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一版的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中發布:前50名僅有12個北方城市。
按照秦嶺淮河劃分,中國北方與南方的人口總量相當,經濟總量南方大約高2-3成,南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理應沒有如此之大。
在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中,北方的8個省會、1個計劃單列市都沒有近前50名,還不如浙江省的島嶼地級市舟山市。
下面就是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的前50名。
圖中的北方城市,已經用框表示標識,它們看起來非常”稀疏“。如果僅僅從這個表格中來看,中國南北方的社會經濟發展差距已經很大——實際的情況卻未必如此。
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前50名當中的北方城市共有12個:
北京市:直轄市,第5位;天津市:直轄市,第11位;鄭州市:國家中心城市、省會,第21位;青島市:計劃單列市,第22位;濟南市:山東省會、副省級市,第28位;西安市:國家中心城市,陜西省會,副省級市,第32位;煙臺市:普通地級市,第39位;徐州市;普通地級市,第40位;淄博市:普通地級市,第41位;石家莊市:河北省會,第44位;威海市:普通地級市,第45位;長春市:吉林省會,副省級市,第47位;
北方地區入圍全國城市50強競爭力排名的城市當中,包括了兩個直轄市、五個省會、一個計劃單列市、山東省三個普通地級市。
北方地區共有9個省會、1個計劃單列市未進入中國城市競爭力前50名,它們在地圖上的位置如下所示。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的第50位就是浙江省的舟山市,這是一個常住人口不到120萬的島嶼地級市,它也排在了北方9個省會、1個計劃單列市的前面。
大連市作為中國最北的一個計劃單列市,也是東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地級市,它也沒有入選中國城市競爭力前50名。
哈爾濱市是中國東北地區的省會、副省級市,它也沒有入選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的前50名,只是排名比大連市還要靠后。
太原市又是中國北方的一個省會,也是一個東部地區的省會。在中國的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太原市是除了東北地區之外,唯一在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50名之后的省會。
中國南北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原本是社會發展水平、人口增量、經濟總量都是相當的:南方重點地區比較好,北方發展比較均衡。近年來,南方經濟有超過北方的趨勢,因此南方中國城市的發展也比較快。
然而,按照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的排名,前50名僅有12個北方城市,這種平衡性和偏差已經顯然已經超過了中國南北方的真實社會經濟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