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樹平
編輯:初夏
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是指特應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后,主要由IgE介導的介質(主要是組胺)釋放,并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常見過敏原有吸入性過敏原,如塵螨、花粉、動物皮毛、霉菌、蟑螂、油煙、各種香料等;食入性過敏原,如河海鮮、牛奶、豆制品、花生、雞鴨、各種水果等。
過敏性鼻炎可分為“季節性”和“常年性”兩大類型。過敏性鼻炎表現有鼻癢、連續噴嚏、流清涕和鼻塞四大癥狀。
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總結以往過敏性鼻炎治療經驗基礎上,提出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體系,即避免與過敏原接觸、結合藥物治療、脫敏治療以及保健教育,俗稱“四位一體”治療方案。
需要說明的是,變應性疾病至今尚無根治方法,但通過規范化的綜合防治,可以達到并維持臨床控制,并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避免接觸過敏原
經常保持室內通風,清潔家具、用具表面的灰塵;定時清洗床墊、窗簾、沙發套、枕頭及被褥、地毯;避免飼養寵物,選擇性減少室內植物,防止霉菌、塵螨繁殖。對花粉過敏者,在春秋季節減少戶外活動,到戶外時佩戴口罩。
藥物治療
過敏性鼻炎治療藥物包括 H1- 抗組胺藥、鼻腔內給糖皮質激素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
H1- 抗組胺藥
新一代抗組胺藥(西替利嗪等)與老一代抗組胺藥(撲爾敏等)相比,其鎮靜作用更輕微,且起效快,抗敏作用強,療效高,不良反應少,療效持續時間長,能顯著降低鼻部過敏癥狀。
一般抗敏治療需持續4周,如果沒有改善,應該重新選擇治療藥物或聯合用藥。如在抗組胺藥的基礎上,聯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或鼻用激素。使用抗組胺藥時需要知曉其不良反應,如嗜睡、口干、頭昏、體位性低血壓、心臟毒性等。對于高空作業者、駕駛員、精密機械操作人員禁用或慎用。鼻用激素
常用的有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等,鼻噴劑使用前,應先將藥液搖勻,確保噴出有效噴霧。
使用時,頭部取直立位,稍向后傾斜,將噴口略朝向鼻腔外側,一般用左手噴右鼻,右手噴左鼻。噴藥后,可頭部仰起2 ~3分鐘,讓藥液向鼻腔后倒流,最后吐出進入咽部的藥水,漱口。掌握正確的噴鼻方法,可以減少鼻黏膜糜爛、出血、潰瘍甚至鼻中隔穿孔的可能。鼻用激素使用療程應不少于4周,然后根據癥狀控制及檢查情況逐漸減少用藥的次數和劑量。抗白三烯藥
常用的有孟魯司特,能減少支氣管痙攣,減輕炎癥反應。但不能像鼻用糖皮質激素一樣有效地改善鼻部過敏癥狀評分。
適用于間歇性和持續性過敏性鼻炎,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三線治療藥物。鼻減充血劑
包括偽麻黃素、苯丙醇胺羥甲唑啉等,能解除鼻塞,但對其他癥狀沒有幫助,長期使用容易產生反彈性鼻塞。由于減充血劑不僅僅收縮鼻內血管,也收縮其他血管,因而可能升高血壓。高血壓、冠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患者慎用。羥甲唑啉滴鼻液成人和6歲以上兒童,一次一側1~3噴,早晨和睡前各一次。
免疫治療
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塵螨脫敏治療,療程分起始治療階段和維持治療階段。
起始治療階段(近4個月),每周注射1次,劑量漸次增加,于4個月左右達到最優化治療劑量。
維持治療階段約6周注射1次,促使患者對屋塵螨產生耐受,鞏固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須使用標準化變應原疫苗;注意治療時機的選擇;嚴格掌握禁忌證,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應(特別是嚴重過敏反應),以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