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天子也不放在眼里,癡迷喝酒的天才書法家
似乎草書的出現就是要和酒聯系在一起,草書作為書法所有字體中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種書體,是歷代藝術家都想挑戰的一個領域,漢代的張芝、魏晉時期的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張旭、懷素,宋代的黃庭堅都是中國草書史上赫赫有名的書法家,在這些書法家中唯一能夠稱得上是“狂草”的非懷素莫屬,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天子召見卻酒醉不應的天才型書法家。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白紙本 33.7×1840.2cm。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都說喜歡一個人要看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好往往會影響以后的相處,但這種事情反而在懷素的身上都犯了過來。懷素作為一個出家的和尚,從家鄉出走先來到廣州,又北上來到首都長安城,這走啊走啊,懷素是一直在喝酒,一直在醉,醉了就寫字,不管是哪,衣服上、墻面上,凡是能寫的,都被他寫了個遍,但這也奇怪,就這樣一個奇奇怪怪的人物,無論在哪,都受到大家的喜愛,越瘋癲,越是讓人愛不釋手,這樣的情況,或許只有懷素才做的出來。
別看懷素是位出家人,但絕對是一位標準的酒肉和尚。相傳有一次好友邀請請他到酒樓吃飯,來到飯桌上,看見酒就喝,不管這里面都坐了誰,滿眼就只有酒,喝了一瓶有一瓶,這一喝可來了盡頭,狀態上來了,懷素就斜靠在椅子上,閉上眼睛,這可不是睡著了而是懷素在構思書法作品。忽然,哇哇哇幾聲大叫,就像是一個比武的人要使出絕招的最后吶喊,一股腦就跑到書桌上開始提筆寫字,紙用完了,就開始在墻面上、酒杯上書寫,大家也都爭相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讓懷素書寫,生怕這位藝術家看不上自己,這種架勢,要是能還原那可比現在的那些什么行為主義藝術家玩的要高級的多。
被后世譽為“詩仙”的李白就經常寫詩句來贊美懷素,在懷素的面前李白把自己變成一位學生來對待,對懷素的敬仰更是滔滔不絕,試問天底下還有誰能如此高傲的李白有如此的崇拜之情。
懷素最為出名的作品當屬《自敘帖》,這件作品現在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里面記載了懷素學習的經歷和自己寫字時的感受,可謂是千古第一狂草,但我們在今天卻不說《自敘帖》,而是來說一說上海博物館所藏的《苦筍帖》。
為什么要說懷素的《苦筍帖》呢?因為小編見過,哈哈。
懷素書寫的《苦筍帖》,是寫在一張絹上面的,一共只有兩行,僅僅十四個字,別小看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對于王羲之、王獻之的學習都展現在這十四個字當中了,絕對是懷素傳世的書法中即為精彩的一件作品。著名的鑒定家徐邦達講到,之所以用絹而不是用宣紙來書寫,純粹是當時人的一種習慣,也表示的是對收件方的一種尊敬,而現在連寫信都應經被逐漸淡忘的時代,哪還有那么多的講究,要微信,不要寫信。。。
《苦筍帖》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寫的是:“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上。”,大概的意思就是苦筍和茗茶都十分的好,我也很喜歡,那就給我拿來吧。很顯而易見的,從字面的意思中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懷素的朋友要給懷素一些苦筍和茗茶,而懷素,就是這么的簡單直接,我很喜歡,拿來吧。。。。也就是這樣爽快的性格,才成就了懷素這沉重痛快的書風。
為什么說《苦筍帖》的價值如此之高,其關鍵就在于短短的兩行之中,書法用筆中的提按、對比都得到了最大的表現,在快速的運動下,懷素揮灑自如,更為難得的是在這樣快速的運筆的行走下,還能筆筆保持中鋒的一種狀態,字的外輪廓和空間的疏密對比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示,可以說,如果《自敘帖》是一種懷素長時間的感性的表達的話,那么《苦筍帖》絕對是懷素在例行狀態下有意的一種書寫,更值得大家去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