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禮儀之邦,歷朝歷代對不孝子孫處罰除國法外還有家規,而且家規往往重于國法,這也是千年泱泱大國運作有條不紊之根因。在我國數以萬計家族有一個默認共同法則:貪污不入族墳;不孝順處死;盜掘別人墳墓活埋。如今社會貪腐不絕、不孝蔓延、盜墓瘋狂均是對優秀傳統文化之糟踐。
一
族譜
根據記載:自隋以來我國家族發展迅速,后逐漸自成體系。大宋年間,包拯遺訓中指明,“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殘之后,不得葬于大墳之內。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明代初期以后,國家將處死作為傳統家族刑罰之一種。比如,《家規輯要》中明確規定:淫亂婦女,要“逼令其自盡”。雍正皇帝更是賦予家族特權:對那些屢教不改之人,家族族長有權用重刑直至其死亡!清代中期以后,對于不孝、偷竊、搶劫者,更是直接處死,處死方式也由“逼其自盡”擴展到了“活埋”、“沉譚”等多種。建國以來,家族傳統日益衰落直至土崩瓦解,家族觀念逐漸淡化甚至瀕臨滅絕。
二
甘肅臨洮縣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家訓方面有的家族規定:異姓之間不能結婚。例如,甘肅臨洮縣太石鄉水泉村的張姓和李家灣的李姓被當地族人認定為一個家族,至今堅持張、李不通婚。1981年左右,當地一張姓男青年與一李姓女青年相戀后,族人發現按族譜推算女青年是男青年的祖母輩,于是他們的戀情遭到了族人的極力阻止,男女青年不聽勸誡,最終被驅逐出族。
三
那么對不孝女人家族又是如何懲罰的?有的家族直接規定女人不能帶客人回家,婦女如引他人入內室,就要予以懲罰或罪責家長;淫婦、妒婦以及長舌婦等不守婦道的女子,不少宗族都要予以教誨,更有甚者罰及其父母、丈夫。
再者,對于“不孝”這種破壞倫理之行為,家族勢必不會姑息,比如《合江李氏族規、族禁》中就規定:凡子孫于父母及祖父母,罵者罪即絞決,毆則斬決,殺者凌遲處死。《映雪堂孫氏家法補略》第二條規定:懺逆父母,凌辱尊長,輕則杖責,重則困送,太甚則驅逐去族,極甚則筑、溺兩便。
四
廣東瑤族鄉規民約
五
盜墓現場
喪葬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高規格禮儀。從商周的祭祀文明到宋元披麻戴孝再到現代埋葬習俗,無不體現死者為大之觀念。古人對掘墓者更是鄙夷之極,盜墓往往和十惡不赦、祖宗缺德、斷子絕孫等詞匯相聯系。因此,從古至今各大家族均談盜墓而色變,對子孫更是嚴格要求,不允許任何形式的盜墓活動。違者必將予以嚴重處罰,如:逼其自盡、勒斃、打死、溺斃、活埋、沉潭和棄之殺人洞。《壽州龍氏宗譜》直接規定:凡我族人,有希圖吉穴,于墳山強行挖盜者,族眾無論尊卑,立時斃命。全國各大家族宗譜均有類似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