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一統的王朝中,唐朝皇帝的數量是最多的(兩漢分開的不算),如果在算上中間稱帝的武則天有二十一位,而且唐王朝的皇帝前后很分明,唐玄宗之前的皇帝日子都很舒服,唐玄宗之后的皇帝是內憂外患,還自己的性命都無法把握,被宦官直接殺死兩位,間接殺死兩位,還有兩位是被權臣所殺,除此之外還有幾位是服丹藥而死。
但是唐王朝多數皇帝還是很努力的,一起看下
唐地圖
第一位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
李淵唐朝的開國之君,隋煬帝的表哥,出生于陜西西安,7歲上班擔任唐國公,617太原起兵攻占長安,618年在長安稱帝,開始掃滅群雄,統一全國。
626年玄武門之變之后退位,635年去世,做了9年皇帝,9年太上皇。對于太原起兵一事,《舊唐書》和《新唐書》記載不同,舊唐書說是李淵和劉文靜謀劃的,新唐書說是唐太宗謀劃的,事實如何就不知道了。
唐高祖李淵
第二位 唐太宗李世民(598或599年——649年)
李世民的出生年月有兩個不同的記載,一個是新唐書說他出生于598年,一個是舊唐書說他出生于599年。
李世民被稱為千古名君,在歷史上很少有哪位的名頭比他響,開創貞觀之治,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征服高昌、吐谷渾。在歷史上評價很高,單純從對待大臣的方式上也能看出來,李世民是位很有能力的君主,他既沒有像宋太祖那樣奪兵權,也沒有像明太祖那樣大開殺戒,對武將依然是一樣的信用重用,這是很難得可貴的。領兵打仗更是厲害,論打仗在古代帝王排前三沒問題的。
唐太宗李世民
第三位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唐高宗的繼位完全是河蚌相爭漁翁得利,長孫皇后總共生了三個兒子,按照傳統說法都是嫡子,結果老大和老二相斗兩敗俱傷,老三李治繼位。
李治在歷史上也是位好皇帝,并沒有電視電影中那么懦弱,只是老爹和老婆名頭都太大了,導致李治的功績都被他們二人的光環掩蓋了。
李治在位期間唐朝國力繼續發展,對外擊敗高句麗,隋唐兩代兩位帝王御駕親征都沒成功,但是在李治手中成功完成了這項任務,一舉奠定了日后1000多年的東北亞格局,一直到今天都沒改變。
唐高宗
第四位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
出身皇族,雖然老爸老媽都是皇帝,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長大之后就是被折騰,繼位55天后就被當媽的廢掉了,降為廬陵王,后來趁武則天病重,被大臣擁護繼位,6年后又被老婆害死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兩次繼位為君的皇帝。
第五位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
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第四子,唐朝第五位皇帝,哥哥李顯被廢之后,就是他做皇帝,不是武則天。從684年到690年他是皇帝,只是說了不算。武則天稱帝之后,李旦被賜姓為武。
在哥哥李顯病逝之后,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政變,710擁立李旦做了皇帝,712年就禪位給了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
第六位 唐玄宗李隆基 (685.09.08—762.05.03)
大唐王朝經過五代帝王和一代女皇的治理下,到了唐玄宗時期已經持續發展了百年之久了,現在到處是繁榮昌盛的局面,唐玄宗又把他推向了極致,同時也把他大唐王朝推下了懸崖。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712年到756年期間在位,756年到762年擔任太上皇。唐朝男女關系比較開放,本來楊貴妃是自己兒媳婦的,被唐玄宗看上娶了過來,倆人的愛情故事也是廣為流傳。只是結尾都是悲劇,楊貴妃被殺,唐玄宗安史之亂之后被迫退位日子都不好過。
唐玄宗最大的失誤就是設置了節度使,唐王朝的滅亡就和此息息相關。同時唐玄宗還是梨園行的祖師,藝術成就很高。
唐玄宗之后的帝王出彩的就很少了。
唐玄宗
第七位 唐肅宗李亨 (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
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756年到762年在位,安史之亂之后在靈武繼位,唐玄宗直接被架空成了太上皇,其實唐玄宗早點退位說不定還沒有安史之亂。
唐肅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位期間,基本平定了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但是又留下了另外一個禍根,開始重用宦官。病重期間皇后打算撤換太子,宦官擁立李豫繼位,在唐肅宗身邊直接把皇后帶走了,沒多久唐肅宗連病帶嚇就死了。
第八位 唐代宗 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
762年到779年在位,在位18年。他是在宦官的幫助下繼位的
歷史上和李豫關聯最大的事是,醉打金枝,他就是那位公主的父親,很開明。
而且李豫當政期間完全平定了內亂,對于專政的宦官李輔國予以誅殺,而且對內做了很多改革,是一位開明有能力的君主。
唐代宗
第九位 唐德宗李適(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
779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前期壓制宦官,實行賦稅改革,在位四年之后唐朝藩鎮勢力不斷開始造反,不聽中央命令,關鍵時刻幫助皇帝的只有宦官,此后皇帝是更加信任宦官了,導致宦官實力不斷壯大。
這個時期吐蕃實力比較強大,從唐代宗時期開始就不斷攻擊唐朝,還一度占領長安,這個時期對吐蕃開始有了主動權。總體上來說這個時期的唐王朝已經是積重難返了。
第十位 唐順宗李誦(761年1月8日―806年)
805年2月繼位,同年8月禪讓給太子,806年去世。
唐順宗在位期間最有名的就是二王八司馬事件,他們主張限制宦官勢力,柳宗元就是其中之一,結果宦官聯合起來不僅把大臣驅逐了,皇帝都給廢了,直接讓唐順宗做了太上皇。據說唐順宗是被宦官害死的。
第十一位 唐憲宗 李純 (778年―820年)
805年到820年在位 工作了15年,李純比較有作為,特別是對藩鎮方面,擊敗了淮西節度使,打消了藩鎮的氣焰,重振中央權威,唐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喜歡長生,吃丹藥太多病逝。還有一種說法是被宦官所殺,這兩種說法在舊唐書中都有提及。
唐順宗
第十二位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2月25日)
這位皇帝不怎么樣,用老百姓的話說是敗家子,喜歡吃喝玩樂,820年到824年在位,喜歡修煉吃長生不老藥,結果丹藥中毒而死。他總共有五個兒子,有三位做過皇帝
第十三位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6年)
824年到826年在位,去世的時間也早,最大的愛好就是玩,還喜歡半夜抓狐貍。最后被宦官所殺。
第十四位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
826年繼位,840年病逝,在位十四年。歷史課上學的牛李黨爭就是這個時期,朝廷上大臣黨爭,外面藩鎮割據,宦官是大權在握。
在位期間為了除掉宦官,計劃誅殺宦官,結果事情泄露,導致很多大臣被牽連滅門,誅殺一千多人,從此唐文宗就成了傀儡。歷史稱之為甘露事變。最后被宦官囚禁,間接死于宦官之手。
第十五位 唐武宗李炎(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
840年到846年在位,李炎在位期間最大的事件就是滅佛,因為年號會昌,所以也稱會昌滅佛。因為廟號武宗,歷史上有三位武宗和世宗柴榮滅佛,所以他們合稱三武一宗滅佛。
唐武宗比上面三位皇帝能力都強一些,舊唐書記載也是希望長生,吃丹藥中毒了。
唐武宗
第十六位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
宦官所立,他是唐武宗的叔叔,這個皇位繼的,輩分都亂了。
年齡大了就是經驗豐富,唐宣宗李忱歷史上評價很高,被稱為小太宗,他統治的時期被稱為大中之治。
846年到859年在位,在位期間整頓吏治,限制宦官,擊敗吐蕃。
第十七位 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
859年到873年在位,史書評價是沉湎酒色,以致政治腐敗,而且喜歡游玩,每次出行都是數十萬人。
第十八位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
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為太子,873年到888年在位,唐僖宗12歲即位,本身就年幼不懂,在重用宦官,就更加不行了,唐朝就是這父子倆的運作下走向滅亡的,黃巢起義就是在他當政期間,唐僖宗本人為了避難在四川待了四年。
黃巢起義
第十九位 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
888年到904年繼位,唐昭宗如果早點繼位說不定唐朝還不會滅亡,唐昭宗雖然想勵精圖治但是已經無力回天了,先是被宦官廢除,后來在朱溫的幫助下復位,但是不久又被朱溫所殺。已經完全無能為力了。
第二十位 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
唐朝的末代皇帝,13歲繼位,907年禪位給朱溫,后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