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是伴侶間永恒的議題,不同的情侶,處理爭吵的方式也不同。其中,我們最常見的,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哄”。
已經分手的闞清子和紀凌塵,他們相處中的問題,其實早在真人秀節目《親愛的客棧》中,就已經暴露出來了。
闞清子總是會為了一些“小事”發脾氣,每當這個時候,紀凌塵都以“哄”的方式,來結束爭吵。
比如兩個人在一起收拾房間時,紀凌塵沒有及時回答她,她就非常生氣,抱怨對方把自己當空氣。但是更多的時候,是紀凌塵不知道她這句話是問句,以為是她在自言自語。
紀凌塵為了避免更大的矛盾,總是先承認錯誤。
一旦他不認為是自己有錯,不承認錯誤的時候,闞清子就以“分手”相逼。到最后,還是他連哄帶求饒地認錯和好。
“哄”似乎成了一種快速化解矛盾的方式,兩人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為什么會發脾氣,卻從來沒有好好溝通過。
這樣時間一久,總是哄人的一方,就很容易會不平衡,壓抑很多情緒。而被哄的一方,也會忽視對方真實的需求。這樣的相處方式,就是不利于感情長久發展的。
01
“哄”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和伴侶之間,也常常用“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
吵了架,通過給對方發紅包,立馬和好;
無論誰對誰錯,立馬承認錯誤偃旗息鼓;
回避溝通,用其他事轉移注意力。
如果引發爭吵的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用這種方法也許會奏效。但只要這件事觸發了我們自身的深層情緒需要,就不是小事了。會勾起我們深層需要的事,通過“哄”都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的。
比如,在很多人看來,讓闞清子發脾氣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認為她大可不必如此。
但是,對于她本人來說,“被忽視”,“被當空氣”等等,從她的主觀體驗上來說,都不是小事。而紀凌塵的“哄”,看上去是一種快速息事寧人的方式,實際上沒有觸及到女友的深層需要。
一遇到問題,就想靠“哄”一帶而過,實際上是一種回避和轉移。沖突背后的情緒和需要,只是暫時被壓抑下去了。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沖突就可能會更激烈地爆發。
一爭吵,就道歉,試圖靠“哄”來快速和好,是解決不了真正問題的。
02
為什么我們不愿面對沖突?
為什么我們寧愿通過“哄”來應對問題,也不愿面對沖突呢?
首先,因為我們潛意識里會認為“沖突”是可怕的。
我有一位來訪者,她從小成長于一個總是爭吵的家庭環境,每當父母爭吵,她就害怕得回到房間躲起來,她發誓,長大后如果有了自己的家庭,絕對不和先生吵架。
當她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后,每當和先生發生沖突的時候,都是她主動道歉,不管這件事是否是她的錯。
她害怕爭吵,因為沖突和爭吵會喚起她童年時的回憶,讓她又陷入痛苦中。
其次,不是我們不愿意正面處理沖突,是不知道該怎么更好地處理沖突。
沖突會引發我們的焦慮,人在焦慮的狀態下,更容易變得有攻擊性。很多時候,生氣的兩個人,“話趕話”把對方逼到無話可說。
可能事后會覺得不應該這樣做,但不知道如何處理,只會選擇用“哄”的方式和好。這樣一來,也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良機。
03
如何處理感情中的沖突?
既然“哄”并不能有效化解沖突,滿足我們真實的心理需要,那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溝通呢?希望以下幾個小方法能幫助到你。
1.確定溝通的目標
要知道,只是發泄情緒并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在與伴侶溝通前,我們首先要耐受住焦慮或恐懼,稍微把自己從這些負面情緒中,抽離一點,啟動我們的理智腦好好想一想,我們溝通的目標是什么。
我們溝通的目標,是要去解決問題,去發現我們真實的心理需要,并通過溝通來滿足我們的需要。
比如,你的需要可能是這些:
希望對方不要那么大聲和你說話,因為這會喚起你童年時的恐懼;
希望對方不要忘記你生日,因為這會讓你感覺到不被愛;
希望對方在你難過的時候可以抱抱你,而不是冷酷地講大道理……
2. 明確表達你感受和需要
當我們生氣時,常常會指責對方,我們可能會說:
我做錯這件事都是因為你;
我遲到都是因為你開車太慢;
我沒法認真工作,都是因為你不停地打擾我;
……
你想想,當你這么說對方的時候,對方會有什么感受呢?對方可能會覺得很委屈和憤怒,他可能會想,你憑什么把責任都推給我呢?
指責的方式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破壞兩個人的關系。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在表達的時候,不要一味指責,總說“你、你、你”,而是把落腳點放在“我”上,比如說,我希望,我感覺,我想要……
我們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處理沖突的溝通中,更多的要表達請求,而不是指責和命令。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3. 了解對方需要,最終達成一致
在表達了請求之后,我們需要獲得對方的反饋,了解對方在想什么。
因為,可能當我們說了一大段之后,對方一句話不說,那我們是置對方的情緒不理不顧。我們需要知道,對方聽完我們這些話后的感覺,他們的反應是什么。
我們可以試著這么去問對方:聽我說這些,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們嘗試用開放的心態去等待對方回復,而不是給對方一種他不管怎樣說,都會被指責的感覺,只有在平和、安全的氛圍中,他才會告訴你,他的真實感受。
只有了解了對方的真實感受和訴求,才可以通過雙方的磨合和妥協,達到一個讓你們兩個都滿意的結果。
04
當雙方狀態不好時,如何有效溝通?
比如,兩個人情緒都很糟的情況,或者一方太累,不想和另一方溝通,怎么辦呢?
如果我們能直接表達出我們的痛苦,那么即使對方也處于痛苦中,他們也能夠意識到我們的需要。
舉個例子,先生今天很疲憊的回到家,情緒不太好,但是太太并沒有意識到,還是像往常一樣抱怨公司的瑣事。那這個時候,如果先生沖著太太大喊大叫:
讓我一個人待一會,你怎么回事,每天都說這些事?我在外忙了一整天,還不夠累嗎?
你們覺得結果會怎么樣,太太可能會覺得委屈,難過,也會感到生氣。那如果先生換一種方法,說:
親愛的,我今天也很累了,我現在真的沒辦法聽你說這些,我今天在公司也被領導罵了一頓,我想一個人待一會。
那么這個時候,太太很可能會停下來,說:原來是這樣,你愿意和我說說你在公司發生了什么嗎?
這時的太太就會開始關心先生,而把自己的那些問題暫時先放一邊。因為,她看到先生是更需要幫助的那一個。
當然,當對方的情緒特別糟糕時,是沒有辦法留意到我們的感受和需要的。
比如這個時候太太情緒也很糟糕,她沒有辦法感受到先生說的“我很累了”。如果在這個時候硬是要爭辯,那必定是一場腥風血雨。
這個時候,另一個選擇就是,換一個環境,冷處理一段時間。
我們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來調整自己的狀態,等雙方都平靜下來了以后,再回來溝通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先生外出散個步,就是個很好的選擇。等到雙方的情緒都緩和一些了,再一起來看一下,剛才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這里的冷處理一段時間,和我們之前說到的回避溝通不一樣。
回避溝通是,冷靜之后,也不再進行溝通,不討論解決辦法,只是把情緒給壓制下去。
冷處理一段時間是指,換一個環境,讓大家先平靜下來,等稍微平靜一點之后,再來復盤,進行溝通,看如何解決問題,和避免下一次的沖突。
當我們真正學會了有效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在溝通中有所獲益的時候,這種正向的激勵,也會促使我們更愿意去和伴侶去溝通,而不是敷衍和逃避。
好的感情,從來不是“哄”出來的。
···
作者:梁娟
心理咨詢師,專欄作者,專注個人成長。北大臨床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北師大文學碩士。公眾號:心流場(ID:flowfield)。我們終其一生,是成為自己。來心流場,一起探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