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網平原,位于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北攜長江,南銜太湖,東望東海,與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鄰,扼江南地理要沖,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北緯31°09′-32°04′、東經119°08′-120°12′。境內陸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常州為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距今已有6000余年,有馬家浜文化與崧澤文化疊壓地層。天寧區青龍鎮潘家塘、奚蔣塘、劉家村一帶的潘家塘聚落遺址于1976年發現,距今5500多年,下層屬于馬家浜文化時期,淺層屬于崧澤文化時期。戚墅堰區丁堰鄉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園遺址于1986年發現,距今5000多年,屬馬家浜文化后期。武進區鄭陸鎮三皇廟村寺墩遺址,距今約4500年,屬良渚文化時期。[7]
自吳太伯從先周一路南奔至長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百越之地建立句吳(吳囯的前身),常州作為吳國領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常州武進區的淹城遺址,是中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歷史。淹城的最早文字記載見于漢朝《越絕書》:“毗陵縣南城,故古淹君地也。”古代“奄”、“淹”兩字相通。奄國為商殷屬國,今山東曲阜縣東有奄里,即淹里,也即是奄國所在地。
周成王初年(約公元前1042年),奄人隨同紂子武康和蒲姑人、東夷人一起抗周。三年,周殺武庚、定奄、滅蒲姑。奄和蒲姑遺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間,后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稱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時。此外,武進區境內還有春秋時期吳國的闔閭城遺址和胥城遺址等。[8]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9]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為毗陵,為縣治。王莽改毗壇,東漢建武元年時又復稱毗陵。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分無錫縣置毗陵典農校尉,屯田墾殖并統諸縣。
西晉大康二年(281年)建毗陵郡,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延陵、毗陵、暨陽(江陰、張家港西部)、無錫7縣,是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驛——毗陵驛就設于此。[10][11]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5年)為避東海王越(司馬越)世子司馬毘諱,改毗陵為晉陵,晉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
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紛紛南遷,占地聚居,僑置郡縣,一度曾在武進縣境內設有蘭陵郡、蘭陵縣,在晉陵縣境內設有東莞郡領宮縣、東莞、姑幕3縣,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廢止。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以州統縣。開皇九年(589年)于常熟縣置常州,后割常熟縣入蘇州,遂移常州治于晉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雖曾改稱過毗陵、晉陵、長春、嘗州,但時間都很短暫,而常州之名沿用至今將近1400年。
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
宋代,常州屬兩浙西路。
宋元之際,發生常州之戰。伯顏攻克常州后,下令屠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治晉陵縣、武進縣(兩縣同城),領晉陵、武進二縣和宜興、無錫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長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進另置陽湖,析無錫另設金匱,析宜興另立荊溪,加上原領江陰、靖江,常州府統領8縣,故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10][8][11]
1953年1月1日,常州市為省轄市。
1958年,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常州市劃歸常州專區領導。
1959年,常州專區改為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仍遷駐鎮江市。常州市劃歸鎮江專區領導。
1960年,鎮江專區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
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武進縣劃歸鎮江專區領導。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鎮江地區的武進、金壇、溧陽縣劃歸常州市領導。市區設廣化、天寧、鐘樓、戚墅堰、郊區5個市轄區。常州市共轄3縣5區。
地形地貌
常州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為天目山余脈,西為茅山山脈,北為寧鎮山脈尾部,中部和東部為寬廣的平原、圩區。境內陸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16]
氣候條件
常州屬于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時多有梅雨發生,夏季炎熱多雨,最高氣溫度常達36℃以上,冬季空氣濕潤,氣候陰冷。
生物資源
植物: 常州常見的裸子、被子植物門所屬植物有1000余種,分屬100多科。中藥資源豐富,已發現1000多個品種可入藥,其中紫蘇、荊芥、半夏、蒼術等植物類藥912種,動物類藥92種,礦物類藥11種。有239種被國家和省定為大宗重點品種藥,其中茅山蒼術、蘭陵(萬綏)半夏、孟城荊芥為全國著名藥材。
動物: 常見的環節、軟體、節肢、脊索動物門所屬動物達200余種,分屬13綱。可供食用的有蚌、蝦、蟹、魚、野雞、兔等,可作裘皮的有黃鼬、豹貓、草兔、獾等,可保護農林業的有石龍子、杜鵑、啄木鳥、灰喜鵲、家蝠等。[17]
林業資源
常州丘陵山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植被,森林覆蓋率達70%,溧陽有木本樹260多種,活立木蓄積量60.96萬立方米,被列為江蘇省林特產重點基地之一。盛產毛竹、江竹、淡竹、石竹的南部山區,素以“竹?!敝Q,竹產量居江蘇省第二。[17]
礦產資源
常州各地景色(17)
常州山區丘陵資源豐富,物產繁茂。山地構成的巖石,主要是石英砂巖、頁巖、礫巖,其次為大理巖、花崗巖、玄武巖等,都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孟城的斧劈石,棱角分明,有白色、黃色紋路,以其制作盆景,具有雄、秀、險之天然美,被譽為“孟河獨秀”。
常州境內有小煤礦分布,如武進的卜弋、厚余煤礦,金壇的儒林、茅山煤礦,溧陽的上黃、竹簀煤礦。溧陽境內有少量的鐵、銅、錳等礦產。金壇已探明的鹽礦儲量162.42億噸(氯化鈉儲量125.38億噸),分布于60.5平方公里范圍內。1994年1月,茅溪鹽礦建槽投產,形成年產300萬標鹵(即30萬噸固體鹽)的生產能力,達到國家級大礦標準。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2.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2.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2.5%。全市戶籍總人口382.2萬人,增長0.9%。其中,男性187.8萬人,增長0.7%;女性194.4萬人,增長1.1%。戶籍人口出生率8.9‰,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