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基層醫師公社 特約撰稿人:雅連 秋風起,身邊感冒的小伙伴越來越多,你聽大家都在討論銀翹解毒片治療感冒效果很不錯,于是你掛著清鼻涕,裹緊衣服對正要出門的小伙伴說:嘿,幫我帶一盒回來! 兩天了,小伙伴的感冒都好的差不多了,可你的感冒卻遷延難愈,好像還愈發嚴重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感冒分很多類型,辯證選藥很重要。 病因: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 癥狀:惡寒發熱,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項強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或有鼻癢打噴嚏,喉癢咳嗽,痰稀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肢節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 辨證要點:多為感冒初起,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 治療原則:治宜辛溫解表宣肺散寒。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 【選用中成藥】 1、風寒感冒顆粒 組成: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陳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能主治:解表發汗,疏風散寒。用于風寒感冒,發熱,頭痛,惡寒,無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2、荊防顆粒 組成:柴胡、川芎、獨活、防風、茯苓、甘草、荊芥、桔梗、前胡、羌活、枳殼。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散風祛濕。用于風寒感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3、感冒清熱顆粒 組成: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4、感冒軟膠囊 組成:羌活、麻黃、桂枝、荊芥穗、防風、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當歸、黃芩、桔梗。 功能主治:散風解熱。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惡寒無汗,骨節酸痛,咽喉腫痛。 注意:運動員慎用。 5、正柴胡飲顆粒 組成: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解熱止痛。用于外感風寒初起,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癥候者。 6、九味羌活顆粒 組成: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黃芩,甘草,地黃。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感冒,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重而痛,肢體酸痛。 服用風寒感冒藥注意事項: 風熱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咽喉紅腫熱痛,咳吐黃痰。 病因: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 癥狀:發熱較重,微惡風寒,頭脹痛、鼻塞流黃濁涕,身熱無汗,面色多赤,目脹,咽喉紅腫疼痛,口渴欲飲,或有咳嗽,痰粘或黃;舌邊尖紅,或心煩氣燥,便秘。苔薄白微黃,脈浮數。 辨證要點:多為濁涕、咳嗽少痰、發熱重、微惡風寒、汗少、頭痛、咽痛。 治療原則:治宜辛涼解表。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 【選用中成藥】 1、銀翹解毒片 組成: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葉,甘草。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2、風熱感冒顆粒 組成:板藍根、連翹、薄荷、荊芥穗、桑葉、蘆根、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六神曲。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利咽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有汗,鼻塞,頭痛,咽痛,咳嗽,多痰,用于風熱感冒。 3、桑菊感冒顆粒 組成: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蘆根。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頭痛,咳嗽,口干,咽痛。 4、桑菊銀翹散 組成:桑葉、菊花、金銀花、連翹、川貝母、蟬蛻、牛蒡子、苦杏仁、僵蠶、荊芥、薄荷、淡豆豉、桔梗、淡竹葉、蘆根、滑石、綠豆、甘草。 組成: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注意: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 5、雙黃連口服液 組成:金銀花、黃芩、連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咳嗽,咽痛。 服用風熱感冒藥注意事項: 風寒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病因:一般是由于天氣悶熱、濕度大,人們貪涼吹空調、風扇受風寒引起的。 癥狀:常見于夏季,全身乏力,頭昏重脹,發熱不揚,微惡風,汗少,肢體酸重或疼痛,消化系統功能障礙,咳嗽痰黏,鼻流濁涕,心煩,口渴,或口中黏膩,渴不多飲,胸悶脘痞,惡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 辨證要點:以發熱、微惡風、肢重、頭痛、口渴、胸悶。 治療原則:治宜清暑祛濕解表。 【選用中成藥】 1、藿香正氣顆粒 組成: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蘇葉、白芷、橘皮、桔梗、白術、厚樸(姜炙)、法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暑濕感冒,頭痛身重胸悶,或惡寒發熱,脘腹脹痛,嘔吐泄瀉。 2、保濟丸 組成:鉤藤、薄荷、蒺藜、白芷、木香、廣東神曲、菊花、廣藿香、蒼術、茯苓、厚樸、化橘紅、天花粉、薏苡仁、葛根、稻芽。 功能主治:解表,去濕,和中。用于腹痛腹瀉,噎食噯酸,惡心嘔吐,腸胃不適,消化不良,舟車暈浪,四時感冒,發熱頭痛。 注意:外感燥熱者不宜服用。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 3、午時茶顆粒 組成:蒼術、柴胡、羌活、防風、白芷、川芎、廣藿香、前胡、連翹、陳皮、山楂、枳實、麥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蘇葉、厚樸、紅茶。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化濕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食積癥、癥見寒熱發熱、頭痛身楚胸脘滿悶、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 注意:風熱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咽喉紅腫熱痛,咳吐黃痰。 4、六一散 組成:滑石、甘草 功能主治:清暑利濕。用于感受暑濕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外用治痱子。 禁忌:若陰虛,內無濕熱,或小便清長者忌用。孕婦忌服。 5、六合定中丸 組成:廣藿香、紫蘇葉、香薷、木香、白扁豆(去皮)、檀香、茯苓、桔梗、枳殼(去心、麩炒)、木瓜、陳皮、山楂(炒)、厚樸(姜炙)、甘草、麥芽(炒)、谷芽(炒)、六神曲(麩炒)。 功能主治:祛暑除濕,和胃消食。用于暑濕感冒,惡寒發熱,頭痛,胸悶,惡心嘔吐,不思飲食,腹痛泄瀉。 6、祛暑丸 組成:茯苓、甘草、檀香、廣藿香、香薷、丁香、紫蘇葉、木瓜 功能主治:消暑去濕,和胃止瀉。用于中暑外感,惡寒發熱,頭疼身倦,腹脹吐瀉。 病因:多因氣體虛弱加外感風寒引起。 癥狀:發熱惡寒較重、無汗、頭痛鼻塞、身體倦怠咳嗽、頭昏、煩悶、咳痰無力、舌淡苔白、脈浮無力。 辯證要點:怕冷重、發熱輕、無汗、氣虛無力、倦怠懶言。 治療原則:治宜益氣解表。 【選用中成藥】 1、參蘇丸 組成:黨參、紫蘇葉、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陳皮、枳殼(炒)、桔梗、甘草、木香。 功能主治:益氣解表,疏風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體虛弱、感受風寒所致感冒,癥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嘔逆、乏力氣短。 2、玉屏風顆粒 組成:黃芪、白術(炒)、防風。 功能主治:益氣,固表,止汗用于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皓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 注意:本品宜飯前服用。 病因: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強的特點。主要是通過空氣、人與人的接觸或與被傳染物品接觸傳播的。 癥狀:突然發熱、高熱不退甚至寒顫、周身酸痛、無汗咳嗽、咽喉疼痛、呈現流行性發作。 辯證要點:急性高熱、全身疼痛乏力與輕度呼吸道癥狀。秋冬季是高發期,引起的并發癥現象非常嚴重。 治療原則:清熱解毒,退燒。 【選用中成藥】 1、清開靈口服液 組成:膽酸、珍珠母、豬去氧膽酸、梔子、水牛角、板藍根、黃芩苷、金銀花。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靜安神。主治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盛所致的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紅絳,苔黃,脈數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于上述證候者。 2、連花清瘟膠囊 組成: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 3、荊防敗毒丸 組成:荊芥、防風、黨參、甘草、桔梗、川芎、薄荷、前胡、柴胡、枳殼、獨活、羌活、土茯苓。 功能主治:清熱散風,發表解肌。用于時行性感冒,惡寒發熱,頭痛咳嗽。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氣虛感冒除外)。 3、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藥三天后癥狀無改善,或癥狀加重,或出現新的嚴重癥狀應立即停藥,并去醫院就診。 5、小兒、年老體弱者、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