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和桂枝都屬于發散風寒藥,早期也稱辛溫解表藥,只是起名不同罷了。他們都有什么功效和應用?有什么使用注意事項?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說麻黃。它可謂是中藥學里面開篇的第一味藥,也是第一章里第一個介紹的藥物,是不是很有特點?可見這味藥還是很重要的。麻黃,辛,微苦 ,溫。解表藥大都屬于五味中之辛味,下面其他藥物基本相同。因發散風寒藥,故屬于溫。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發汗解表,主要應用于風寒感冒,是發汗解表要藥,主要用于風寒表實證。故氣虛自汗忌用。宣肺平喘,主要應用于咳嗽氣喘,是肺氣壅遏要藥,但虛喘者忌用。利水消腫,主要應用于風水水腫。
麻黃
再來說一下桂枝。辛, 甘,溫,歸心經,肺經,膀胱經。歸心經,所以可用于心悸。功效: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發汗解肌(解肌,中藥學里還有一種藥物,葛根。),主要應用于風寒感冒,表實無汗和表虛有汗均可應用。溫經通脈(簡要說明一下,帶“枝”字的藥基本上都有溫經通脈啊,通絡,祛風通絡啊什么的。再有,中藥里還有一個藥有這個作用,肉桂。),主要應用于寒凝血瘀諸痛。助陽化氣,主要應用于痰飲、蓄水證。此外,前面提到過,桂枝歸心經,所以可以治療心悸,主要用于心陽不振的心悸,脈結代。使用注意:因為是溫性,所以外感風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忌用。月經過多慎用。
桂枝
麻黃和桂枝有什么區別呢?它們都是辛溫,都可以發散風寒。但是麻黃發汗力強,多治療風寒表實證,和桂枝比麻黃可以宣肺平喘,兼利水消腫。桂枝,發汗力沒有麻黃強,但是風寒表虛有汗表實無汗都可以應用,此外溫經通脈效果強一點,還可以助陽化氣,應用于寒凝血脈,蓄水證,心悸,結代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