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臟大會公布的最新結果,我國約有2.5億高血壓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當中,僅有37%的患者血壓得到控制。
作為一名臨床藥師,在臨床實踐中也會遇到很多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例如,在早晨查房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情形,某床患者看見我們就喊:“醫生,剛才護士給我量血壓時我的血壓又高了,我也吃降壓藥了啊”。再詳細詢問后得知:患者6點起床,起床后在走廊散步,7點吃早飯,降壓藥是在早飯前吃的。這么一問,就知道患者血壓忽高的原因了:降壓藥吃晚了。
另外,在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時,患者常問的問題有:為什么回家以后我的血壓沒有在醫院控制的好呢?我血壓降到正常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停藥呢?血壓都正常了為什么還要吃藥等等。鑒于此,本文就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介紹一下如何做到“平穩降壓”,讓高血壓患者不再“恐高”!
第一、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服藥
高血壓是一個慢性病,只要診斷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有些患者擔心長期用藥的不良反應,或者是經濟問題等,導致用藥依從性差。目前沒有一種降壓藥物是只有降壓作用而沒有不良反應的,但大多數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都是患者可以耐受的,并不會對健康有較大影響,相對來講,是利大于弊。因此,高血壓患者需要按照醫囑長期服藥,并及時復診,根據血壓情況及時調整用量。即使血壓降低到正常水平,也需要繼續服用小劑量的降壓藥物來保持血壓的穩定。
第二、服藥時間要固定
規律的服用降壓藥物,不僅可以降低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率,還可以避免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正常人血壓呈明顯的晝夜波動,動態血壓曲線呈雙峰一谷的特點,即夜間血壓最低,清晨起床活動后血壓迅速升高,在上午6~10時及下午4~8時各有一高峰。因此根據服藥次數不同,服藥時間也有不同。
1.對于長期服藥患者,推薦使用長效制劑,即每天服藥一次即可。而服藥時間的確定,原則上應該是在24小時動態血壓最高點前的1-2小時服用比較合適,有條件的患者可以根據血壓變化曲線進行服藥時間的確定。但對于大多數患者清晨起床后血壓較高,建議起床時馬上服用降壓藥物,服藥后再去做其他事情;
2.每天服用兩次的藥物應在起床時和下午5~6點前分別服用;
3.每天服用三次的降壓藥物,應在起床時、午飯后和下午5~6點前分別服用。
第三、長期監測血壓
建議高血壓患者必備一個血壓計,每天測量血壓和脈率,并隨時記錄在專用本上,等復診時拿給醫生,因為家庭自測血壓對高血壓的評估更加準確。在選擇血壓計和自行測量血壓時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 購買正規廠家的電子血壓計,應符合BHS(英)或AAMI(英)標準,并可同時記錄脈率的血壓計。袖帶的選擇應為:袖帶氣囊的長度與上臂周徑比為0.8,寬度與上臂的周徑比為0.4。
2. 測量血壓前患者需靜坐 5 min,一般測量坐位血壓,將血壓袖帶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袖帶的松緊度應適當,以剛能插入一食指為宜,袖帶的位置應距肘窩2-3cm為宜;可連續測2~3次取平均值。
3. 每天測量血壓的時間要相對固定,測血壓之前避免過度活動和情緒激動。
第四、良好的生活方式
除了藥物治療外,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治療的基礎,包括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戒酒和心理平衡等。具體做法為: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6克;保證蔬菜、水果、鮮奶的攝入,低脂飲食;堅持規律有氧運動(快走、慢跑、太極拳等);合理的休息和睡眠,保持平衡的心理狀態,避免情緒波動和應激;保持體重在正常的體重指數范圍;戒煙戒酒,避免吸二手煙等。
第五、其他因素
血壓隨季節、晝夜、情緒等因素波動。一般冬季血壓較高,夏季較低;清晨起床后血壓較高,夜間血壓較低;情緒激動時血壓較高,平靜時血壓較低。因此,對于偶爾一兩次的血壓忽高或忽低,不要過于緊張。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壓藥同時還需要服用其他藥物,可能會引起血壓的波動。因此患者在就醫時一定要告知醫生自己現在服用的藥物。另外,有些患者輕信如祖傳秘方可一次性治愈高血壓等虛假宣傳,自行停藥,不僅不能降低血壓,還會造成血壓的波動甚至反彈性升高,后果不堪設想。
最后,想送給高血壓患者一句話: 寧可少吃一餐飯,不可少吃一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