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強勝弱以多勝少不是本事,真正的軍事高手,都是以少勝多以弱擊強。
有人說俄羅斯民族是戰斗民族,但實際上中國才是世界上真正的戰斗民族,因為和俄羅斯依靠實力打仗不同,中國青史留名的經典戰役,向來都是在不利局面下,最終取得勝利。
接下來,小編為了大家整理了史上五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看看你最佩服哪一場!
第一場,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發生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5萬楚軍(后期各諸侯義軍數十萬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并于八個月后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第二場,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發生在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戰前,袁紹軍約110000人,曹操軍約20000人。戰后,袁軍傷亡約十萬,曹軍傷亡約八千。這場戰爭持續了一年零五個月。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第三場,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雙方兵力:聯軍5萬,曹軍20余萬(稱80萬)。最終傷亡沒有明確的數字,只有春秋筆法的描述:曹軍“傷亡過半”,多為荊州降兵。這場戰役主要由曹操、周瑜、孫權、劉備等人指揮。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后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第四場,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于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于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
戰斗損失差距非常大,東晉傷亡五千人,前秦嫡系部隊全滅,其他兵力叛亡。秦軍的主要指揮官是苻堅、苻融,東晉的指揮官是謝玄、謝石、謝琰、桓沖、桓伊。
前秦敗給了東晉之后,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后秦和后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并且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第五場,野狐嶺大戰
野狐嶺之戰是發生于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八月,在野狐嶺(今河北省萬全縣)發生的決定蒙古與金朝雙方命運的決定性戰役。在這場大型會戰及之后1213年(金貞祐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的懷來戰役中,金國連連挫敗,導致金國內部發生弒君政變,加速了金國的滅亡。
在這次戰役中,成吉思汗指揮十萬大軍集中打擊45萬金國大軍的中路十萬軍隊,蒙軍大勝,金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精銳,從此再也沒有能力抵抗蒙古鐵騎。著名戰役有獾兒嘴大戰、澮河堡之戰。蒙古傷亡少于2萬人,金兵有20萬人以上的傷亡,余潰敗逃散。
這場戰役不僅決定了蒙金交戰雙方政權的命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此后中國歷史的走勢與格局。
列位看官,對于史上五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你最佩服哪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