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一生有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是武則天所生。
李治去世的時候,他只剩下五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武則天去世的時候,唐高宗的孩子只剩下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那么武則天的稱帝之路上到底鏟除了李治多少孩子?
咱們今天先聊一聊皇子篇,明天再聊公主篇。
李忠的出身十分低微,他的生母是一名宮女。
王皇后膝下無子,認養了李忠為子,這才讓李忠成為了太子。
公元664年,武則天的心腹許敬宗陷害李忠聯合宰相上官儀、宦官王伏勝謀反(這也是一場大戲,咱們改天細聊)。
李治的長子就這樣被莫名其妙冤枉死了,死的時候年僅22歲。
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李唐恢復之后,李忠被追封燕王,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陪葬于乾陵。
李弘是高宗的第五個兒子,也是武則天的長子。
李忠被廢黜之后,年僅四歲的李弘成為了皇太子。
李弘是個十分能干且善良的人,他因為可憐蕭淑妃所生的兩個女兒年紀大了卻不曾婚配,向高宗求情。
這件事惹得武則天十分不快。
公元675年,年僅23歲的李弘,忽然猝死于洛陽的合璧宮綺云殿。
很多史學家認為,李弘死于武則天的毒手。
李賢是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
李弘去世之后,李賢被冊立為太子,高宗對其多有褒獎,這引來武則天的忌憚。
公元680年,武則天命人在李弘住所搜出來幾百套鎧甲,于是將其定罪為謀逆,并廢為庶人,流放巴州。
高宗去世之后的第二年(公元684年),武則天派了金吾衛丘神勣(讀音同“績”)前去巴州,逼著李賢自縊。
李賢年僅二十九歲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李上金是高宗第三個兒子,生母是一個宮女。
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和酷吏周興誣告李上金謀反。
李上金自知時日無多,無奈自殺死于獄中。
武則天退位,李顯登基之后,追贈李上金為司徒、益州大都督,陪葬于乾陵。
李素節是唐高宗的第四個兒子,蕭淑妃所生。
李素節的一生可謂是高開低走。
因為蕭淑妃當初很受寵的原因,所以他被封為雍州牧、雍王,遷岐州刺史、郇王。
后來武則天掌權之后,就一路被貶,還曾經被禁錮過。
武則天稱制,又進封李素節為許王。
公元690年,受到誣告,坐罪縊殺,享年四十三歲。
史書記錄為病死,也有說是暴斃的,暫時還沒有證據可以與武則天扯上關系。
李賢被廢之后,李顯成為皇太子,高宗去世之后,登基為帝。
只是沒有多久,垂簾聽政的武則天就將李顯廢黜,改立李旦為皇帝。
武周朝建立之后,李旦被貶為相王囚禁于宮中。
隨后,神龍政變之后,武則天無奈退位,李顯再度登基為帝。
只是,李顯只做了五年的皇帝,就被自己的皇后毒死了。
這是個很狗血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擊
后來,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著名的唐玄宗)和太平公主發起唐龍政變,殺了韋皇后。
公元710年,李旦登基為帝。
兩年之后,李旦將皇位禪讓給兒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唐玄宗和楊貴妃
綜上所述,唐高宗李治的八個兒子,有五個死在武則天手里。
由此,我們也能理解為何唐高宗在晚年的時候拼命想要保護李顯的太子之位。
他正是怕這個兒子也死在妻子手里。
傳聞太子李賢曾經作詩一首:
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雖然這首詩有可能是后人編造的,可我們也能看出武則天不擇手段地搶奪權利,使得母子生分,兒子心涼。
我們看到,之后的李顯和李旦,基本上都給這幾位去世的兄弟平反和追加謚號,可見對母親武則天還是有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