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妾是不可能成為妻子的,出身和血脈導致她一生都上不得臺面。
比如王熙鳳死了,賈家會再找個大戶女子續(xù)弦也不會讓萍兒上位;
王朝云,蘇軾相愛20年,蘇軾直到孤獨終老,也沒把她扶正,蘇軾灑脫以及世人的寵愛也沒能讓他走出世俗讓妾成妻。
這是幾千年的規(guī)矩,不能破。
不過歷史總有意外,在中國最混亂五代十國時期,一個叫趙福金的丫鬟一生靠人品最終走上皇后之路,一個流浪兒能走到達女人巔峰,真是空前絕后。
不僅如此,她名聲極好,榮華一生,不弄權勢,舉國敬仰。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管制得住皇帝的妻子只有兩位:一個是明朝的開國皇后馬大腳(她死的太早了,這是后話),另外一個便是南唐開國皇帝的皇后宋福金。
1、亂世飄零,始于顏值,久于善良
宋福金出身書香,父親名叫宋韞。她身處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混亂的時期,戰(zhàn)亂讓年幼的宋福金與家人離散,一路顛沛流離,被亂兵裹挾著到了升州(南京)。
升州刺史王戎見她又漂亮可愛,又聰明伶俐就把她收留了,這也算不幸中的萬幸。
顏值到什么時候都很有用,在戰(zhàn)亂里,一個流離失所的,頭也不梳,臉也不洗的小女孩能被看出聰明俊俏本身就很神奇。
王戎有個寶貝女兒,和宋福金差不多大,王戎讓宋福金做了女兒的貼身丫鬟。
幸福始于顏值是個百試不爽的真理,實權派高官家千金的貼身丫鬟,是府中的大丫鬟了,想想襲人和萍兒的地位可以知道:作為一個撿來的小丫頭進來就是大丫鬟有多招人嫉妒。
宋福金樂觀有趣,心靈手巧,王家人經常給她“發(fā)獎狀”。
尤其是王家小姐從小就把她當成小伙伴和小閨蜜。而宋福金也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天除了盡心盡力伺候千金小姐外,就是陪著自家小姐上課外班,下課膩在一起玩耍。
就這樣,宋福金和王家小姐一起學習詩詞歌賦,出落得風姿秀雅。應該說,王戎對宋福金算得上恩重如山,她有福氣,也有造化。
轉眼間王家小姐到了出嫁的年紀,王戎也參加了 “相親大會”看上了徐知誥。
徐知誥是丞相徐溫的養(yǎng)子,雖是養(yǎng)子但地位尊貴(先按下不表),王戎這種身份地位兼人品大爆發(fā)的人,命也非常好,丞相和他都很滿意這樁婚事。
時間是個好東西,王家小姐這時已經離不開趙福金了。無論去哪兒都要帶上她,結-婚-也-要-在一起!
王小姐堅持要宋福金給自己當陪嫁。
一來她倆從小就是伴兒,二來趙=宋福金聰慧伶俐,有利于王小姐在婆家立足。
王小姐和宋福金一起長大的小姐妹,對她十分信賴。
宋福金也忠心不二,最難得的是,她聰明美麗,性情乖巧,在公婆那里把王小姐維護得非常好,這讓王戎也十分欣慰。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好感都是相互的,在宋福金心中,王戎在亂世的收留,有恩于自己;
宋福金全心全意地善待王小姐,也確實值得王戎對她加倍的厚愛,后來都差不多視同己出。
她作為一個陪嫁,處處傾盡所有智慧,護小姐周全。
這里插一句:陪嫁的丫鬟就是通房丫頭,需要在小姐和丈夫歡愛時候在旁邊伺候,平時也需要睡在一旁,在小姐不能云雨時,代替她伺候丈夫舒暢,甚至代為生子。還得能幫小姐在公婆面前討得好臉色(這就屬于高情商的范疇了)。
2、相依相伴,久于人品,終于慈悲
婚后王小姐和徐知誥十分恩愛,宋福金作為陪嫁侍女,也安分守己,不懈怠,不僭越,從不背地里勾勾搭搭,隔著鍋臺上炕。
她,美啊,可愛啊,這點太重要了——《紅樓夢》里的萍兒有這本事,王熙鳳其他幾個陪嫁丫鬟只是盡自己本分伺候男主子,就全被她打死了,女人嫉妒的后果是很可悲的。
不光王小姐,就連徐知誥、乃至整個徐家上下都喜歡宋福金,她的諸多美德讓她深得人心。
盡管王小姐寵愛不減,沒有兒女是硬傷。在古代,正妻沒有兒女會被看不起,
為了傳宗接代,夫君也要納三妻四妾,這都是情理之中。
為保住地位,王小姐跟徐知誥提議:納自己的侍女宋福金為妾,替徐家開枝散葉。
這和唐高宗的李治的王皇后為爭寵,把嫵媚的武則天推給李治,最終斗倒蕭淑妃是一樣的手法,不過王皇后和蕭淑妃都想不到,武則天這個“小妖精”的野心比天還大,她倆死的一個比一個慘。
事實證明王小姐確實聰明,宋福金也確實值得托付。
宋福金乖巧可愛,知書達理,楚楚動人,在家中婢女中卓然不群,徐知誥本來就喜歡,就這樣三人更加如膠似漆,最重要的是:宋福金成功的穩(wěn)固了王小姐的正妻地位。
王小姐深知,宋福金的心始終是向著自己的。
上天眷顧:宋福金很快為徐家誕下一男嬰,這讓徐家上下興奮不已,母憑子貴,宋福金的地位一躍而起。
即使女人再豁達,也不能改變她始終是個女人。
王小姐看到兒時的玩伴,自己的婢女,自己托付身家,一手推向夫君的閨密——整天和夫君如膠似漆,舉案齊眉,再看到宋福金的兒子,王小姐雖然高興,但心中悲涼更甚。
這里一直說的是宋福金的兒子,為什么這么說呢?
在古代,妾或者姨太生的孩子很多時候不屬于自己的,這完全看主家心思,孩子對自己親媽叫姨娘,他們面對正妻才叫媽媽。
可以參考探春的親媽趙姨娘,或者看大宅門里的姨太太孩子。所以,宋福金的地位已經非比尋常。
王小姐從此開始郁郁寡歡,她知道,宋福金對她一如既往地尊敬和愛護,忠貞不二,始終全力維護自己地位,宋福金無可挑剔。
應該說世上這樣的好姐妹太少了,對她們而言這都是難得的福分。
她痛恨自己無用,也感激宋福金忠心護主,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心情始終折磨著她。
但她是女人,有同樣的解不開心結——始終無法承受和趙福金共侍一夫,更無法改變她江河日下的事實。
幾年后,知書達理的好姐妹王小姐因病去世,宋福金痛不欲生,身為徐家正妻,王小姐除了沒給徐家添丁進口,其他各方面都可圈可點。
王小姐臨死前也對宋福金萬分不舍,她希望夫君可以好好待宋福金。
徐知誥眼淚婆娑,對她更加難舍難分。
為了讓妻子放心,徐知誥將宋福金扶正,成了徐家的當家主母。
3、乘風而起,和于性格,敬于才華
宋福金聰明靈巧,頗具智慧,且和徐知誥同命相連(徐知誥的親生父親名叫李榮,是丞相徐溫的好友,在戰(zhàn)亂中失蹤,兒子李昪在他逃亡前托付徐溫收為養(yǎng)子,改名為徐知誥。)
與親生父母失散同樣的經歷,讓他們的感情愈發(fā)深厚。
紛亂的年代和特殊的經歷,把徐知誥打磨的優(yōu)秀機智,深受徐溫夫婦的喜愛。在徐溫的提攜下,徐知誥在朝廷中順風順水。
918年,徐溫的親生兒子徐志訓被殺害,徐知誥一馬當先,平定廣陵叛亂,也進而控制了南吳朝政。
重權在握的徐知誥,廣納謀士,大施仁政,收買人心,很快就做大做強了,
徐溫開始擔心了,他派次子徐知詢去廣陵接替徐知誥執(zhí)掌朝政。
徐知誥一生簡直有如神助——徐溫突然病逝給了徐知誥喘息機會。他奪取了徐溫的兵權,從此他不再畏懼,不甘于只做南吳幕后的主子,廢掉南吳皇帝楊溥,改國號為齊,建立南唐政權。
(五代十國,就這風格,誰有兵權誰當皇帝,皇帝換的比走馬燈還頻)。
徐知誥登基后改回了自己原名——李昪。
李昪把皇后的尊貴身份給了宋福金,而她的王小姐,被追封為順妃。昔日的主仆,今日的滄海桑田。
李昪也不忘養(yǎng)育之恩,追尊徐溫為忠武皇帝。
宋福金始終與李昪同心同德,常勸李昪施仁政,遠殺戮,很多大臣托她的福免去滅頂之災。
這很像后來的朱元璋的馬皇后,同樣是可以拴住烈馬,按服狼性的女子,雖然不參政,但是真沒少摻和,
而且救下不少人,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大事,當之無愧的國母本色(區(qū)別在于馬大腳——馬皇后死的太早了,朱元璋后期的嗜殺成性也是因為沒有了馬皇后羈絆,徹底放飛陰毒本性)。
有人評價說:她是婢女逆襲的神話,其實,“逆襲”這兩個字放在宋福金身上有些淺薄了。
宋福金在朝廷威望極高,群臣都對她尊敬有加(她救過多少人的命呢?。?。
李昪去世后,宋福金的兒子李璟繼位,朝廷建議宋福金垂簾聽政的呼聲很高,都被她婉拒了。她全身心教化兒子成為一代明君,她身為國母,一向為國為民,舉國上下,無不嘆服。
結語:
宋福金小小年紀流離失所,卻能讓王戎看中,讓王小姐信賴,讓兩大家族滿意,讓李昪寵愛,令群臣折服,這都要歸功于她的品德優(yōu)美,克己奉公。
她用頂級人品修來了頂級福氣。
機遇對一個人而言固然重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些人即使有再多的機遇,也會一再錯過。
想起梁曉聲的名句: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生逢亂世還能保持一顆愛人愛己之心,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這種人是貴人,也必將有大福氣,趙福金的幸運人生完全不是用艱苦努力就可以解釋的。
一個人從表到里,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外貌,能力,脾氣,品格,心性。
對應的品質同樣是五個層次:顏值,才華,性格,人品,慈悲。
她完美地演繹了始于顏值,敬于才華,合于性格,久于人品,終于慈悲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