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群,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隨著2017年的離去,各個城市也都交出了經濟成績單,總體上都是保持平穩的發展。長三角城市群雖然經歷了擴容,但核心的還是最早加入的16座城市,他們分布在中國的包郵區域—江浙滬地區。按照地理上的位置來看,具體包括:上海、南通、泰州、揚州、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湖州、杭州、紹興、寧波、舟山、臺州。今天就來看看他們去年的經濟成績吧!
國民生產總值(億元RMB)
長三角16城的經濟總量基本都跨上了4000億的臺階(舟山和湖州由于城市規模小,難以企及)。其中上海市獨占鰲頭,成為唯一突破2萬億、3萬億兩個階梯的城市,遠遠拉開了與其他兄弟城市的距離。處在第二的是蘇州,17年的經濟總量也突破了1.7萬億元,雖相比上海差距巨大,但比之第三的杭州還是有非常大的領先優勢。杭州、南京、無錫和寧波都是1萬億左右,處在差不多的水平上,是長三角的核心力量。接下來的南通又有了一定差距,是一個明顯的斷檔區,不過南通的增速強勁。不知道有沒有你所在的城市呢?
人均GDP(美元)
看完了總量,我們再來看看人均情況(人口數據基于2016年末的常住人口,相比17年人口存在誤差):上海這一次不再風光,蘇州坐上了第一的位置,達到了驚人的2.4萬美元,直逼發達國家的水平。而超過2萬美元大關的另外四城:無錫、南京、常州都處于江蘇蘇南地區,浙江只有杭州超過(實際沒有到,杭州2017年的常住人口相比2016年暴增30萬左右)。并且江蘇的城市全部突破1.5萬美元,而浙江的臺州和湖州已經掉隊了,尤其是湖州,明顯處在長三角的經濟洼地區域,需要大力加油!
地理上的長江三角洲
2017年全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人均約8800多美元。長三角16市2017年的經濟總量137901.68億元,總量占全國的比重約16.67%;長三角16市2017年總的人均GDP約1.85萬美元,超過了世界不少發達地區。相信長三角的未來會更加美好,成為中國最早實現基本現代化的地區。
長三角全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