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帝(楊堅)寢疾于仁壽宮,夫人與皇太子(楊廣)同侍疾。平旦更衣,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歸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之。夫人泣以實對。帝恚曰:"畜生何堪付大事,獨孤誠誤我!"意謂獻皇后也。晡后,太子(楊廣)遣使者赍金合,帖紙于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夫人見,怕懼,以為鴆毒,不敢發。使者促之,乃發,見合中有同心結數枚。諸宮人相謂曰:"得免死矣!"陳氏恚而卻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蒸焉。——出自《隋書》后妃傳
翻譯:文帝楊堅生病了住在仁壽宮 而太子楊廣與陳夫人在文帝病榻之側侍寢 當陳夫人清早去更衣的時候 楊廣想要非禮她 陳夫人堅持之下 楊廣沒有成功 等到回到仁壽宮 楊堅發現她神色不對 就問發生了什么事 陳夫人就把實情原委告訴了楊堅 楊堅聽了之后破口大罵:這樣的畜生怎么能夠繼位治理國家 獨孤皇后怎么生了這樣的兒子? 以至于害了我 ! 黃昏時 楊廣派人送小金盒給陳夫人 盒子上面貼了楊廣親手寫的封紙 陳夫人看見了 很害怕 以為是鳩毒 不敢打開 來人對陳夫人加以催促 陳夫人才打開了小金盒 看見其中有幾枚同心結 宮人門都很高興道:這下可以不用死了,陳夫人很生氣 不坐 也不肯道謝 這些宮人就一起逼迫她 不得已從了拜謝使者 到了晚上 陳夫人就被楊廣那個了...)
容華夫人蔡氏,丹陽人也。陳滅之后,以選入宮,為世婦。容儀婉嫕,上甚悅之。以文獻皇后故,希得進幸。及后崩,漸見寵遇,拜為貴人,參斷宮掖之務,與陳氏相亞。上寢疾,加號容華夫人。上崩后,自請言事,亦為煬帝所烝。——《隋書》
史料記載,同是隋文帝的妃嬪的蔡貴人,也都被楊廣給收納了)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一月九日,隋文帝楊堅下詔大赦天下,而后他決定駕臨仁壽宮避暑。術士章仇太翼堅決反對,隋文帝卻固執己見,就是不從。章仇太翼最后說道:“陛下此行恐怕再也回不來了!”隋文帝大怒,將其打入長安大牢,決定等自己回來后再殺掉他。
一月二十七日,隋文帝抵達仁壽宮。第二天,他下詔將朝廷開支、各種賞賜,全都交給太子楊廣全權處理。到四月,隋文帝就身染疾病,一病不起了。(其實隋文帝年紀大染病與其縱欲有很大關系)
在獨孤皇后去世后,一輩子受到性壓抑的隋文帝很快迎來人生第二春,分別晉升陳氏和蔡氏為貴人,由二人主持后宮事務。隋文帝受二人的美色所惑,縱欲過度,最終染下重病。等到隋文帝病危時,他對身邊的侍從們悔恨地說:“假如皇后還活著,我不會走到這步田地。”
四月染病,七月十日病危。
當天,隋文帝躺在床上,與前來看望的群臣辭別,并一一與他們握手,唏噓嘆息,他又囑咐太子楊廣說:“章仇太翼不是個一般人啊,他前前后后預測的很多事沒有不應驗的。這次我來仁壽宮之前,他就說我再也回不了長安了,如今果然如此,你要釋放了他。”七月十三日,隋文帝在仁壽宮大寶殿去世,終年六十四歲。
隋文帝究竟是自然病死還是被太子楊廣弒殺?這已成為千古謎團。從七月十日隋文帝與群臣話別到十三日駕崩,其間相隔三天,在此期間,仁壽宮中究竟發生什么事,讓隋文帝的死變得撲朔迷離?
楊堅得病以后,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入室侍奉,并召皇太子楊廣入居大寶殿內,一同侍疾。
楊廣擔心楊堅一旦駕崩,局勢會出現意外,他給楊素寫信提出要提前采取一些預防措施。楊素接到楊廣的書信后,就善后事宜逐一提出應對意見,封好后命人再帶回大寶殿,可是,送信的宮女不知內情,卻誤認為楊素的復信是該送給楊堅的,竟把這封信送到了隋文帝楊堅的手上,楊堅看后,頓時火冒三丈。緊接著,就又發生另外一件事,而這件事直接與楊堅的死有關,因此也出現了不同的記載。
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在楊廣病重期間,陳貴人和蔡貴人在身邊侍奉。清晨,陳貴人從楊堅房中出來上廁所,太子楊廣按捺不住,突然抱住陳貴人求歡,陳貴人大驚失色,竭力反抗,得以掙脫,匆匆忙忙地逃回楊堅的房內。
楊堅見陳貴人花容失色,氣喘吁吁,就詢問緣故。陳貴人頓時流下眼淚,說道:“太子無禮!”楊堅聽后,頓時惱羞成怒,他緊握拳頭,用力捶床,咬牙切齒地說道:“畜生啊!豈能托付大事!獨孤害了我啊!”于是將柳述、元巖召到跟前,說道:“召來我兒!”柳述、元巖以為將要喚來太子楊廣,隋文帝又加了一句:“是楊勇!”柳述、元巖出屋開始撰寫詔書。
陳貴人逃到楊堅那里后,楊廣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他趕忙召喚楊素,幸好二人早有預謀,遂謊稱圣旨派人逮捕柳述、元巖二人,交付大理寺監獄,與此同時,楊廣下令將東宮衛隊調到仁壽宮,接管仁壽宮的防務,進出宮門全由太子左衛率宇文述、左宗衛率郭衍掌握。
柳述、元巖逮捕,仁壽宮由東宮衛隊接管,此時病重的楊堅已成名符其實的孤家寡人。楊廣命親信張衡入殿侍疾,將楊堅身邊的嬪妃、宮女統統遣出,不久,楊堅就駕崩了。楊堅究竟怎么駕崩的,《資治通鑒》沒有明確記載。‘’但是感覺好像在暗示著我們:楊廣弒殺楊堅!
帝(楊廣)事迫,召左仆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帝(楊廣)簡驍健官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仗,立于門巷之間,以為之衛。素等既入,而高祖(楊堅)暴崩。這本書說,楊素、張衡奉命毒殺楊堅。
馬總《通歷》記載:“上(楊堅)有疾,于仁壽殿與百僚辭訣,并握手歔欷。是時唯太子(楊廣)及陳宣華夫人侍疾,太子無禮,宣華訴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楊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于外,崩。”
《通歷》說,張衡拉殺了楊堅,鮮血都濺到屏風上了。《大業略記》稱楊廣挑逗的是蔡貴人,而《通歷》則稱是陳貴人。《大業略記》說楊素和張衡一起下毒,而《通歷》則稱楊素趕走眾人,而命張衡下手,拉殺隋文帝。
二書雖然記載不一,但總體上來說,均明確說明隋文帝楊堅是被楊廣弒殺的。根據《隋書·后妃傳》記載,楊廣調戲的也是陳貴人,而不是蔡貴人。
想知道隋文帝楊堅是否是被楊廣謀殺,其實在于楊廣有沒有調戲他老爸的女人。各種史料對此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我們就傾向于隋文帝楊堅是楊廣弒殺。假如楊廣調戲陳貴人確有其事,此事被楊堅覺察也在情理之中,而隨之而來的楊堅看穿楊廣惡劣品質并勃然大怒也符合事態發展的規律,與此同時,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楊廣采取果斷措施弒殺父親、迅速登基,同樣具有合理性。楊廣利用東宮衛隊控制仁壽宮,將柳述、元巖收押。如果沒有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楊廣完全可以通過平穩過度的手段繼位。
隋書雖然有些東西沒有明說,不過個人還是認為楊廣采取了非常手段。
文/東籬把酒: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
喜歡看歷史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東籬文史書苑,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歷史上發生的趣聞瑣事,歡迎大家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