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女主人,是東京不動產Toolbox的自家員工竹澤。
當別人家的孕婦都在養胎時,她卻趁著懷孕的這段日子,速度買房并高效率翻新,整個過程只花了半年。
△關于東京R不動產和Toolbox,可以回顧這篇:二手房翻新還能這么玩,看完我真想全程自己動手!
對于翻新房子這件事,我們都會有許多想象和需求,卻往往在自己動手時,才感嘆現實永遠不盡如人意。
即使你閱別人家的房子無數,也只是看到他們改了這兒那兒,而對為什么要這樣改并不清楚。
這就需要我們像竹澤那樣,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像設計師一樣去思考。
從看房到買房,只花了半個月
竹澤得知自己懷孕,是在新婚蜜月回國后的一次體檢,當時真是又驚又喜。
然后,內心一驚,“糟了,現在住的房子根本沒法養孩子。”
原來,這對夫妻婚后住的,還是竹澤獨居時的30平公寓。(因為兩個人行李都不多,原本湊合湊合還能過。)
而這個寶寶的突然到來,讓竹澤意識到:按當前可憐巴巴的居住面積,收納就算做得再好也不夠用。
△竹澤婚前住的屋子,房東是同意自由翻新的,但對孩子來說實在太小了
竹澤當機立斷,“在孩子出生前,一定要搬到更大一點的房子。”
竹澤身為Toolbox的員工,丈夫又是一名房產中介,兩人一拍即合開始找地租房。
然而,夫妻倆一找起房來就犯職業病,他們對市面上的普通公寓并不滿意。
“房東同意隨便你裝修的房子很少,地段和租金都不是很理想,最終我們還是決定買一套二手公寓并翻新。”
丈夫利用在房產公司工作的優勢,短時間內篩選了一大批房屋。
最終,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一處69㎡的3LDK的40年老房,邊上就是公園,交通也很方便。
△新家開窗就能眺望綠色
最理想的二手房,也都是坑
夫妻倆又湊首付又貸款的,買下房子后立刻著手翻新整個家,二姑娘不得不為他們的執行力嘆服。
But,雖然買下的二手公寓看起來整潔又大方,翻新起來卻一點兒都不省心…
問題一:會撞到頭的浴室門高
大概房子前主人是個身材嬌小的老太太,浴室門做得非常低,超過160cm的人就會撞頭。
雖然同樣嬌小的竹澤不彎腰就能過門,但個子高一點的丈夫每到門前必撞頭。
問題二:廚房沒有放微波爐的地方
原廚房的收納完全不夠,只能勉勉強強容下一臺小冰箱,放家庭式大冰箱根本沒門兒,更別提微波爐的地兒了。
問題三:空調管道裝得非常迷
客廳的空調管道居然是穿過臥室的,原本給客廳打的管道洞卻空著不用,大概是被最開始的裝修工人坑了?
問題四:客廳的墻面裝飾和間接照明
客廳全是間接照明,居然連個主燈都沒有,墻面裝飾也不好看,深色地板、不配套的玻璃門都是什么鬼…
最奇葩的是TV線的位置,要是把電視機裝那兒,對面就得放沙發,這樣一來連陽臺的玻璃門都開不了。
除了以上要解決的四大難題,竹澤還另有一大需求——擁有一間洗衣房,能把衣服直接晾屋內的那種。
原來,竹澤患有霓虹國民中常見的花粉癥,從2月到7月沒有消停的時候。而衣服晾在陽臺上,旁邊就是公園,極其容易過敏,因此她習慣于屋內晾干衣物。
為了好好理清自己的思路,竹澤把新家的戶型圖打印出來,一一寫下以上所有需求。
一房之計,在于預算
因為是貸款買的房,夫妻兩人得承受房租+貸款的雙重支付了,接下來的日子變得可預見的拮據起來。
盡早翻新完入住,就能少付一份租金,竹澤打算速戰速決,并盡可能地精打細算、控制預算。
最開始的功課,竹澤參考了Toolbox上的翻新案例,一有空就刷一刷Pinterest,按房間分類打印想要的效果圖。
一般來說,全面翻新大約要花幾十萬日元,僅包括硬裝翻新,不包括軟裝和電器。
這套房子本身已經花了600萬日元,又剛辦完婚禮度完蜜月,存款一夜回到解放前,兩個人幾乎沒有預算來翻新。
除此以外,搬進新家后,添置家具和電器是必須的,同時還得為分娩準備一筆錢。
一想到這兒,竹澤壓抑住了暢想未來的膨脹感和飄忽感,狠狠心砍掉了一些不太重要的需求。
那么,到底什么需求必須優先做?什么需求先緩一緩靠后呢?
對于竹澤來說,優先級No.1的是家務動線。
“就算房間做得很漂亮,使用起來很差的話,那各個房間就是分散的,就無法組成一個完整的家。”
所以,得想象一下未來的生活方式,從睜眼起床到閉眼睡覺,模擬搬來后的自己每天都會進行哪些行為。比如說——
洗滌劑放哪里最方便拿?
日用消耗品的存貨有多少?
廚房怎么規劃最順手?
家電家具放哪里?
插座配幾個才夠用?
……
因為要搬家,還得事先盤算清楚,哪些東西要帶到新家的,哪些東西得扔掉斷舍離。
收納空間少了不行,多了也空置浪費。竹澤的優先順序長這樣——
優先一:易于使用的理想廚房
優先二:洗手臺邊上要有洗衣房
優先三:增加臥室的櫥柜,夫妻倆的衣服分開放
決定了,就這樣改!
綜上所述,我們再回頭看戶型圖,公寓的原有規劃還是挺不錯的。
玄關進門從左至右,依次是干濕分離的衛生間、洗漱臺和浴室,自帶開放式廚房的客廳,以及三間臥室。
△日式衛生間一般都會做成“四式分離”,廁所、洗臉室、浴室、洗衣室分開,每個功能各司其職:爸爸在泡澡的時候,媽媽可以刷牙洗漱,也不會耽誤孩子上廁所
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斗爭,竹澤終于構思好了新家的藍圖。
對比Before&After,她的翻新計劃主要改了幾點:
1.拆掉原來的廚房,然后重新造一個,給冰箱的位置加一面墻圍起來
2.洗臉室要加洗衣機,一旁的臥室1作為洗衣房,兩個房間的墻上新開一扇門
3.拆掉臥室1和臥室2的墻,重新砌的墻整體左移,縮小洗衣房(臥室1)的面積,增大書房/兒童房(臥室2)的面積
4.原本臥室2和臥室3各有一個衣柜,打掉墻重砌,讓主臥(臥室3)可以容納兩個衣柜,而臥室2暫時作為書房,等孩子出生后再規劃兒童房
竹澤一步步的構想落實得如何呢?經過一番折騰,來看激動人心的翻新成果。
玄關
買下二手房的總價里,包括了地皮和原有裝修。因此,如果能在不破壞原貌的前提下進行翻新,是最省錢的。
讓竹澤欣慰的是,房子進門后的儲物柜門、廁所門、洗面室門都是白色,無需改動很省心。
唯一不滿意的,就是欠點質感、看起來略顯廉價的銀色門把手。
竹澤沒有直接換掉門把手,而是給銀色的把手上了一層黑色的鐵漆。
在白色、木色的大面積背景下,點綴以一丁點兒黑色,臥室門和玄關柜門都這樣處理。
這種小細節的更換,最能體現屋主的品位。
再上一點精致的工藝小物,放在玄關處作為收藏展示。
就像二姑娘在上一篇寫的那樣,大家在裝修的時候,總會不間斷新添許多想法。
但是,你家就這么點兒大,這個也要那個也要的話,最終一定會又雜又亂,毫無美感。
對于這個問題,竹澤的做法很值得參考——提前規劃好家的色彩。
1.大白墻+橡木地板,構成70%的基礎色
2.廚房要做一面黑色瓷磚墻
3.餐廳得放一張深木色的古董大圓桌
除此以外,書架、沙發這種大家具也要早點納入考慮,雜貨小物啥的則可以慢慢來。
客廳
想以最少的預算,最大地改變一個家,莫過于給地板和墻壁換新顏了。
“根據自己喜歡的家具味道,決定把地板做成橡木材質的。”
LDK(客廳、餐廳、廚房)、走廊、洗衣房、書房(未來的兒童房)都用了同一種橡木地板,直接鋪到原本的黑色地磚上。
占大面積的地板和門的材料一換,客廳立刻另一副模樣。
換地板前感覺冷冰冰的:
換地板后立刻有了煙火氣:
如果你觀察足夠仔細,還會get一個神奇的細節——天花板居然變高了!
是的,它就是Toolbox家的一項特色業務:天花板拆解。(拆完后的竹澤家大約多了10cm的層高)
無論木造、鐵造或是鋼筋混凝土,這個業務軍團都有辦法提升天花板高度,解決日式老房子層高偏低的問題。
還有,如果你想省錢,建議各個房間盡可能用同一種材料。
這樣一來,不僅材料浪費減少了,工人施工時也能一口氣鋪完,能少付幾天工期的人工費呢。
同時,統一的材料也連接了各個房間,這是讓小戶型也能看起來寬敞的秘訣。
后續的家具盡量往少而精的方向挑,畢竟等孩子出生后,家里還會購入一大堆東西。
廚房&餐廳
鋪地板用同一種材料,可以省時省力又省錢。
拆光廚房和拆解天花板放一起完成,同樣能省掉一部分人工費。
△拆完舊廚房,排水管道和墻面瓷磚暴露出來
不過,在日本扔垃圾還得付費,特別是拆下來的建筑工業垃圾,一個榻榻米大小就得被收2000日元,也是需要被考慮進預算里的。
△拆廚房(左)和拆天花板(右)的垃圾,怎么看都得付個萬把塊日元的扔垃圾費
趕時間買下公寓后,夫妻倆向設計公司咨詢了2次,最后保留靠墻角的原有灶臺,剩下的櫥柜、墻柜啥的統統拆了個精光。
拆完之后,封好凹凸不平的墻面,從頭開始打造它最最最重視的新廚房。
黑色瓷磚臺面是早早就規劃好的,一定的高低差用于置物,比起直接放水槽邊,更不容易沾上水漬。
廚房的意義在于干凈利落的收納,給大大小小的廚具餐具找好安身之所。
可以看到,除了灶臺還是原來那個灶臺,整個廚房的收納格局都有變化。
帶水槽柜臺的內側是開放式的置物板,放微波爐、電飯煲、垃圾箱、日式餐具。
置物板的收納規劃很講究高度和寬度,在定制隔板之前,竹澤早早量好了餐具電器的大小和深度,并為他們量體裁衣。
朝客廳的那一面做了封閉的柜子,收納一些使用頻率較低的鍋碗瓢盆。
每天都用的餐具被單獨分出來,直接放到了櫥柜上方的置物架上, 取和放都很方便,還不用擔心積灰。
置物架是從Toolbox上買來,分割的零件運到家里再組裝,成本也會更便宜。
對于有娃的家庭來說,廚房無疑是一個家的靈魂。
這也是為什么竹澤把廚房放在第一位,不惜花大筆預算拆掉再建一個新的。
加上早就想好的古董大圓木桌,不難想象一家三口以后多會有口福。
衛生間&洗衣房
因為時間比較趕,竹澤的很多決定都是邊做邊看完成的。
洗臉臺的化妝鏡不知道裝多高才合適,她就在安裝現場當天估摸著敲定了。
比起原來冷冰冰的白瓷銀鏡,木頭材質的化妝鏡和擱板柜面讓洗面室多了一絲溫度。
△洗面臺翻新前后
衛生間的不銹鋼毛巾架也來自Toolbox,細巧而有質感。
因為竹澤有花粉癥,習慣于屋內晾干,新增的洗衣房選在了洗臉室的隔壁,小窗的位置剛好容下一臺洗衣機。
洗衣機旁的墻本來是封閉的,沒新開門之前長這樣:
開了門以后,家務動線變得更流暢了:進入洗臉室,向左轉是浴室,向右轉是洗衣房。
洗衣機單獨放在洗衣房的門口,放清洗劑的置物架特地做高,剛好讓孩子夠不著。
“山”字型的組合晾衣桿釘上天花板,屋內就有了掛衣服的地兒。
廁所在洗臉室、浴室、洗衣房的對面,每個房間獨立使用,互不打擾,大大提高了衛生間的使用效率。
廁所用了灰色的半墻進行裝飾,視覺上比原來拓寬了不少。
因為面積比較小,墻刷什么顏色,也都是現場調色調出來的。
臥室&書房
主臥床頭的那面墻刷了更淺一號的灰色,做成酷酷的Accent Wall。
為了節省人工費,很多簡單的活兒都是竹澤和丈夫親力親為的。
紗窗簾也是竹澤自己挑的,以后的每一個清晨,兩個人都能伴隨陽光慢慢蘇醒。
而隔壁的小書房,也是未來的兒童房,除了書桌、椅子和壁燈,其余角落還是空白狀態。
竹澤本人對這個簡單的房間感到滿意。
“感謝這張桌子,自從懷了孩子以后,老公要加班也愿意待在家里。”
在付出遠超預料的辛苦之后,竹澤終于能摸著鼓鼓的肚子,與丈夫幸福依偎在一起——
給自己和寶寶造一個家,是一件忙碌并快樂著的事,但改造它卻一點兒也不輕松。
一個月買房、三個月翻新,竹澤最大的感受就是——
“你得在很短時間內決定一大堆事情,既沒有資料也沒有圖片可以參考。”
構想是一回事,翻新又是另一回事。竹澤在實踐她的美好藍圖時,也碰了不少意外的釘子:
廚房地面兩端居然有1cm的高低差;
知道在哪里要安燈卻不知道安什么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