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實力強大的沈陽
城市(City),“城”代表著現代建筑和軟硬設施,例如地鐵公路大樓科研文教機構等,“市”指市場,代表著繁華高效的交易市場比如工業和服務業產品(證券、電子電器、紡織品、機械機器等)的交易市場。一個城市真實的實力取決于有“城”有“市”區域內的人口數量和軟硬設施級別。
我國有上百個城市,各個城市轄區面積差別很大,導致總人口和經濟總量差別很大。許多城市轄區內還包括大量的農村、山區等經濟不發達地區。比如重慶市轄區面積達到8.24萬平方公里總常住人口3000多萬,深圳轄區面積只有0.199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0萬出頭。盡管重慶面積是深圳的41.26倍,人口是深圳的接近3倍,但深圳的整體城市實力仍在重慶之上,因為深圳的城區人口數量和城區軟硬設施都在重慶之上。
根據統計最新發布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以及各市地區統計報告,我們可以總結出2015各主要城區人口數據。國務院于2014年11月發布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提出,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而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以及轄下的縣市,并不計入城區范疇。
1、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毫無懸念,我國超大城市目前只有北上廣深。
深圳
城市 | 城區常駐人口(萬人) | 行政級別 |
上海 | 2115 | 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
北京 | 1878 | 首都、國家中心城市 |
廣州 | 1247 | 省會、副省級、國家中心城市 |
深圳 | 1138 | 計劃單列市 |
2、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500萬至1000萬的城市。
人口達到特大城市級別的城市有天津、重慶、武漢、南京、成都、杭州、鄭州和沈陽。盡管近年來東北發展滯后,然而沈陽的城市規模仍不容小覷。國家選定的8個國家中心城市目前的城市規模都達到了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級別。天津、重慶有望在近幾年達到超大城市的水平并擠進一線城市。
鄭州
城市 | 城區常駐人口(萬人) | 行政級別 |
天津 | 875 | 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
重慶 | 851 | 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
武漢 | 675 | 省會、副省級、國家中心城市 |
南京 | 618 | 省會、副省級 |
成都 | 527 | 省會、副省級 |
杭州 | 524 | 省會、副省級 |
鄭州 | 517 | 省會、地級市、國家中心城市 |
沈陽 | 515.21 | 省會、副省級 |
3、I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300萬至500萬的城市。
人口達到I型大城市的城市有:哈爾濱、西安、長春、昆明、合肥、長沙、青島、大連、廈門、濟南和蘇州。盡管近20年沿海經濟發展迅速,在城區人口規模上中西部、東北的大城市仍有優勢。
長沙
城市 | 城區常駐人口(萬人) | 行政級別 |
哈爾濱 | 458 | 省會、副省級 |
西安 | 424 | 省會、副省級 |
長春 | 402 | 省會、副省級 |
昆明 | 380 | 省會、地級市 |
合肥 | 378 | 省會、地級市 |
長沙 | 340 | 省會、地級市 |
青島 | 338 | 計劃單列市 |
大連 | 330 | 計劃單列市 |
廈門 | 307 | 計劃單列市 |
濟南 | 303 | 省會、副省級 |
蘇州 | 300 | 地級市 |
4、II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萬至300萬的城市。
人口達到II型大城市的城市有很多,本文只列舉部分II型大城市。
大徐州
城市 | 城區常駐人口(萬人) | 行政級別 |
東莞 | 291 | 地級市 |
南寧 | 287 | 省會、地級市 |
石家莊 | 282 | 省會、地級市 |
南昌 | 270 | 省會、地級市 |
無錫 | 246 | 地級市 |
福州 | 242 | 省會、地級市 |
寧波 | 230 | 計劃單列市 |
溫州 | 193 | 地級市 |
佛山 | 189 | 地級市 |
徐州 | 187 | 地級市 |
常州 | 179 | 地級市 |
煙臺 | 179 | 地級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