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血壓管理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社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了,他們的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我們未來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為了更好的規范社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高血壓管理,近期更新后的2017版《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發布了。其中文章明確提到:嚴禁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等短效藥物快速降壓,這值得我們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和高血壓患者注意。
硝苯地平便宜,在基層大受歡迎
硝苯地平為第一代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普通硝苯地平屬于短效制劑,根據上海市老年高血壓硝苯地平試驗(STONE)的研究結果,證實它能降低中風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也能降低高血壓的病殘率和死亡率。
因此,雖然所有的指南多推薦用一天一次的長效降壓藥去管理血壓,但在廣大的基層,普通硝苯地平即便宜又有一定效果,所以還有很大的市場。
舌下含硝苯地平致死,國內外均有報道
對于血壓≥180/110mmHg,不伴心、腦、腎急性并發癥的臨床癥狀的患者,我們常常給予普通硝苯地平舌下含服進行處理,這種現象不僅在社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生,就是在一些三甲醫院也有時會出現,同時還有一些文章給予肯定。這就給我們的臨床帶來很多的重大隱患。
國外研究報道2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含服硝苯地平后死亡,尸檢證實其死因為心肌梗死。推斷可能是由于血壓迅速而顯著的下降導致冠狀動脈灌注不足,進而發生致死性心肌梗死。
我國研究也報道7例因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致嚴重不良反應的高血壓患者,其主要表現包括幻視、眩暈、惡心、胸痛、胸悶、大汗、瀕死感、意識障礙、腦卒中伴偏癱、失明等。
舌下含服令血壓驟降,可導致心腦缺血
硝苯地平具有抑制Ca2+內流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冠張動脈而增加其血流量,同時擴張周圍小動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使血壓下降。
一般來說,藥物口服后,在進入體循環前,首先在胃腸道或肝臟被各種酶滅活,使進入體循環的實際藥量減少,醫學上稱為首過效應。人的舌下黏膜中含有豐富的靜脈叢,所以舌下含服藥物起效較快。因此口服硝苯地平15min起效,1~2h作用達高峰,作用持續42~8h;而舌下給藥2~3min起效,20min就可以達到高峰。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因為可以迅速起效,可能導致血壓在短時間內劇烈下降,會造成血流重新分布,導致重要臟器缺血,尤其會使冠脈和腦部的血液循環變差,導致心、腦等器官缺血,可能誘發嚴重的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如心絞痛、心梗、卒中等。
同時還會反射性興奮交感神經,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心動過速,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臟耗氧量增加,使已經缺血的心肌更加缺血,引起心悸、憋悶等癥狀。
所以,早在1985年美國FDA就認為高血壓患者不應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美國JNC-6明確指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是“不可接受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也指出,高血壓急癥患者慎用或不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最新的2017版《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更是明確提到:嚴禁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等短效藥物快速降壓。
如何正確降血壓?記住這三點
對于血壓≥180/110mmHg,不伴心、腦、腎急性并發癥的臨床癥狀的患者在基層可以:
① 口服短效降壓藥物,如卡托普利 12.52~25 mg,或硝苯地平10mg或美托洛爾25mg口服,1小時后可重復給藥,門診觀察,直至降至 180/110 mmHg 以下;
② 仍≥ 180/110mmHg,或癥狀明顯,建議轉診;
③ 242~48h降至160/100 mmHg以下,之后調整長期治療方案。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云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系。本文圖片來源于39健康網,已獲正式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