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吃一個互聯網的瓜,新鮮出爐。
我一直認為像A大廠和B大廠打起來并且動輒要求賠償幾千萬上億之類的事兒,一定要抱著吃瓜心態看才有意思,金額越大,越要端正吃瓜心態,沒必要太嚴肅,反正錢最后又不是給你。
當然,表面功夫是要做的,
所以當看到抖音直接在公眾號的平臺手撕騰訊時,我表現出來的反應是:不要打了不要打了。畢竟都快過年了,麻煩兩位大佬帶個頭,以和為貴,和一把九千萬的稀泥也沒關系。
但內心真實的聲音其實:
快快快,打起來打起來。
我這就去搬小板凳和準備瓜子。認真吃瓜就是參與了一個九千萬的項目,像這種級別的吃瓜是很少見的,在我的記憶里,上一個手撕騰訊說它壟斷的還是當初剛初出茅廬有點愣頭青的360,那時候我還在讀高中,只是覺得周炮哥真的很男人,直接拉響了炮彈,一炮而紅。
那個時候周炮哥還像個屠龍少年,但后來360慢慢也變成了流氓,趁你不注意的時候給你下載一些你除了重裝系統或者砸電腦否則根本搞不定的軟件,卡得要死。
所以資本之間的撕逼,公文上都寫著為了用戶利益,為了網絡生態環境,措辭跟政府工作報告一樣嚴謹,背后都是自己的流量算盤。
回到抖音和騰訊之間的戰爭,刨除那些表面的政治正確概念,到底為什么抖音要打這一仗?
第一,微信真的是太屌了。
作為一款APP,但微信的征程,以現在來看,絕對不是滿足于只做一款APP,我感覺微信的對手是安卓或者蘋果,它是以干掉這兩家為使命的。
最好是大家的手機里就只有一款APP,微信。
然后開機界面是這樣:
只要有微信,其它的都可以不用。
一切功能,都可以在微信里完成。
這也并不是天方夜譚,微信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剛開始,微信主打社交,但如今,這是一個集手機支付、內容、游戲、小程序、購物等等于一體的國民性應用平臺,還有諸多政務服務,像什么粵省事,健康碼,預約辦事,隨手都能搞定。
看看這張圖:這是一張普通的微信功能界面圖。
但你對應上相應的功能,就可以感受到微信的野心有多大,于是這張圖就變成這樣的了:
尤其是在朋友圈添加了話題標簽頁之后,搞微博是一件當眾流氓大家都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的事兒。
此前微信團隊還弄了一個圈子之類的功能,是附屬在搜一搜下面的。
我去用了一下,以我多年互聯網沖浪的經驗,這其實就是由貼吧功能演變而來的。你可以打開「搜一搜」的界面,會發現和百度很像,再點開圈子功能,仿佛又到了十多年前殺馬特和帝吧的時代,熟悉的配方,一樣的味道。
微信唯一留手的顯性功能板塊,就是音樂領域,其實他們完全可以開發一款音樂小程序,以微信的月活,市面上的大部分音樂類APP最后可能都會和蝦米一樣,但為什么沒做呢?
我猜最大的原因是沒必要,國內目前還活著的3大音樂類軟件,兩大龍頭(酷狗和QQ音樂)都是自己的,何必把自己人逼到沒有生路呢?
果然是打拳有方。
在這種情況下,緊張的其實不止抖音,包括谷歌和蘋果這樣做操作系統的公司也應該瑟瑟發抖,要是哪天騰訊做了一款微信手機,所有功能全部在微信里實現,中國市場也許就沒他們什么事兒了。
第二,抖音為什么尤為緊張?
在PC時代,BAT是三大霸主,后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和阿里都轉型成功了,但百度掉隊了。
可以從多方面角度分析這件事,而從內容的角度看,百度掉隊有一定的必然因素,因為百度就是內容流量。
大抵因為內容本身帶來的流量并不優質,內容流量本質上還是注意力的流量,門檻其實很低,也很容易被剝奪,它們不會吸附于平臺。
如果有更好的內容提供者,大家的注意力很快會轉移。
所以你看阿里是可以成功的,阿里的流量屬于功能性流量,一家公司想要滅阿里,并不是只需要開發出個APP這么簡單,背后的供應鏈體系是人家十幾年年的沉淀,是真正的護城河。
騰訊也是可以成功的,騰訊的流量屬于社交性流量,它們必須依附于平臺,因為所有熟人關系鏈都在這里,至少會讓對手啃這塊領域的時候咬得很吃力。
抖音的流量,就是純內容性流量。
雖然算法強悍,雖然日活也在步步增高,但它們現在面臨的局面是:
一個月活高達十幾億的超級國民APP做了一個功能上基本和他們一樣的項目,也就是視頻號,不僅有算法推薦,還有社交推薦。
正面和抖音剛。
微信本身的社交屬性會讓大家時不時上去看一下,看完了消息再看看公眾號,再刷刷視頻,現在的視頻號也改為全屏了,沉浸感和抖音比并不差,質量再高一些,抖音拿什么再吸引用戶回去?
如果微信再學西瓜挖B站UP主一樣把抖音的大V也全挖過來,砸錢砸人,做好貼心大保健服務。
一手抓用戶,一手抓網紅。
估計互聯網宮斗劇很容易就劇終了。
第三,微信禁止分享一些其它平臺的鏈接算濫用支配地位嗎?
當然,這里的評判的由我不到我來決定,但我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你累死累活搞了一個羊圈,把所有的羊都集中到了自己家的土地上,這時候別人總想著嫖你家的羊到他家生崽,你會答應嗎?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所有APP開發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微信來嫖流量。
這也容易理解,畢竟微信是國民級應用,而且威力確實猛。
從拼多多的案例可以看出來,利用微信社交關系的裂變,可以短短幾年時間就造出了一家腳踏京東手摸阿里屁股的電商帝國,此前人們從未想到,原來在電商這種鐵板一塊的領域里,還有這么巨大的機會。
這些都說明了微信社交鏈資源的重要性。
而內容,恰恰是最需要被分享的,你看到一個好內容自然忍不住分享給朋友,而現在的情況是,抖音的分享被禁止,微信自己家又有視頻號。
抖音當然要高呼讓騰訊松綁。
不過抖音的內容在微信無法被分享,那么微信的內容在抖音能不能暢通無阻地發出去呢?我很好奇這個問題,于是昨晚就測試了一下。
我錄了一個視頻,內容大概就是我和自己公眾號的對話,其中公眾號名字明晃晃地露了出來,配上一首歌之后,我就發到抖音上去,準備花點錢上個熱門。
結果看到了被禁止投放的通知:
播放量也比此前發的任何一條都要低。
很顯然,被限流了。
所以,你看,沒有人愿意其它任何一個人跑到自己家羊圈里一頓亂嫖,再跑到其它地方下崽,包括抖音自己。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感受,最后的判決以法院為準。
站在用戶和創作者的角度,我希望最好兩個平臺打通,所有內容暢通無阻,甚把阿里也拉進來,微信也可以上淘寶,抖音也可以刷公眾號文章,這才是用戶利益的最大化。
否則就別談什么用戶了。
資本撕逼最大的用戶利益,就是燒你們的錢讓我們看戲,像這種幾千萬預算的撕逼撕逼項目,麻煩表演得好一點,我內心又忍不住高呼:
快打起來,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