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藥店經理人
▍特約撰稿:高麗麗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其中一種,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胃黏膜發生的慢性非萎縮性炎癥性病變,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為主并可能伴有糜爛、膽汁反流的慢性炎癥。中醫學屬“胃痛”、“嘈雜”、“胃痞”等病證。
一.西藥用藥
治療的主要目標為改善臨床相關癥狀,去除病因,保護胃黏膜;其次阻止其進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以及胃癌。
分類 | 藥物 | 特點 |
抑酸或制酸劑 | ①H2受體阻斷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②質子泵抑制劑(PPI):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③制酸劑:碳酸氫鈉、氫氧化鋁、胃舒平。 | 用于胃黏膜炎癥伴糜爛或以燒心、反酸、嘈雜、上腹痛等癥狀為主者。 |
胃黏膜保護劑 | 枸櫞酸鉍鉀、鋁碳酸鎂、替普瑞酮、瑞巴派特、復方鋁酸鉍顆粒、磷酸鋁凝膠、依卡倍特鈉、硫糖鋁混懸凝膠等。 | 用于胃黏膜糜爛者。 |
增強胃腸動力藥 | 莫沙必利、鹽酸伊托必利、馬來酸曲美布汀等。 | 用于早飽、上腹飽脹、噯氣、嘔吐等癥狀為主者。 |
助消化藥 | 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米曲菌胰酶片、復方消化酶膠囊等。 | 用于胃酸偏低或食欲減退等癥狀為主者。 |
膽汁結合劑 | 鋁碳酸鎂 | 用于伴膽汁反流者,同時兼具抗酸、保護胃黏膜作用。 |
根除Hp | 鉍劑四聯療法:首選鉍劑+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 ①用于Hp耐藥較高的發達城市、中心地區。 ②療程為14d。 |
標準三聯及序貫療法 | Hp耐藥較低的農村、邊遠地區和社區人群。 | |
抗抑郁和鎮靜藥 | 三環類抗抑郁藥、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藥、選擇性5-HT及NE再攝取抑制藥等。 | 用于睡眠差、有明顯精神因素者。 |
二.中成藥用藥
中醫辨證分為脾胃濕熱證、肝胃不和證、寒熱錯雜證、脾氣虛證及脾胃虛寒證。
藥物 | 用量 | 適應證 |
香砂六君丸 | 10g/次,2次/d | 益氣健脾、理氣寬中,用于脾虛氣滯證的噯氣、納呆、脘腹脹滿、大便溏泄者。 |
香砂理中丸 | 10g/次,2-3次/d | 健脾和胃、溫中行氣,用于脾胃虛寒,氣滯腹痛,反胃泄瀉者。 |
胃乃安膠囊 | 4粒/次,3次/d | 補氣健脾、活血止痛,用于脾胃氣虛,瘀血阻滯所致胃脘隱痛或刺痛、納呆食少。 |
溫胃舒膠囊 | 3粒/次,3次/d | 溫胃止痛,用于胃脘冷痛,飲食生冷,受寒痛甚者。 |
氣滯胃痛顆粒 | 5g/次,3次/d | 疏肝和胃,用于肝胃不和氣滯之胃脘脹痛。 |
蓽鈴胃痛顆粒 | 5g/次,3次/d | 行氣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痛及慢性胃炎。 |
三九胃泰顆粒 | 2.5g/次,2-3次/d | 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濕熱內蘊、氣滯血瘀所致脘腹隱痛、飽脹反酸、惡心嘔吐、嘈雜納減。 |
胃蘇顆粒 | 15g/次,3次/d | 理氣消脹、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氣滯所致胃脘脹痛,竄及兩脅,郁怒則甚,胸悶食少,排便不暢,得噯氣或矢氣則舒。 |
荊花胃康膠丸 | 2粒/次,3次/d | 理氣散寒、清熱化瘀,用于寒熱錯雜、氣滯血瘀所致之胃脘脹悶、疼痛、噯氣、反酸、嘈雜、口苦。 |
達立通顆粒 | 6g/次,3次/d | 清熱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滯,用于肝胃郁熱所致胃脘脹滿、噯氣納差、胃中灼熱、嘈雜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 |
枳術寬中膠囊 | 3粒/次,3次/d | 健脾和胃、理氣消痞,用于胃痞(脾虛氣滯)所致嘔吐、反胃、納呆、返酸等。 |
三.中西醫結合治療思路
①郁怒傷肝或肝郁化火的本質主要與肝疏泄情志功能障礙相關,可酌情應用抗抑郁藥如甲氯苯酰胺、帕羅西汀等治療;痞滿氣滯的本質是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可用促胃腸動力藥或胃腸運動調節劑如枸櫞酸莫沙必利、莫沙必利等。
②肝胃不和證常有抑郁易怒等情緒變化,及胃腸運動功能失調等改變,可考慮疏肝和胃、理氣止痛,與心理疏導抗抑郁、調節胃腸動力相結合治療。
③脾胃濕熱證的本質主要表現為胃黏膜炎癥活動、充血水腫糜爛明顯,或伴Hp感染,應清熱除濕、理氣和中,與抑酸、抗菌相結合治療。可選擇抑酸劑(如雷尼替丁、奧美拉唑等)、胃黏膜保護劑(如枸櫞酸鉍鉀、鋁碳酸鎂、復方谷氨酰胺)、根除Hp三聯或四聯療法。
④寒熱錯雜證常寒熱象并見,治療應溫清并用,以溫補辛開健脾運胃,苦降清泄開解郁熱,同時與促胃腸動力藥相結合。
⑤脾氣虛證常見脾失健運兼氣虛等癥狀,可予健脾益氣、和胃除痞,與護膜生肌相結合治療。
⑥脾胃虛寒證胃黏膜紅斑或粗糙不平,黏液稀薄或胃酸偏低,治療可溫中健脾、和胃止痛與護膜生肌、促進胃酸分泌相結合。
參考文獻: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8,2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