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十三年(725),年輕的李白乘船初離蜀地,一路順江而下,從此遠離家鄉。李白乍離鄉土,對家鄉的山山水水不免戀戀不舍,他的七絕《峨眉山月歌》,就是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古詩。
峨眉山月歌
全詩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注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
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渝州:今重慶一帶。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頭掛著半輪秋月,月光灑入平羌江隨著江水流動。在靜靜的夜晚,我從清溪乘船向三峽進發,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發現到了渝州。
峨眉山月歌
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的作品,抒發了作者離鄉江行思友之情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在一個秋天的夜晚,一輪彎月掛在天空,年輕的李白乘船,從峨眉到平羌江到清溪到三峽,一路順江而下。去國離鄉,不免別恨依依,在這一路上,故鄉月兒也漸漸遠離自己而去,這真令人神傷。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連用五個地名,不著痕跡地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構思巧妙。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有的。詩人在狀寫江行之時,還不忘將自己對故鄉與親友的思念之情糅合進去,景與情相生。
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