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癥是阿爾茨海默病(AD)的俗稱。人們用老年癡呆代替阿爾茨海默病,在理解與推廣方面有可取性,但也傳播了一種“人老了,腦子不好使,自然就癡癡呆呆的”錯覺觀念。
老年癡呆癥并非正常衰老過程的一部分,而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病變。病情惡化過程中,患者的腦組織逐漸萎縮、存儲腦脊液的區域逐漸變大,這些大腦的不可逆損傷導致患者記憶衰退甚至空缺,表達和理解能力下降,不能自控地做出一些令人窩火的行為。
老年癡呆癥的病因至今不明,其致病機理仍在研究中。
(圖文無關)
1、短期記憶力變差。相比久遠的事情,患者更容易記不起新近發生的事情,因而喜歡重復獲取同一信息,越來越依賴他人幫助記憶。
2、性格改變。性格開始產生反差,原來開朗的人變得郁郁寡歡、敏感多疑,原本沉默寡言的人話變多,喋喋不休。
3、表達含糊不清。說話啰啰嗦嗦,無法簡明扼要地傳遞信息。講話沒有重點,在說明自己的觀點時總是喜歡兜圈子。
老年癡呆癥的癥狀大家都很熟悉,表現為記憶混亂與喪失、難以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混淆時間地點、圖像及空間視覺障礙、語言邏輯混亂、情緒與性格異變、溝通困難等。不同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病情進展差異大:有些人的病情會在短暫幾年內迅速惡化,有些人的病情是漸進的,可能持續十幾年。
老年癡呆癥的診斷并不輕松:醫生要在患者家屬描述的癥狀基礎上,結合量表或其他篩查方法,評估出患者短時記憶等認知功能情況,再結合影像學、生化檢驗的檢查結果,在排除諸如中風、腫瘤和其它精神疾病等病變后,才能做出最終的判斷。
目前,老年癡呆癥沒有治愈方法,其病情是不可逆的。醫學上,主要采用改善腦代謝的藥物以及抗焦慮、抗抑郁、抗精神病的藥物緩解病情進展、改善癥狀。
點擊回顧重點內容——《日常如何預防老年癡呆癥》
(圖文無關)
很多人都認為老年癡呆癥患者自身并沒有痛苦感,受折磨的只是患者家屬:反反復復地重新自我介紹,他們仍舊記不住最親近的人的名字;滿腔耐心卻換來心不在焉的支吾;對家人的照顧無動于衷,甚至一臉困惑……
其實不然。小實驗可以讓人感受到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生活狀態:
一個健康的人在幾個手指被膠帶綁在一起(模擬患者無法靈活控制動作)
佩戴很臟的眼鏡(模擬患者視力模糊、感知力退化)
戴著播發雜音的耳機(模擬患者聽力退化與所處的嘈雜環境)
然后在以上模擬情況下完成一個簡單任務,例如如找衣服。雖然這個實驗還沒有模擬到患者記憶衰退與缺失的效果,但不少體驗者在上述情況下進入了抓狂狀態。老年癡呆癥患者要承受的無助、不被理解以及不理解別人的痛苦是正常人無法想象的。
學會理解和體諒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處境是患者家屬必修的一堂課,日常生活中,請給予患者多點耐心與愛。
(圖文無關)
(1)當患者無法集中注意力或無法平靜時,家屬最好先自己脫離當下情景。
(2)耐心傾聽患者講話,不要隨意打斷。
(3)交流時盡量避免有噪音的背景,如電視開著的時候,建議關閉或降低音量。
(4)當患者忘記某些事情時,可給予提示,循循善誘。如果患者實在想不起來,請不要勉強他們。
(5)對話時請不要催促,給多點時間讓患者理清思緒,等待他們在亂麻成堆的腦海里搜尋到自己想要使用的詞匯。
(6)有時患者更愿意有一個安靜的空間。人太多的環境下,患者更容易疲憊、暴躁。
(7)老年癡呆癥患者就像個懵懂的寶寶,很多惱人的舉動實屬無心之舉。不要對他們有過高的要求,盡量笑臉相迎。
(8)和患者相處需要消耗許多精力,家屬自己應及時排解壓力、調整情緒。
(大健康生活圈,全國知名健康新媒體——家庭醫生在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