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是K藥店的店長,K藥店位于一家超市入口處,上個月文花帶領團隊完成了5500元的日均銷售。店里的同事還沒來得及高興,這個月的任務已經漲到7000元日。問公司為什么下這么高的指標,回復是:“超市店到旺季了,也該發力了!”文花雖想再爭幾句,但是想想爭也沒用,還是盡全力沖吧!
是的,每到節日前后,都是超市店獨特的“黃金季”,這一點與其他類型的門店有著鮮明的區別,特別是春節這個“大節日”,超市店如果運作得好,實現翻倍的業績都完全有可能,但是要做到也并非易事。
超市店的顧客隨到超市里的客流而增減,因此,呈現明顯的“峰谷”現象。這一點要求員工要充分利用好高峰時段,同時在接待時,效率要求也要更高,同時接待幾個顧客在超市店里面是常有的事。
這種峰值效應一是體現在時段上,比如13:00—16:00,18:00—20;00等,二是體現在周末與節假日上,三是體現冬夏時令上。
到超市里購物的顧客,有一些正巧看到有藥店在,會進店看一看,并沒有明確的消費意向,這非常考驗一個導購人員的功力。如果能充分調動顧客的購買動力,則能實現成交,換句話說,超市里的顧客消費的隨意性相對比較大,“隨便看看”的顧客更多。
當然,超市里的顧客進到藥店總體來說消費的客單價要比社區店高一些。
超市里的藥店,位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好與壞直接影響營業額。
這里舉幾個例子,A超市店原先在一家大型超市入口處,平均來客數在100個以上,后來超市改造被迫搬到停車場的出口處(超市里有多個出口),結果來客數銳減為60個左右/天。
B店在開店時,位置就設在一家大型超市三樓入口處,該超市一樓是商業街店鋪,二、三樓是超市區,但是顧客可以在二樓進,也可以在三樓進,這樣很多顧客都在二樓就直接被“分流”直接進了超市,想要到三樓購物的也可以在超市里面有直接上去的電梯,如此一來,B店的客流非常慘淡,加上這家超市經營得也不是特別好,導致B店的日均一直不到1000元,實在是很可惜的。當然,這家超市的布局規劃也有問題。
所以,門店如果開在超市里面,對位置要精心考量,否則終將只是“好看”的。
在超市店上班的員工工作時間也更長,一般來說,都是7;00—22:00,但是實際工作往往是6:30—22:30。因為超市要求要早到,而打烊時,我們要結完帳,排隊交好款才能下班。
超市店因其獨有的特點,我們在經營時,也要有獨特的方法,如果只是聽由顧客在門店如流水一樣走,而我們卻只在門店觀望,那么,超市店就很難做好,或者說,用經營社區店一樣的方法來經營超市店,那就無法體現出超市店的優勢來。
筆者在超市店里打拼了多年,除了常規方法外,實際運營中還有這樣一些可提高門店業績的方法:
如果只是靜等顧客到店,來客數是非常有限的,我們門店走動的顧客其實并不少,要想辦法讓那些走動的顧客停下腳步到我們自己店里面來,這就要用到試吃、試用,免費活動,廠家的一些支持等,特別是在高峰時段抓住客流,吸引顧客進店是非常關鍵的。
有時,我們做好了一個時段,一天的營業額就有了保障,所以,這也要求超市店的員工要更主動,更活沷,更大膽一些。
就以叫賣來舉例,多數超市都不允許使用叫賣器,可是我們又想吸引顧客怎么辦呢?就要口頭叫賣,一邊叫一邊鼓掌,這在很多藥店人看來是不敢做的,但是我們做到了,就能提升來客數,實實在在的提高產出。一些顧客說,沒想到這里還有一家藥店,可以看出,這都是我們叫賣吸引了顧客的注意。
超市店在氛圍布置上要體現出熱鬧來,這與超市的銷售背景相符,所以,我們氣球用得更多,端架,吊頂懸掛“葡萄串”,門口發放等都是營造火熱氛圍的妙方,在POP、端架與堆頭的陳列上,也要體現出超市店的大氣,量感,豐富豐滿等高標準來。
對于社區店來說,促銷很容易“飽和”,但是超市店這種情況少見,因為顧客流動頻率高,短時間形成重復購買的顧客不多,所以,超市店可以增加促銷頻次,特別逢節假日時。
文花想要在這個月打一個漂亮仗,增加促銷是一個常規手法。
營養素(含禮盒銷售),醫療器械,中藥花茶等是超市店的主打產品,銷售占比較高,提升也比較容易,所以,要強化這些產品的產出。
如果說,超市店經營中還想要有一個質的突破,那就是人員,超市店工作的藥店人具有不一樣的“超市風格”,其銷售意識,服務態度與專業水準都應較強,否則超市店就做不出“感覺”來。
超市店的工作節奏與時間都有更高的要求,一個藥店人能經歷起超市店的“洗禮”,日后在各種工作中都有相對更強的“抗壓”能力,而超市店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如果能經營好,特別是黃金季節,將直接可以給開春一個好“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