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朝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色澤濃艷、造型多樣和紋飾優(yōu)美而著稱,被認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
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 明宣德
宣德青花所用青料為“蘇泥勃青”,燒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現(xiàn)黑疵斑點,與濃艷的青色相映成趣。
宣德青花的圖案裝飾,繼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筆繪畫風,并漸趨典雅、秀麗。其紋飾以花果紋為主。
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明宣德
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明宣德,高19cm,口徑6.9cm,足徑9.7cm。清宮舊藏。
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明宣德
尊折沿口,直頸,鼓腹,外撇足,臺階式內(nèi)底。通體呈六瓣瓜棱形。青花裝飾。口沿飾蓮瓣紋,頸飾圓圈紋,肩飾蓮瓣紋,腹飾折枝靈芝紋,近足處飾仰覆蓮瓣紋。
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明宣德
此尊器形仿石榴形象,構(gòu)思巧妙,胎體瑩潤如玉石,非常精美。
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明宣德
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是宣德青花的精美器形代表。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罐之蓋,明宣德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罐之蓋,明宣德,高6.5cm,面徑20.5cm,底徑21.5cm。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罐之蓋,明宣德
蓋面飾4朵云紋,間以5個藍查體梵文,是佛教種子字。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罐之蓋,明宣德
蓋之外壁飾海水紋,蓋內(nèi)頂面環(huán)圍九9枚蓮瓣紋,每瓣之上各書一藍查體文字,中央雙線圈內(nèi)從左至右篆書“大德吉祥場”五字。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罐之蓋,明宣德
此應(yīng)為宣德青花出戟法輪罐之蓋,罐身已失。此物是景德鎮(zhèn)專為宮廷燒制的佛事用具。
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碗,明宣德
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徑28.1cm,足徑11.1cm。
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碗,明宣德
碗敞口,方唇,圈足。碗里白釉無紋飾。碗外青花裝飾。口飾青花線兩道,壁飾纏枝蓮托八寶紋,近底處飾蓮瓣紋,足墻飾朵梅紋。口沿下從右向左橫書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碗,明宣德
此碗紋飾描繪細膩,線條流暢。“八寶”是我國最常見的傳統(tǒng)裝飾圖案之一,特別是元代瓷器圖案中以八寶為題材者占很大的比重。但元代的“八寶”有很多雜寶,不像明代基本上為輪、螺、蓋、傘、花、罐、魚、腸八種。
青花蕃蓮紋臥足碗,明宣德
青花蕃蓮紋臥足碗,明宣德,高3.8cm,口徑13.5cm,足徑4.2cm。清宮舊藏。
青花蕃蓮紋臥足碗,明宣德
碗敞口,淺腹,臥足。
青花蕃蓮紋臥足碗,明宣德
通體青花裝飾。臥足內(nèi)施以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青花蕃蓮紋臥足碗,明宣德
里心及里壁飾變形桃紋,兩者間飾纏枝花葉紋,口沿飾青花線,外壁飾纏枝花紋,下飾變形如意云頭紋。
青花蕃蓮紋臥足碗,明宣德
此器造型線條柔和,番蓮風格的紋飾嚴謹而細膩,有異域風格。
青花纏枝蓮紋瓶 明宣德
青花纏枝蓮紋瓶,高19.8cm,口徑3.8cm,足徑7.1cm。
青花纏枝蓮紋瓶 明宣德
瓶直口,圓唇,細長頸,扁腹,圈足。通體青花紋飾。口沿下飾朵梅紋,身部飾纏枝花卉,足墻外飾卷枝紋。口沿下從右至左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青花纏枝蓮紋瓶 明宣德
此器造型樸實,青花明艷,瓶口沿下橫書款者較為少見,是明宣德青花瓷器之佳作。
青花三果紋執(zhí)壺,明宣德
青花三果紋執(zhí)壺,明宣德,高27.5cm,口徑6.2cm,足徑10cm。
青花三果紋執(zhí)壺,明宣德
壺體為玉壺春瓶式,撇口,細頸,垂腹,圈足。一側(cè)有彎形長柄,柄上有小系,另一側(cè)附長流,流與頸間有云板相連。流、柄、口高低相若。壺蓋扣合于壺口,蓋面拱起,上飾寶珠鈕,可與柄上的小系用繩相連以防壺蓋滑落。通體青花為飾,頸部繪蕉葉紋,下飾纏枝蓮花一周,腹部兩面有菱形開光,一面開光內(nèi)繪折枝桃,一面繪枇杷果,開光間繪纏枝花卉。蓋面及近底處均繪蓮瓣紋,流與足墻均飾忍冬紋,柄飾朵花紋。底白釉,無款。
青花三果紋執(zhí)壺,明宣德
此壺造型端莊古樸,釉質(zhì)肥厚瑩潤,青花色澤深沉含蓄,色重處青花下凹,呈現(xiàn)出點點的黑疵斑痕,與濃艷的青色相映成趣,形成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宣德時期使用進口的“蘇泥勃青”料,燒成后的青花色澤濃重艷麗,深入胎骨,為宣德青花的顯著特征。
青花云龍紋碗,明宣德
青花云龍紋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徑27.8cm,足徑11.2cm。清宮舊藏。
青花云龍紋碗,明宣德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暈散現(xiàn)象明顯。
青花云龍紋碗,明宣德
宣德時期龍紋壯碩勇猛,五爪特征清晰,龍口微開。
青花云龍紋碗,明宣德
碗敞口,方唇,淺腹,圈足。里白釉無紋飾。外青花裝飾。口飾青花線兩道,壁飾祥云雙龍,近底處飾蓮瓣紋,足墻飾如意云頭紋。口沿下從右向左橫書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青花云龍紋碗,明宣德
此器造型淺闊,紋飾描繪細膩,是宣德時期的青花龍紋碗精品。
青花阿拉伯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明宣德,高29.9cm,口徑2.7cm,足橫7cm,足縱5.2lcm。清宮舊藏。
青花阿拉伯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明宣德
壺呈葫蘆形,口、頸部為圓形,腹部為豎向扁圓形,下承以方圈足。頸、肩之間對稱置綬帶形耳。通體青花紋飾。
青花阿拉伯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明宣德
口部繪纏枝菊花紋,腹兩面均繪阿拉伯花紋,耳上繪折枝花紋。口沿下自右向左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橫行款。足內(nèi)施青白釉。
青花阿拉伯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明宣德
此葫蘆扁壺為明永樂時景德鎮(zhèn)御窯廠的創(chuàng)新器形,宣德朝繼續(xù)燒造,品種有白釉、青花等,造型與紋飾皆仿自西亞伊斯蘭工藝品。明永樂朝制品不署年款,宣德制品一般則署年款。
青花阿拉伯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明宣德
青花海水龍紋缽,明宣德
青花海水龍紋缽,明宣德,高12cm,口徑26.5cm,足徑12cm。
青花海水龍紋缽,明宣德
此器造型敦實,紋飾生動,青龍矯健,頗有氣勢,為宣德官窯瓷器之精品。
青花海水龍紋缽,明宣德
缽口微斂,弧腹,平底。通體青花裝飾。外壁從上至下依次繪海水紋、云龍紋、蓮瓣紋。內(nèi)底青花雙線圈內(nèi)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底素胎無釉。
青花海水龍紋缽,明宣德
缽形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缽”字是佛門盛貯器的音譯,自佛教傳入中國后,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時,皇家崇信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大批藏地僧侶紛紛入京朝貢。宣德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的瓷缽,斂圓口,弧形深壁,底有兩種,一為細砂平底,一為無釉淺圈足環(huán)底。品種有白釉、灑藍釉和青花器。灑藍釉器的外壁飾有暗刻云龍紋。青花器的外壁繪有云龍、纏枝蓮等。清代有仿制品。
青花鳴鳳在竹仕女游園圖碗,明宣德
青花鳴鳳在竹仕女游園圖碗,明宣德,高7.8cm,口徑18.7cm,足徑7.7cm。
青花鳴鳳在竹仕女游園圖碗,明宣德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nèi)光素無紋飾。外壁青花裝飾,以青花料通景描繪仕女游園圖。一面是兩仕女坐于涼亭內(nèi)閑談,一小童子在旁邊服侍;另一面繪兩仕女在涼亭邊散步。仕女均發(fā)髻高挽,長裙拖地,裙帶隨風飄動。庭院中點綴怪石叢竹、樹木花草、坡地欄桿、流水小溪,還有繚繞的祥云,一只鳳凰正棲于竹上鳴叫。圈足外墻繪卷草紋。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
青花鳴鳳在竹仕女游園圖碗,明宣德
明宣德(1426—1435年)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于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于相對安定狀態(tài)。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游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tài)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閑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yōu)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青花牽牛花紋四方委角瓶,明宣德
青花牽牛花紋四方委角瓶,明宣德,高14.5cm,口徑5.7cm,足徑7.4cm。
青花牽牛花紋四方委角瓶,明宣德
瓶唇口,直頸,頸置對稱象首耳,象鼻自然彎曲呈半圓形,方腹折角為分棱錘狀,深圈足外撇。器身青花裝飾。繪纏枝牽牛花,以瓶腹為主,自然向頸部、腹部兩側(cè)延伸。雙耳染青。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款。
青花牽牛花紋四方委角瓶,明宣德
此瓶造型系模仿西亞伊斯蘭國家金屬器。瓶腹委角處過度自然。器足內(nèi)呈臺階式,這種將外撇形高圈足的內(nèi)部作成臺階式成為宣德時期的一個特征。牽牛花是宣德時期常用的紋飾。畫筆自然生動,纏繞的藤蔓、盛開的花朵,將牽牛花的花、葉、蔓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別有新意。在青花料的使用方面,此瓶使用的是國產(chǎn)與進口的混合料,青花暈散自然,并有下沉的氧化鐵結(jié)晶斑。
青花牽牛花紋四方委角瓶,明宣德
此種委角瓶在明晚期和清雍正時多有仿制。
青花折枝茶花紋如意耳扁壺,明宣德,高25cm,口徑3cm,足徑10cm×7.5cm。
此器造型源自阿拉伯銅器,器形端莊,紋飾疏朗。
壺直口,細頸,扁圓形腹,平底。頸、肩之間置對稱如意形耳。通體青花裝飾。頸上繪纏枝花紋,肩繪蕉葉紋,腹兩面均繪飾折枝茶花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花卉題材在明代宣德瓷器裝飾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其中石榴花、菊花、蓮花、茶花、牡丹、百合、寶相花、牽牛花等較為常見。每種器物多由2種、4種、6種或更多種類花卉通過不同形式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化豐富的花紋裝飾。除花卉組合使用,也流行以單獨花卉為飾,此件扁壺即為一例。其腹部兩面各繪茶花一枝,筆觸細膩,圖案寫實,別有一番情趣。
青花鸞鳳紋葵瓣式洗 明宣德
青花鸞鳳紋葵瓣式洗,高4.5cm,口徑17.5cm,足徑14.2cm。
青花鸞鳳紋葵瓣式洗 明宣德
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通體青花裝飾。
青花鸞鳳紋葵瓣式洗 明宣德
口沿內(nèi)外飾青花雙線紋,里心繪鳳、凰各一只,間以朵云,鳳凰追逐祥云,畫面生動。外壁繪團形鳳凰10組,與葵瓣式器身相對應(yīng)。
青花鸞鳳紋葵瓣式洗 明宣德
底青花雙圈內(nèi)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青花鸞鳳紋葵瓣式洗 明宣德
此器造型別致,釉質(zhì)瑩潤,青花色調(diào)濃艷,工藝技法嫻熟。底部款識清晰,是難得的宣德青花鸞鳳紋瓷器,十分珍罕,是宣德時期鸞鳳紋飾器物的代表作品。
青花夔龍紋罐 明宣德
青花夔龍紋罐,高19cm,口徑15.8cm,足徑13.8cm。
青花夔龍紋罐局部龍紋 明宣德
罐直口,鼓腹,內(nèi)圈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飾青花紋樣。頸與肩部飾如意頭紋。腹部繪2只首尾相連的夔龍銜花紋。近底處繪一周仰蓮瓣紋。底施白釉,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青花夔龍紋罐底部 明宣德
宣德青花圖案以線條流暢、紋飾豪放生動著稱。夔龍紋樣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至成化時已成為瓷器上的典型圖案,后世亦多延用。宣德時所用青料據(jù)明萬歷時王世懋《窺天外乘》和黃一正《事物紺珠》中所記為“蘇麻離青”,這種青料含鐵量高,含錳量低,在適度的窯爐氣氛下燒成后能呈現(xiàn)寶石藍般鮮艷的色澤,但由于含鐵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色結(jié)晶斑點,與艷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其藝術(shù)魅力。此罐之青花色澤即具有這一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