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眼看水滸行者武松之十四(047)
孫二娘和張青夫婦第一次出場是在花和尚魯智深的口中,但是正式出場確實在謀害武松的故事中。孫二娘和張青是在孟州道上開黑店的,殺人越貨,“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里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菜園子張青,原是光明寺種菜的,為因一點小事,殺了光明寺的和尚,干起了搶劫的行當。后來搶到了孫二娘的父親山夜叉孫元,被收了女婿,重新學了武藝。在岳父去世后,就和母夜叉孫二娘開起了黑店。“實是只等客商過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了,便死。將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小人每日也挑起去村里賣。如此度日。”
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娘約定了三不殺——第一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過分了,又是出家的人;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們是沖州撞府,逢場作戲,陪了多少小心得來的錢物。若還結果了他,那廝們你我相傳,去戲臺上說得我等江湖上好漢不英雄。又分付渾家道;第三等是各處犯罪流配的人,中間多有好漢在里頭。切不可壞他。
孫二娘一看就不是善類。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發(fā)。紅裙內斑斕裹肚,黃發(fā)邊皎潔金釵。釧鐲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但是孫二娘既然有了承諾,為什么還要殺武松?孫二娘道:“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見伯伯包裹沈重,二乃怪伯伯說起風話,因此一時起意。”
武松在與孫二娘的斗智斗勇中,的確也表現(xiàn)得不怎么英雄。
第一,武松言語不遜。武松道:“我從來走江湖上,多聽得人說道:‘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里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武松道:“我見這饅頭餡內,有幾根毛,一像人不便處的毛一般,以此疑忌。”武松又問道:“娘子,你家丈夫卻怎地不見?”那婦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憑地時,你獨自一個須冷落。”
第二,武松動作粗野。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只手一拘,拘將攏來,當胸前摟住。卻把兩只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男女授受不親,這怎么也不像英雄所為。自古嗔拳輸笑面,從來禮數(shù)服奸邪。只因義勇真男子,降伏兇頑母夜叉。
一個正常男人,看到自己的女人被人壓在身下,正常反應是什么?肯定是怒火中燒,但是張青卻沒有——只見門前一人挑一擔柴,歇在門首。望見武松按倒那婦人在地上,那人大踏步跑將進來,叫道:“好漢息怒,且饒恕了,小人自有話說。”武松跳將起來,把左腳踏住婦人,提著雙拳,看那人時,頭帶青紗四面巾,身穿白布衫,下面腿綁護膝,八答麻鞋,腰系著纏袋,生得三拳骨叉臉兒,微有幾根髭髯,年近三十五六。為什么張青這么冷靜?因為他一方面看出了了武松的厲害,另一方面投鼠忌器,怕武松傷了孫二娘。
不打不相識,張青夫婦從此與武松成了好朋友。不但給武松指出了上二龍山的革命道路,而且在武松二進十字坡時為其提供了頭陀的服裝,幫助其上了二龍山,后來夫婦也上了二龍山,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一起上了梁山。上了梁山后,夫婦共同擔任,擔任梁山駐西山酒店迎賓使兼消息頭領,并負責管理“西山酒店”,迎來送往,打探消息,菜園子張青是梁山第一百零二條好漢,星號地刑星,征方臘歙州一役,神箭手龐萬春射死了歐鵬,率軍掩殺,宋江軍敗退,張青在亂軍中戰(zhàn)死,死后追封:義節(jié)郎;母夜叉孫二娘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條好漢,星號地壯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孫二娘被杜微飛刀打中,陣亡,死后追封旌德郡君,是梁山泊上僅有的三女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