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全景
北陵全景
北陵全景
北陵全景俯瞰
北陵公園導游圖 圖源:見水印
北陵又稱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位于沈陽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清初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
下馬碑
華表
石獅
石獅
沈陽昭陵陵區建筑布局。陵區四周設有紅、白、青三種顏色界樁,其南面還備有擋眾木(又叫“拒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區南北狹長,東西偏窄。陵區最南端是下馬碑,其次,為華表和石獅。計有下馬碑四座,華表一對,石獅一對,它們分別立在道路的兩旁。石獅之北建有神橋。神橋之西原有滌品井一眼。神橋往北為石牌坊。石牌坊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跨院。東跨院是皇帝更衣亭和靜房(廁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饌造房。
清昭陵石牌坊
清昭陵石牌坊
清昭陵石牌坊。石牌坊是昭陵主體建筑之一,是一件珍貴的大型石雕藝術品,建造于清順治或康熙年間。昭陵石牌坊高約10米、長約14米,為4柱、3間、3樓、歇山式樓頂形制。其正樓高挑,左右兩個次樓的里半檐緊連正樓中柱,形同“順山樓”。石牌坊的每架斗拱,均采用銅柱支撐,起到加固、裝飾作用,使之結構緊湊、牢固,在諸多牌樓中實屬罕見。
正紅門
正紅門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
石牌坊以北是陵寢正門——正紅門,此門周圍是環繞陵區的朱紅圍墻,又叫“風水墻”。正紅門內有一條南北筆直的石路叫“神道”,神道兩側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柱一對,石獅子一對,石獬豸一對,石麒麟一對,石馬一對,石駱駝一對,石象一對。這些石獸統稱“石象生”。
再往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圣德碑亭一座。碑亭兩側有“朝房”,東朝房是存放儀仗及制奶茶之地,西朝房是備制膳食和果品之所。
1965年沈陽北陵。(瑪格南攝影家勒內·布里 Rene Burri 拍攝)
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正門曰“隆恩門”,城門上有樓,俗稱“五鳳樓”。
方城正中是隆恩殿,兩側有配殿和配樓。配樓俗名“晾果樓”,晾曬祭祀用果品之處。
方城
方城
方城
方城及其角樓
方城及其角樓
大明樓
大明樓及寶頂
寶頂
隆恩殿后有二柱門和石祭臺,再后是券門,券門頂端有大明樓,步入券門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兩側有“蹬道”可上下方城,月牙城之后是寶城、寶頂,寶頂之內為地宮。寶城之后是人工堆砌的陵山——“隆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