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病與(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反復感染)有關,最常受累的瓣膜是(二尖瓣),臨床上最常見的聯合瓣膜病是(二尖瓣狹窄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2.二尖瓣狹窄最常出現的早期癥狀是(勞力性呼吸困難),可出現心率失常,以(房顫)為代表
3.二尖瓣狹窄可出現的體征是(二尖瓣面容),表現為(面部兩顴紺紅,口唇輕度發紺),最重要的體征是(心尖部可聞及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心尖搏動呈(抬舉性),第二心音(亢進或分裂)
4.二尖瓣狹窄患者心電圖可表現為典型的(二尖瓣型P波),x線檢查心臟呈(梨形),因為(左心房增厚)所致
5.二尖瓣狹窄最可靠的診斷方法是(超聲心動圖)
6.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最重要體征是(心尖部可聞及收縮期粗糙吹風樣雜音,向腋下及肩胛下區傳導)
7.主動脈瓣狹窄典型的三聯征是(勞力性呼吸困難,心絞痛,暈厥)
8.主動脈瓣狹窄最重要的體征是(主動脈瓣聽診區可聞及響亮粗糙的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可向頸部傳導)
9.明確診斷主動脈瓣狹窄,判斷狹窄程度的重要方法是(超聲心動圖)
10.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最重要的體征是(第二動脈瓣聽診區可聞及舒張早期嘆氣樣雜音)
11.主動脈瓣狹窄因脈壓增大而產生(周圍血管征),表現為(毛細血管搏動征,水沖脈,大動脈槍擊音)
12.主動脈關閉不全的主要表現為(心悸,心絞痛,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13.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最主要的診斷方法是(超聲心動圖)
14.心臟瓣膜病首要的并發癥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15.心臟瓣膜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16.風濕性心臟病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是(房顫)
17.風濕性心臟病發生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常見的致病菌為(草綠色鏈球菌)
18.風濕性心臟病發生栓塞多見于(二尖瓣狹窄伴有房顫)的病人,血栓脫落引起周圍動脈栓塞,以(腦動脈栓塞)最為常見
19.反復發生扁桃體炎的病人,在風濕活動控制后(2-4)個月可手術摘除扁桃體
20.風濕性心臟病病人在拔牙,內鏡檢查,導尿,分娩等手術前,應告訴病人自己有風濕性心臟病病史,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21.有風濕性心臟病病人的病人在活動后突然出現肢體活動受限,站立不穩,并有口角歪斜,最可能并發了(腦栓塞)
25.預防風濕性心臟病的根本措施是(積極防治呼吸道感染)
1.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原體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原體主要是(草綠色鏈球菌)
2.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起病隱匿,可有弛張性低熱,全身不適,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感染性急性心內膜炎常有急性化膿感染,可有高熱,寒戰,呼吸困難,常可突發心力衰竭
3.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動脈栓塞以(腦動脈)發生率高
4.感染性心內膜炎80%-85%病人可聞及心臟雜音,osler結節多見于(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Janeway損害多見于(感染性心內膜炎)
5.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心力衰竭),主要由(瓣膜關閉不全)引起,以(主動脈瓣受損)最為多見
6.診斷菌血癥和感染性心內膜炎最有價值的檢查是(血培養),對于為開始治療的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病人應在(第一日)每隔(1小時)采血一次,共(3)次,已用過抗生素的病人,應停藥(2-7天后)采血,每次取靜脈血(10-20ml)
7.感染性心內膜炎應用抗生素的原則是(早期應用,充分用藥,靜脈用藥為主)
8.感染性心內膜炎病人的飲食宜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
9.感染性心內膜炎病人行拔牙,扁桃體摘除,上呼吸道手術或侵入性檢查和手術前,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1.心臟正常起搏點位于(竇房結),竇性心率頻率為(60-100)次/分
2.竇性心動過速的原因常有(發熱,甲亢,休克,貧血,劇烈運動)等,竇性心動過速的頻率為(100-150)次/分
3.竇性心動過速典型的心電圖表現為出現(規律竇性P波),頻率(>100)次/分,P-P間隔(<0.6)秒>
4.竇性心律心電圖特征是(P波在I,II,aVF導聯直立,aVR倒置),PR間期(0.12-0.20)秒
4.竇性心動過緩是指心率少于(60)次,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的常見原因是(缺氧,睡眠狀態,高鉀)等
5.竇性心動過緩典型的心電圖表現為(出現規律竇性P波,頻率<60次 ,p-p間隔="">1秒)
6.竇性心率不齊指竇性心率頻率在(60-100)次/分,快慢(不規則)
7.竇性心率不齊典型心電圖表現為(竇性P波P-P或P-R間隔長短不一,相差>0.12秒以上)
8.頻發性室性期前收縮是(室性期前收縮發作頻率超過5次/分)
9.二聯律是(每一個竇性搏動后出現一個期前收縮)
10.三聯律是(每兩個竇性搏動后出現一個期前收縮)
11.期前收縮常見原因有(勞累,情緒激動,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等
12.期前收縮主要臨床表現有(胸悶,心悸,乏力,頭暈,發作呈短暫性,間歇性或持續性)
13.房性期前收縮典型心電圖表現為(P波提早出現,其形態與竇性P波相同,P-R間期>0.12秒,QRS波群形態與正常竇性心律QRS波群相同,期前收縮后有不完全代償間歇)
14.室性期前收縮典型心電圖表現為(QRS波提早出現,形態寬大畸形,QRS時限>0.12秒,T波常與QRS波群的主波相反,期前收縮后有完全代償間歇)
15.頻發房性,交界區性期前收縮常用(維拉帕米),室性期前收縮常選用(利多卡因)
16.房顫的最常見的病因是(風濕性心臟病)
17.房顫時心房律為(350-600)次/分
18.持久性心房顫動最常見的病發癥是(動脈栓塞)
19.房顫聽診的典型表現是(脈率少于心率,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心率絕對不規則)
20.房顫急性期首選的治療是(同步直流電復律)
21.最嚴重的心率失常是(室顫)
22.室顫最常見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
23.室顫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突然意識喪失,瞳孔散大,發紺,血壓測不清,頸動脈搏動消失)
24.室顫典型心電圖表現為(QRS波群與T波消失,呈完全無規則的波浪狀曲線,形態,頻率,振幅好低各異)
25.一旦發生室顫,應立即進行的措施是(非同步直流電復律)
26.隨時都有猝死危險的心率失常有(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室撲,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多源性頻發性室性期前收縮)
27.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多見于(青年人),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心慌),心率(150-250)次/分,心電圖表現為(QRS波群形態正常,P波為逆行性,與QRS波群保持恒定關系,起止突然發生)
28.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心慌),有(既往發作)史,心電圖表現為(連續三次以上快速寬大而畸形的QRS波,有心室奪獲和室性融合波)
1.擴張性心肌病的主要體征為(叩診心界擴大)
2.擴張性心肌病常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
3.擴張性心肌病以(柯薩奇病毒B感染)最為密切
4.擴張性心肌病常見癥狀是(室性心率失常和猝死)
5.肥厚性心肌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也是(青少年猝死)的主要原因
6.肥厚性心肌病引起猝死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室性心率失常,室壁過厚,流出道階差大)
7.肥厚性心肌病主要診斷手段是(超聲心動圖)
8.肥厚性心肌病禁用(增強心肌收縮力的藥物如洋地黃),禁用(硝酸酯類藥物如硝酸甘油),以免(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9.心肌病病人應避免發病誘因,防止誘發(心絞痛),避免(勞累,情緒激動,過度勞動,飽餐,寒冷刺激)等
10.擴張性心肌病病人對洋地黃耐受性差,應用時應(警惕發生中毒)
11.心肌病病人輸液時應嚴格(控制輸液量及滴速),防止發生(急性肺水腫)
12.心肌病病人一旦發生頭暈,黑朦等先兆時應(立即平臥)
13.心肌病病人的飲食宜(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飲食),有心力衰竭的病人應(低鹽飲食),多食用(水果蔬菜)
1.纖維蛋白性心包炎最主要的癥狀是(心前區疼痛)
2.心包積液最突出的癥狀是(呼吸困難)
3.心包壓塞時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氣促,血壓下降,心動過速,大汗淋漓,四肢冰涼)
4.纖維蛋白性心包炎最典型的體征是(心包摩擦音),以(胸骨左緣第3,4肋間,坐位時身體前傾,深吸氣)時最明顯
5.(心前區聽到心包摩擦音)就可做出心包炎的診斷
6.心包積液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心濁音界向兩側擴大,心率增快,心音低鈍而遙遠),大量積液時可出現(心包積液征,也叫Ewart征,發紺,肝大,頸靜脈怒張,腹水,下肢水腫)
7.心包壓塞時可出現(奇脈),可出現(急性循環衰竭,休克)
8.奇脈是(心包大量積液時觸診橈動脈呈吸氣性減弱或消失,呼吸又復原),也可通過測量血壓來診斷,濟(吸氣時收縮壓下降10mmHg或更多)
9.滲出性心包炎x線可見(心影向兩側擴大呈燒瓶形心)
10.心包積液x線表現特征為(肺部無明顯充血而心影顯著增大)
11.對診斷心包積液迅速可靠的檢查是(超聲心動圖)
12.縮窄性心包炎病因以(結核性心包炎)最為常見
13.縮窄性心包炎常見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疲乏,食欲不振,上腹脹滿或疼痛)
14.縮窄性心包炎可出現(kussmaul征),即(吸氣時周圍靜脈回流增多而已縮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適應性擴張能力致靜脈壓升高,吸氣時頸靜脈更明顯擴張)
15.縮窄性心包炎應盡早施行(心包剝離術)
16.心包疾病對于呼吸困難的病人要根據病人情況置病人于(半臥位或前傾坐位)
17.心包疾病病人的飲食宜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限制鈉鹽攝入)
18.心包穿刺術前應備用(阿托品),以備(術中發生迷走神經反射)時使用
19.心包穿刺術擇期操作者禁食(4-6)小時
20.心包穿刺術時病人勿(劇烈咳嗽或深呼吸),抽液過程中要注意(隨時夾閉膠管),抽液要(緩慢),第一次抽液不宜超過(200ml)
1.高血壓的分度
具體的不詳細說了,很好記,具體的看書
2.高血壓對應的靶器官是(心,腦,腎)
3.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成人在安靜狀態下,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
4.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并發癥有(腦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腎衰竭,視網膜改變)
5.高血壓的一般表現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乏力,失眠,有時可有心悸及心前區不適),(緊張或勞累)后加重
6.高血壓危象的主要表現有(頭痛,煩躁,眩暈,心悸,氣急,視力模糊,惡心嘔吐)
7.高血壓腦病的主要表現以(腦部癥狀和體征)為主,除了有(頭痛,嘔吐之外還可出現意識障礙,精神錯亂,抽搐甚至昏迷)
注意啦,一定要區分開高血壓危象和高血壓腦病哦,高血壓危象沒有腦部的癥狀,高血壓腦病有腦部的癥狀,一定別混啦
8.高血壓病人每日的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g)
9.利尿劑主要的藥物有(呋塞米,氫氯塞嗪),主要的不良反應是(水電解質紊亂和高尿酸血癥)
10.β受體阻滯劑主要藥物有(普萘洛爾,美托洛爾),主要的不良反應有(心動過緩和支氣管收縮),(支氣管哮喘,竇性心動過緩)患者禁用
11.鈣通道阻滯劑主要藥物有(硝苯地平,維拉帕米),主要不良反應為(顏面潮紅,頭痛),長期服用硝苯地平可出現(脛前水腫)
1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主要藥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主要不良反應為(干咳,味覺異常,皮疹)
13.出現高血壓急癥時要采用(逐漸降壓),48小時內血壓不低于(160/100mmHg)
14.處理高血壓急癥首選(硝普鈉),注意(現用現配,避光使用)
15.高血壓發生急性心力衰竭時給予吸氧(4-6L/min)
16.急性肺水腫給予(6-8L/min),同時加入(20%-30%)的乙醇濕化
17.高血壓患者用藥的原則是(從小劑量開始,膠合用藥),以(增強療效,減少不良反應)
18.某些藥物時可有直立性低血壓的不良反應,應指導病人(改變體位時宜慢),當出現(頭暈,眼花,惡心)時,應立即(平臥),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腦部血供應)
19.高血壓患者飲食宜(低鹽飲食,限制每日總熱量的攝入)
20.高血壓發生急性肺水腫時應控制靜脈給藥滴注速度,為(20-30滴/分)
21.高血壓患者避免(突然改變體位),禁止(長時間站立),不宜用(過熱)的水洗浴
22.原發性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為(腦出血)
1.(麻疹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從(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2.麻疹的主要臨床表現
前驅期:以麻疹粘膜斑為主要特征,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出疹期:初見于耳后發際,為淡紅色出血性斑丘疹
恢復期:麥麩樣脫屑
3.麻疹的主要并發癥為(支氣管肺炎)
4.麻疹的主要的輔助檢查是(特異性IgM抗體),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5.麻疹患兒禁用(酒精擦浴,冷敷),勤(剪指甲),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后5天),接觸的易感兒隔離觀察(21天)
6.對(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的小兒應接種(麻疹疫苗),易感兒在接觸麻疹(后5天內),注射(免疫球蛋白)
1.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表現為(皮膚和粘膜相繼出現并同時存在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
2.(水痘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出疹前1-2日至皰疹結痂為止)均具有傳染性
3.水痘的主要臨床表現,初始為(紅色斑疹或斑丘疹),(不同癥狀的皮疹同時存在)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軀干多四肢少)是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
4.水痘為(自限性)疾病,一般(10日)左右自愈
5.水痘目前首選的藥物是(阿西洛韋),在水痘發病(24小時)內應用才有效
6.水痘歡兒禁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Reye綜合征的危險)
7.水痘患兒應(剪短指甲)
8.水痘患兒隔離至(皰疹全部結痂或者出疹后7日止),易感兒接觸后應隔離觀察(3周)
1.(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本病傳染源,自(腮腺腫大前1天至消腫后3天)均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直接接觸)傳播
2.典型病例以(腮腺炎)為主要表現,(腮腺腫大)是疾病的首發體征,以(耳垂)為中心,腮腺炎病毒常侵入(神經系統,其他腺體或器官)而產生以下癥狀:腦膜腦炎(惡心嘔吐),急性胰腺炎(上腹疼痛,有壓痛)
3.腮腺炎為(自限性疾病,無特殊療法)
4.腮腺炎可(局部冷敷),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以免(增加唾液分泌而加重疼痛),睪丸炎可用(丁字托帶)托起陰囊消腫或局部(間歇冷敷)以減輕疼痛
5.腮腺炎患兒隔離(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后3天),有接觸史的患兒應觀察(3周)
1.猩紅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及帶菌者)為傳染源,(發病前24小時至疾病高峰)傳染性最強,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2.猩紅熱主要臨床表現為(始于耳后,充血性皮疹,出現帕氏線,楊梅舌,周圍蒼白圈),軀干為(糠皮樣脫屑,大片狀脫皮)
3.猩紅熱為(變態反正性)疾病
4.猩紅熱首選藥物是(青霉素)
5.猩紅熱患兒忌(冷水或乙醇擦浴),遵醫囑及早應用(青霉素治療),有大片脫皮時應囑患兒(忌用手強行撕脫),必須用(消毒剪刀)剪掉
6.猩紅熱患兒隔離至(癥狀消失后1周),連續咽拭子培養(3次陰性),密切接觸者需觀察(7天)
1.(患者和帶菌者)為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
2.中毒性菌痢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腦水腫甚至腦疝)
3.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突然高熱)
4.中毒性菌痢主要的實驗室檢查是(便常規粘液膿血便),(便培養分離出痢疾桿菌)是確診的最直接證據,送檢標本應做到(盡早,新鮮,選取粘液膿血部分分多次送檢)
5.中毒性菌痢腸道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后1周)或(連續3次便培養陰性)
1.結核病的病原菌為(結核分歧桿菌),此均在(烈日下暴曬2小時或煮沸1小時)可被殺死,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結核菌侵入人體后(4-8周)開始發生變態反應
2.(疼痛)可作為結核性胸膜炎首發或主要癥狀
3.(痰結核菌檢查)是結核病確診最特異的檢查,(胸部x線)是早期診斷肺結核的主要方法
4.結核菌素試驗的部位(左前臂屈側中上三分之一交界處),注射后(48-72小時)測量皮膚硬結直徑,陰性為(小于5毫米),弱陽性為(5-9毫米),陽性為(10-19毫米),強陽性為(20毫米或不足20毫米出現水皰,壞死),若為強陽性,常提示(有活動性結核病灶),3歲以下強陽性反應者,應視為(體內有新近的感染的活動性結核病)
5.結核病的治療原則為(早期,規律,聯合,適量,全程),短程療法(6-9周)
6.咯血時應取(患側臥位),咯血較多時應取(患側半臥位)
7.(咯血窒息)是致死的原因之一
8.胸腔穿刺每次抽液不超過(1L)
9.結核病護理措施有:將痰(吐到紙上焚燒),用藥時應注意利福平可出現(黃疸,轉氨酶一過性升高),鏈霉素可出現(耳聾),異煙肼可出現(周圍神經炎),乙胺丁醇可出現(視球后視神經炎)
10.結核病患兒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
11.大咯血患者暫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進食(少量涼或溫流質飲食)
12.咯血時不宜(屏氣),應盡量將血輕輕咯出,一旦出現窒息立即置病人(頭低足高位),輕拍背部以利血塊咯出
13.被褥,書籍應在烈日下暴曬(6小時)以上
14.小兒結核病中最嚴重的類型是(結核性腦膜炎)
15.結核性腦膜炎的最主要和最常見的體征是(腦膜刺激征)
16.結核性腦膜炎的典型改變是(糖和氯化物均降低)
1.新生兒是指(從臍帶結扎到出生后28天內的嬰兒),正常足月兒是指(胎齡≥37周并≤42周,出生體重≥2500g并≤4000g)
2.足月兒是指(胎齡≥37周并≤42周),早產兒是指(胎齡<37周),過期產兒是指(胎齡>42周)
3.低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
4.新生兒喂養的原則(早吸吮,早開奶,按需哺乳)
5.新生兒的室溫應在(26-28℃),大便后(溫水洗凈臀部),或用(嬰兒護膚濕巾從前向后擦拭干凈),不宜(墊橡膠單或塑料布)
6.新生兒臍部護理(棉簽蘸取酒精溶液消毒臍帶殘端)
7.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狀態
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不超過10%),生后(10日左右),恢復到出生時體重。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日)即出現,(5-7日)最重,(10-14日)消退。部分女嬰在出生后(5-7天)出現假月經,是因為(母體雌激素在孕期進入胎兒體內)引起,一般不必處理。新生兒出現馬牙,上皮珠(數周后)可自然消失不必處理
1.維持體溫在(36-37℃)之間,頭部應戴(絨帽),出生后(2-4小時)喂(10%的葡萄糖水),患兒宜取(右側臥位)喂養
2.經皮血氧飽和度維持在(85-93%),出生后應補充(維生素K),肌內注射(維生素K1連用3日),(75%乙醇)消毒局部皮膚
新生兒窒息的護理
1.輕度(青紫)窒息是(Apgar評分4-7分,皮膚呈青紫色,心率減慢至80-120次/分,肌張力好,四肢稍屈
2.重度(蒼白)窒息是(Apgar評分0-3分,皮膚蒼白,口唇暗紫,心率<80次>
3.新生兒窒息治療原則為(清理呼吸道)
4.護理措施(清理呼吸道),按壓(胸骨下三分之一部位),每分鐘(120次),按壓深度(胸骨前后徑的三分之一),在整個搶救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暖),應在(30-32℃)的搶救床上進行搶救,胎兒出生后立即擦干(體表的羊水和血跡)
1.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主要病因為(圍生期窒息)
2.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改變及肌張力變化)
3.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做CT最適宜的時間為(出生后2-3天)
4.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治療腦水腫可用(呋塞米)靜脈推注,目前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僅適用于(足月兒),對于(早產兒)不宜應用
5.亞低溫治療維持體溫在(35.5℃)左右,復溫宜(緩慢),時間(>5小時),保證體溫上升速度不高于(0.5℃/小時)
1.新生兒顱內出血的主要病因是(產傷)
2.新生兒顱內出血以(足月兒)多見
3.新生兒顱內出血主要臨床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癥狀,易激惹,煩躁不安)
4.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措施主要為(盡量減少對患兒的移動和刺激)
新生兒黃疸患兒的護理
1.生理性黃疸出現于(出生后2-3日),高峰期是(出生后5-7日),(10-14日后)逐漸消退
2.病理性黃疸出現于(出生后24小時之內),特點是(程度重,發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且(持續時間長或黃疸反復出現)
3.血清膽紅素(>342μmol/L)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
4.新生兒黃疸輔助檢查血清總膽紅素濃度(>205μmol/L),血清結合膽紅素濃度(>34μmol/L)
5.預防膽紅素腦病可應用(白蛋白)
1.新生兒(棕色脂肪)產熱不足
2.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病因有(寒冷,早產,窒息,低體重,感染)
3.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硬腫出現順序為(下肢-臀部-面頰-上肢-全身)
4.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關鍵護理措施是(復溫)
5.肛溫>30℃,腋-肛溫差為正值的輕,中度硬腫的患兒的復溫方法是(放入30℃暖箱中,6-12小時恢復正常體溫)
6.肛溫<>
1.新生兒臍炎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2.新生兒臍炎注意不要(洗濕臍部),用(75%酒精)消毒
新生兒低血糖患兒的護理
1.新生兒低血糖的全血血糖(<2.2mmol>
2.新生兒低血糖常見于(早產兒)
3.新生兒低血糖治療原則為(靜脈滴注葡萄糖)
4.新生兒低血糖需注意(定期監測血糖變化)
1.新生兒低鈣血癥主要臨床表現為(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煩躁不安,肌肉抽搐及震顫,可見驚跳,手足搐搦
2.低鈣血癥一旦發生驚厥,遵醫囑稀釋后每次(靜脈緩慢注射或滴注10%葡萄糖酸鈣),若心率(<80次>
1.臨床表現為(劇烈嗆咳,喘憋,面色青紫)
2.支氣管異物典型癥狀是(陣發性,痙攣性咳嗽)
3.支氣管異物主要檢查是(支氣管鏡)
4.支氣管異物護理措施有減少(患兒哭鬧),以免(因異物變位,發生急性梗阻,出現窒息而危及生命)
5.支氣管異物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內鏡下取出異物)
6.支氣管異物內鏡下取異物需禁食(6-8小時),內鏡檢查取出異物后患兒需在(4小時)以后方可進食
1.佝僂病是由于(體內維生素D缺乏),多見于(2歲以下嬰兒)
2.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
3.佝僂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易激惹,煩躁不安,夜間啼哭,搖頭擦枕,出現枕禿頭部顱骨軟化,出現方顱或鞍形顱),胸骨可出現(肋骨串珠),四肢形成(x形或o形腿),(2歲以后)的小兒在(后遺癥)期,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4.佝僂病治療原則為應用維生素D劑量為每日(50-100μg)
5.佝僂病患兒避免(早坐,站,行,久站,久坐),防止(發生骨骼畸形),x形腿按摩(外側肌),o形腿按摩(內側肌)
6.新生兒出生后(2周后)每日給予維生素D400-800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