顧客情緒,當我們領著顧客到了后半場安靜一點的地方,如果有咨詢臺,當我們坐下來時,最好做在顧客的右邊或左邊,而不是對面,因為那樣意味著你要跟顧客談判了。
我們導購時也同樣要注意到這一點,在與顧客交談時,應盡量站在顧客同一側,如果是處方柜臺不方便出來,也應避免直接站在顧客對面,而應稍微斜一點角度,既避免了心理上的對抗,又不會擋住顧客看相應的處方藥的信息,如價簽,旁邊其他的商品等。
三、有素養的同理心表現
顧客進店因疾病不同,其心理狀態也不同,但大體上都是帶著煩惱的,當顧客訴說自己的不適時,我們需要通過自己的臉部表情與回應顯得能真正體會其痛苦之處,這樣的“表達”會迅速被顧客認同,因為其本質是同理心,而這也是銷售的一個高境界。
導購中可以運用到的身體語言還有很多,我們平時可以多留意,多琢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其實,這樣做也是在不斷提高自己的銷售能力與個人魅力。
從營銷角度來說,銷售中顧客的體驗是多方位的,除了賣場語言,企業形象,員工良好的立體化表達將顯得更具核心競爭力。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