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有勇氣邁出第一步,相信原生家庭的消極影響是可控的,我們就能通過實現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然后重建一個新的后天家庭,讓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傷痛,擁有一個全新的美好人生。
作者:麗麗赫本,來源:婚姻與家庭雜志(ID:hunyinyujiating99),經授權發布
父母的偏心
給成長帶去傷痛
最近,熱播劇《都挺好》大火,幾度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眾多網友討論原生家庭這個話題。
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從小到大在蘇家吃盡了苦頭,受盡了傷害,讓人揪心不已。
蘇家三妹明玉從小就被母親偏心對待,生而為女,是家里最不招待見的那一個,母親將重男輕女的觀念演繹到了極致。
為了大哥明哲去美國留學,可以賣了明玉住的房間,讓她無處可住。
為了二哥明成找工作,買房結婚,也可以再賣一間房,畢業旅游隨口就是2000元。
而到了明玉這里,買一本復習資料都不肯出錢,更別說報培訓班考清華了,只讓她讀免費的本地師范院校。
在平時生活起居上,偏心也是顯而易見,每次兩個哥哥吃飯都有雞蛋,明玉就只能吃湯泡飯。
二哥的衣服自己不洗,讓正處于高考復習中的明玉去洗,母親還在一旁幫腔。
每次二哥和明玉鬧矛盾,母親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對明玉劈頭蓋臉一頓罵,而軟弱無能的父親,從來都是袖手旁觀,不管不問。
從小到大,明玉就是在這種親情淡薄,不公平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一直活在憋屈苦悶中。
終于,長期積累的情緒終于爆發,她聲嘶力竭地質問母親:“你們生了我,卻不好好養我!”
而母親則是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們生你養你不容易,難道還有罪嗎?我們只負責到18歲,你是個女孩要嫁人的。”因為是女孩,似乎就天生背負著原罪。
這時,明玉終于不再選擇妥協,扔下了錢,發誓再也不向家里要錢,從此與蘇家人再無瓜葛。
后來,整整十年,她真的做到了,直到母親去世才和家人聯系上。
而明玉也終究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原生家庭的傷痛。
經濟獨立
拒絕原生家庭經濟支援
明玉自從離開蘇家以后,通過在超市打工、發傳單等方式養活自己,沒再向家里要過一分錢。
后來,她遇到了人生中的伯樂老蒙,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一路打拼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經過幾年的努力奮斗,她終于靠自己住上了大房子,買了豪車,可謂衣食無憂,真正實現了經濟獨立。
這給了她底氣,給了她自由,讓她可以挺直腰桿做人,沒有人再敢欺負她。
她也再也不用因為錢受到屈辱和貶低,不用再因為錢而受到一次次傷害。
她用錢給母親辦了一場體面的葬禮,還給父親買了一身體面的衣服。
大哥也因為明玉如今的本事,對她刮目相看。
盡管二哥總是嘴里說著“你不是就有幾個臭錢嗎”,但是心里實則對她嫉妒得發狂。
她用經濟獨立贏回了自己在原生家庭失去的尊嚴,因為經濟獨立,她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束縛,走出了遠離傷痛的第一步。
作家劉媛媛說過:“命運給了你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一生去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原生家庭只是給了我們起點,而我們的人生軌跡是靠自己一點點畫出來的。
明玉沒有停留在原生家庭的起點上,自怨自艾,而是沖破牢籠,突破自己,塑造出一個更加強大的自己,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走出原生家庭的傷痛,經濟獨立是第一步。
人格獨立,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明玉實現了經濟獨立的同時,人格上也實現了獨立。
她凡事有想法,有主見,不受任何人影響。
當她看到父親的賬本,一筆一筆記著三兄妹這么多年在家里的花銷時,她就想著要讓家里所有人知道二哥一直啃老的事實。
所以有了后來在老房子里的家庭會議,讓二哥二嫂直面事實,也成功地讓他們繼續心甘情愿地贍養父親。
在處理工作事務上,她也從不含糊,盡管老蒙是她的恩師,她也從不依附于他,遇到自己認為不對的事,總能提出自己的質疑。
當看到孫副總圖謀不軌時,她用自己的方法去搜集證據,并多次找機會在老蒙面前闡述自己的想法。
不管她的做法是否正確,至少她一直在堅持獨立思考和判斷,沒有因為權威而去妥協,這也是老蒙從心底信任她,欣賞她的根本原因。
一個人格獨立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任何事,都不會依賴于他人,而是靠自己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因為人格獨立,明玉活得自由,不受制于任何人,也擁有了一份抵抗生活磨難的勇氣。
原生家庭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在《認識自己,改變自己》中說,人的一生有兩個階段:擴展期和收縮期。
擴張期是從出生開始,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現世界對你的要求,然后去符合這些要求。
但人生還有第二個時期,你開始學習擺脫世界的支配,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自己的力量。
當我們長大成人,我們擁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我們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將一副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人格獨立,是走出原生家庭傷痛的第二步,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
建立新的依戀關系
創造自己的后天家庭
原生家庭是父母給的,而后天家庭卻是我們自己選擇創造出來的。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建立新的依戀關系,重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后天家庭。
而實際上,明玉也正是這么做的。
她遇見了暖男石天冬,這個男人懂她,心疼她,能看到她強悍外表下的脆弱,能讀懂她的孤獨和寂寞。
她在家里的大床失眠,卻在他的餐廳沙發很快入睡,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她喜歡吃他做的飯,工作再晚也要去,而他也樂意給她做飯煲湯,再晚也要等到她來。
兩個人心心相惜,一步步靠近。
當她被二哥打成重傷時,所有人都在勸她息事寧人,放過二哥。
只有石天東站在她這一邊,選擇支持她:“既然是犯罪,那就交由法律制裁,不然要法律干什么?”
而當她選擇不再告二哥,他依舊選擇支持,一直陪伴在她左右。
這種愛的陪伴打開了明玉的心扉,也讓他走進了明玉的內心深處,撫慰了她內心的傷痛。
明玉在石天冬愛的滋養下,也開始漸漸變得溫柔,不再只是一個工作狂,不再那么逼自己,學會了慢慢放下傷痛,與自己和解。
她不再那么執著于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傷痛,而是積極擁抱新的依戀關系,開始有了新的人生。
當我們成年后,我們擁有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權利,就是選擇權。
我們可以選擇徹底擺脫原生家庭給自己的束縛,選擇重新創建一個自己喜歡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我們可以活得快樂,活得自由而灑脫。
只要我們有勇氣邁出第一步,相信原生家庭的消極影響是可控的,我們就能通過實現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然后重建一個新的后天家庭,讓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傷痛,擁有一個全新的美好人生。
作者簡介:麗麗赫本,婚姻與家庭雜志,中國情感幫助全媒體平臺,關注女性自我成長、親密關系維護,溫暖風趣,與你聊聊愛情婚姻那些事兒,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志,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