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均gdp的核算都是按照常住人口進行的。是這個原因導致目前上海人均gdp的水準直線下降。其它城市對于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沒有那么大,因此按照常住人口計算的時候,人均gdp的下滑就比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之前上海人均gdp統計當中存在一些問題。之前上海人均gdp的核算虛高了。經濟學角度來看,以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是最為合理的。
其次,人均gdp的高低與gdp總量和人口有很大的關系。上海雖然gdp總量高,但是將近3000萬的人口使得上海的人均gdp就比較低。而蘇州以大約上海人口的三分之一,創造了上海一多半的產值,人均gdp當然更高。這其實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了蘇州轄縣經濟的發達。上海的遠郊區縣的發展從90年代之后就一直落后于蘇州,這是導致上海人均gdp落后于蘇州的一個重要原因。無錫的情況其實與蘇州大同小異。南京與常州的情況有點特殊。這兩個城市的外來人口數量較少。因此在統計口徑調整之后,人均gdp的調整幅度比上海要小得多。我認為是占了這個便宜。但也不可否認,這兩個城市的主城區發展水準還是相當不錯的。而郊縣水準與上海遠郊大致相當。從統計數據上看這兩個城市的人均gdp與上海差距較小。
最后是未來發展趨勢。隨著周邊地區與上海差距變小,加上上海生活成本日益高昂,上海地區的外來人口遷入會逐步減少。根據統計資料,上海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外來人口負增長。隨著上海外來人口的減少,上海的人均gdp在短期內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大的上升。而這些人口會向長三角周邊城市流入。這些城市相對于上海的人均gdp優勢可能會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