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異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之一,降脂達標已成為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而他汀類藥物則被視為血脂異常藥物治療的基石。許多患者在接受了較大劑量他汀治療后其膽固醇水平仍不能達到目標值以下,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耐受高劑量他汀治療。大量臨床研究表明, 他汀劑量加倍后其降總膽固醇作用僅增加6%左右,但相關不良反應(特別是肝毒性與肌毒性)發生率卻顯著增加。因此,經他汀治療后血脂仍不達標,聯合用藥成為一種選擇。
人體血液循環中膽固醇主要來自兩種途徑,即體內(肝臟與外周組織)生物合成和腸道吸收。
1 他汀類藥物主要是依靠抑制膽固醇合成的一種酶而發揮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另外,還有一定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
2 貝特類藥物主要依靠激活某些酶的作用而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3 依折麥布主要依靠抑制腸道內膽固醇的吸收而發揮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兩者聯用能更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貝特類藥物包括非諾貝特、吉非貝齊、苯扎貝特等,以非諾貝特研究最多,證據最充分。非諾貝特適用于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癥伴或不伴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時伴有的血脂異常, 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類治療后仍存在甘油三酯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不佳者。
由于他汀類和貝特類藥物代謝途徑相似,均有潛在損傷肝功能的可能,并有發生肌炎和肌病的危險,合用時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增多,因此,他汀類和貝特類藥物聯合用藥的安全性應高度重視。非諾貝特相對安全。吉非貝齊與他汀類藥物合用發生肌病的危險性相對較多,開始合用時宜用小劑量,采取晨服貝特類藥物、晚服他汀類藥物的方式,避免血藥濃度的顯著升高,并密切監測肌酶和肝酶,如無不良反應,可逐步增加他汀劑量。
兩種藥物分別影響膽固醇的合成和吸收,可產生良好協同作用。聯合治療可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在他汀治療的基礎上再下降18% 左右,且不增加他汀類的不良反應。《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推薦,對于中等強度他汀治療膽固醇水平不達標或不耐受者,可考慮中/ 低強度他汀與依折麥布聯合治療。
依折麥布的推薦用藥劑量為10 mg/d, 可在每日任意時間服用,食物不影響其療效。老年患者一般無需調整劑量。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與不同劑量的他汀類藥物聯合使用。研究顯示,與10 mg/d 的劑量相比,服用依折麥布5 mg/d 時即可發揮大部分調脂療效。因此,對于血脂異常程度較輕的患者,亦可考慮選擇5 mg/d 依折麥布單獨或與他汀聯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