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中部地區歷史厚重,旅游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梯隊。2004年國家提出中部六省崛起計劃以來,中部六省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省會城市。2017年武漢依舊遙遙領先,GDP達到13410.34億元,長沙突破萬億,鄭州緊隨其后,GDP逼近萬億。此外,合肥。南昌窮追猛打,太原卻在競爭中慢慢掉隊。
中部六省經濟PK:安徽江西經濟搶眼
2017年河南的龍頭地位已基本奠定。2016年河南GDP突破4萬億,2017年GDP達到44988.16億元,甩開第二名湖北8465.21億元,差距比上年擴大658.8億元。湖北和湖南經濟體量相當,均站在了3萬億大關之上。湖北在2012年超過湖南之后,2017年進一步擴大優勢,將差距拉大到1932.39億元。
安徽近年來的發展不可小覷。2016年GDP增速達到8.7%,2017年GDP增速為8.5%,均在中部地區處于領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在高增速的支撐下,在2017年縮小與湖南的差距。2016年,安徽GDP比湖南少7143.75億元;2017年,安徽把差距縮小71.89億元,這也是近16年來的首次縮小。
江西在2017年GDP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實現20818.5億元,增速達到8.9%。江西在近年來的高速增長引人注目,2016年在全國經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也達到了9%的增速,在中部排在首位。
山西2017年的經濟增長步入合理區間,經濟總量達到14973.5億元。這一經濟總量較上年增加1923.1億元,比前五年增量總和(1836.2億元)多86.9億元。
GDP:長沙GDP破萬 太原掉隊
分析完中部六省經濟格局,再看中部發展的排頭兵省會城市。2017年武漢依舊領先,GDP總量13410.34億元。長沙窮追不舍,GDP突破萬億,達到10535.51億元。鄭州GDP也逼近萬元,達到9130.17億元。近幾年鄭州經濟保持高速增長,預計不久的將來鄭州也將加入萬億GDP俱樂部。近幾年合肥經濟也格外搶眼,2017年合肥GDP總量7213.45億元,增速遠超鄭州、武漢、太原。2017年南昌GDP突破5000億元,GDP總量達到,5003.19億元,增速同長沙一樣均為9%。相比之下,太原則遜色不少,GDP總量3382.18億元,比武漢少1萬億,GDP增速也是中部六省省會中最低的。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產業結構:武漢長沙第一產業占比高
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第一產業占比較大,均超3%,其中合肥和南昌達到3.8%。鄭州和太原占比相對較低,僅1%左右,太原占比1.2%。第二產業,太原最低,僅37.6%。南昌最高,達到53.3%,其他城市占比達到40%-50%左右。第三產業鄭州、武漢、太原占比超50%,其中太原又一家獨大,占比高達61.2%。近幾年,武漢鄭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也取得了不錯的城市,第三產業分別占GDP比重的53.3%、51.7%。相反,南昌在第三產業較為落后,占比最低,僅42.9%。
投資:武漢、長沙、鄭州投資超7000億
投資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中部六省省會鄭州、武漢、長沙在投資方面旗鼓相當,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均超7000億元,其中武漢略微領先,達到7817.21億元。太原和南昌相對較少,分別為6351.43億元和5115.18億元。但是從投資增速來看,武漢、長沙、南昌依舊保持高速增速,增速均超10%,其中長沙增速最高,達到13.1%。相比之下,太原總量最低,固定資產投資不足萬億,僅964.86億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和太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低,分別為5.0%、6.8%。
消費:武漢總量最大 南昌增速最快
消費刺激經濟增長,中部六省省會誰最敢花錢呢?武漢經濟實力最強,也是消費實力也不消逝。2017年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6.3億元,同比增長10.4%。鄭州和長沙緊隨其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000億元左右,合肥和南昌位于第三階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000億元左右。其中,南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96.96億元,武漢是南昌的3倍。太原最低,僅1767.82億元,同時增速最低,僅為6.1%。其他省會城市增速均超10%,南昌增速最高,達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