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其實就是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有三大要素,即生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這其中的勞動者其實就是人口,它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財富的受益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改革開放前,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勞動者因為受戶籍限制,都在戶口所在地,人口流動情況非常少見。而改革開放以后,勞動力的限制開始逐漸放開,一些人開始到沿海深圳、廈門等開放城市工作,隨著打工潮的興起,人口開始了大遷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涌向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于是,一些經濟發展快的大城市外來人口越來越多了,這些新市民在大城市里工作和生活,逐漸成為了城市的一部分,成為了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國外來人口最多的10大城市,看看這10城市分別是誰?看看它們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地位和區域影響力又是怎樣的?
一個城市的經濟越發達,那么它的人口承載力也就會越強,外來的人口也會越多!而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其經濟實力也是首屈一指,外來人口當然也是最多的,截止2018年底,上海的外來人口達到了976萬,僅比本地戶籍人口少400多萬,是全國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外來人口第二的并不是與上海齊名的北京,而是我國最年輕的、經濟實力最強的大城市——深圳,深圳被稱為我國最有包容力的城市,其原因就是外來人口多。深圳目前外來人口達到了847萬,比戶籍人口多了300多萬,數量僅次于上海。北京,我國的首都,一直都是人們向往的地方,但是隨著大城市病的出現,于是不得不提高準入門檻,因此外來人口少于上海和深圳,位居全國第三;目前北京外來人口764萬,和佛山常住人口相差無幾。
我國外來人口排名第四的不是直轄市、省會城市或者那些計劃單列市,而是一個普通地級市,它就是擁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東莞和深圳一樣,同時一個年輕的城市,外來人口遠多于本地戶籍人口;目前東莞外來人口607萬,比本地戶籍人口多了300多萬。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的廣州,廣州作為千年商都,一直都是人口匯聚之地,外來人口非常多。目前廣州常住人口1490萬,外來人口562萬,外來人口排名全國第五。天津,取自“天子津渡”之意,是北京物資的重要保障。天津作為直轄市,不僅是北方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經濟強市,而且還是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在北方經濟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天津的常住人口1559萬,其中外來人口499萬,已經是一個超大城市的人口了。
?
佛山,廣東第三大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城市,毗鄰廣東省會城市廣州;截止18年底,佛山常住人口790萬,其中外來人口415萬,超過了本地戶籍人口,位列全國外來人口排名第七。蘇州,我國第一大地級市,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江蘇省第一經濟強市;18年蘇州外來人口368萬,排名全國第八。鄭州,河南省的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作為我國人口大省的省會城市,鄭州外來人口也不少;18年鄭州常住人口1013萬,其中外來人口228萬,全國外來人口排名第九。武漢,湖北省會城市,中部地區第一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我國的老工業城市和交通樞紐城市;18年常住人口1108萬,其中外來人口224萬,與鄭州相仿,在全國外來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中,排名第十。
上面就是我國目前外來人口最多的10大城市,可以說是最會“吸人”的10個城市,它們中間有3個直轄市、3個省會城市,還有4個經濟強市;這10個城市,有8個屬于東部地區,僅有2個城市屬于中部地區。截止2019年底,這10個城市中,GDP在3萬億以上的有2個,2萬億以上的有2個,萬億以上城市5個,僅東莞GDP只有9000多,但與萬億俱樂部城市已經是非常接近了。從上面這些信息可以看出,我國外來人口最多的10個城市,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都是經濟強市,經濟強的城市人口承載力更大,可以引起更多外來人口入駐,比如深圳、蘇州等;第二就是區域影響力強的區域中心城市,它們吸人能力往往比一般城市要強很多,比如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像廣州、武漢、鄭州既是省會城市,同時還是國家中心城市,對于外來人口來說,自然比普通城市更具有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