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主管藥師 蔡燕輝
鼻為呼吸道的開口,與咽喉和氣管相連,為上呼吸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吸入的空氣可有加溫、濕潤及凈化的作用。
鼻腔黏膜上有豐富的血管、黏液腺的纖毛,鼻中隔前下部也有纖密的毛細胞血管網,當受到刺激、過敏、感染時,鼻黏膜血管迅速擴張和腫脹,出現鼻塞。
鼻塞時,患者多感覺無法通過鼻腔呼吸,常借用口腔呼氣,同時嗅覺明顯減退,對各種氣味極不敏感,發音低悶,有時可影響聽力。
不同病因導致的鼻塞有不同的特點:
1、急性鼻炎,即感冒,起病急驟,常伴有發熱、全身疼痛等特點,一周內常自行緩解。
2、慢性單純性鼻炎,鼻塞呈陣發性或交替性,日輕夜重,受體位影響,平臥時癥狀加重。
3、慢性鼻竇炎,伴有流黃膿涕,可伴有頭痛、記憶力下降等。在感冒后可出現持續不愈的流膿涕。
4、過敏性鼻炎,多伴有打噴嚏、流清涕、鼻癢、流淚。小兒易合并哮喘??沙D臧l作,也可季節性發作。
5、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為持續性鼻塞,對麻黃素不敏感。
6、鼻竇腫瘤,鼻塞多為進行性加重的。單側或雙側,如伴有鼻出血,要警惕惡性腫瘤。
藥物治療:
1、口服偽麻黃堿:常與解熱鎮痛藥、抗組胺藥組成復方制劑用于緩解感冒后鼻黏膜充血、癥狀。
2、對急、慢性鼻炎和鼻竇炎,局部選用1%鹽酸麻黃堿滴鼻液:萘甲唑啉滴鼻劑、羥甲唑啉滴鼻劑、賽洛唑啉滴鼻劑。
3、糖皮質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等)有明顯的消炎、抗過敏和減輕水腫作用,有促使病變的鼻腔黏膜逐漸恢復至正常的作用。
4、鼻竇炎的急性期:盡早采用足量抗菌藥控制感染。
5、呋麻滴鼻液:用于鼻部則可收縮鼻黏膜血管,可作為鼻用減充血劑,緩解鼻黏膜充血、水腫、鼻塞。
注意事項:
1、用滴鼻藥前:要將鼻涕擤干凈,擤鼻時要壓住一側鼻翼,將分泌物輕輕擤出來;不能捏住雙側鼻翼用力擤,這樣容易將分泌物通過咽鼓管擠入中耳,引起化膿性中耳炎。如鼻腔內有痂皮,可用溫水清洗,等干痂變軟取出后,再滴藥水。滴鼻時須取鼻部低于口和咽部的體位,如仰臥于床上,頭向后伸,鼻孔朝上或取坐位頭盡量向后仰,可避免藥液流入咽部而引起口干、口苦。滴藥后,要靜臥3~5分鐘,并輕壓雙側鼻翼3~4次,讓藥液與鼻黏膜接觸,然后坐起,使多余藥液從前鼻孔流出。
2、使用鼻噴霧劑時:采取端坐位,頭稍后仰,噴頭插入一側鼻孔,不宜過深,以免損傷鼻黏膜,噴射方向為前后位,但宜稍偏向外側壁。噴射時可作深呼吸,噴完后可屏氣幾秒鐘,在短時間內勿做擤鼻動作,以求藥物存留鼻腔更長時間。
3、向鼻內滴藥時:滴管頭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藥液。不能長期擅自依靠滴鼻液來改善鼻腔疾病,當藥液使用效果差時,應停止繼續使用,及時就診。
4、加強體質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見的急癥之一,輕者僅表現為涕中帶血,重者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兒童鼻出血多見于鼻腔干燥、變態反應、鼻腔異物、血液系統疾病、腎臟疾病以及飲食偏食等。
臨床分類:
1、按病因分類:分為原發性鼻出血(特發性或自發性)和繼發性鼻出血(病因明確)。
2、按出血部位分類:分為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后部出血。
臨床表現:
多為單側鼻腔出血,如由全身因素引起者,亦可雙側出血。出血劇烈或鼻腔后部的出血常表現為口鼻同時流血或雙側流血。血塊大量凝集于鼻腔可導致鼻塞癥狀。咽入大量血液可出現惡心、嘔吐,需要與咯血、嘔血進行鑒別。
兒童鼻出血的家庭急救措施:
1、讓孩子坐著或站立,頭部稍微向前傾。不要平躺或頭向后傾斜,以避免孩子將血液誤吞。
2、用手指緊緊捏住鼻翼抵住中隔10~15分鐘,并指導孩子用嘴呼吸。期間不要松開手來檢查是否出血,否則難以達到壓迫止血的效果。
3、讓孩子及時咳出進入口腔的血液,咽入大量血液可出現惡心、嘔吐。
預防鼻出血:
1、飲食方面,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足量的維生素。
2、盡量少摳鼻。
3、氣候干燥的季節,保持鼻腔的濕度。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 袁學文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愿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