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現代婚禮和西式婚禮而言,中國古代婚禮有其特定的流程。今天,我們就來細說一下山西當地的古代婚禮流程。
說媒
說媒是議婚的第一步,通常由男方家長托親朋鄰里作媒介,為男方務色配偶。媒妁牽線搭橋,兩頭撮合,講究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如果雙方父母都有意向,婚事就算有了“眉目”。
合八字
所謂“八字”是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用兩個字代替,四項就有八個字。封建迷信者認為,用這八個字可以推算一個人的命運。舊時議婚中雙方都有意愿時 ,須先交換八字貼,也叫“庚貼”,請人算命看生辰命相如何,如果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不相克,便可以定婚了。
定婚
定婚即民間自行確定男女婚姻關系。往往要舉行定婚禮儀,設宴款待媒人及親朋。男女雙方互贈信物、禮品。
納彩
納彩是指男方向女方奉送彩禮。通常由男方家長作為主婚人持柬到女方家拜送彩禮,也叫聘禮。女方家長出面拜受,并設宴招待男方賓客,期間雙方要議定成婚迎娶的大喜日子。
迎親
迎親是指男方到女方家娶親的活動。通常要舉行聲勢浩大、隆重熱烈的迎娶儀式。民間將男子娶親視為“小登科”,封新郎為“狀元”,新郎官,一切活動按官府形制,男著官衣官帽,女穿鳳冠霞帔,各乘一頂花轎,旗號執事開道,響器鑾駕俱全,伴郎伴娘相陪,浩浩蕩蕩,威風八面,盡享一日榮華。
拜天地
拜天地是指娶回新娘后在男方家舉行的婚禮。花堂通常設在男家正房大廳內,正中擺“天地爺”牌位,男方父母堂側站立,莊重而神圣,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則互拜,隨后拜親朋,并接受“拜禮”,禮畢后由伴娘陪同,引新娘入洞房。
入洞房
精心布置的新婚夫婦房間俗稱洞房,門檻上放一馬鞍,新娘跨過,意為平平安安。炕上有“全人”縫制的新年被褥,新娘入洞房后端坐厚厚的被褥之上,俗稱“壓厚成”;被褥內,炕角處有零星的花生、棗兒、核桃之類,喻早生子,花著生。洞房內有裝著五谷的斗和銅鏡等鎮邪物件,懸有“長命燈”通夜不熄。便盒內放面制的核桃蟲、花生等,用紅紙糊嚴 ,諺曰:“姑姑提盆盆,嫂嫂開門門,侄兒侄女一群群”。
鬧洞房
入夜時分,新郎掀開新娘的“蓋頭”,便有一群群青年男女來鬧洞房,或逼著喝夫妻“交杯酒”,或罰著夫妻唱歌、說笑話,找借口討喜錢。或變著法兒讓男女肉體接觸,當眾調情,意在演繹男女合歡之事,彰顯人類野性風采。此種活動往往要折騰到深夜,隨后還會有好事者“聽房”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