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滔滔不竭,歷史上那些能夠讓時光為此停住、人們所能認可和熟悉的人物,實在是屈指可數。
似乎每一個歷史朝代的命運都緊緊聯系于自然規律,有興起就必有滅亡。而東漢衰敗的趨勢已定,三國亂世便由此而生。
這亂世之中,不計其數的謀士和大將在其中浮浮沉沉,"各顯神通"。他國傾滅他國長,不少名將也隨著流水消逝在遠方。
那么三國中真正的一流名將統共有多少呢?
從大的角度看來是不計其數的。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縮小范圍,僅僅是以下八位。
呂布
第一位一流名將,非呂布莫屬。
呂布是東漢末年的群雄之一,雖有"三姓家奴"之罵名,但其武力確實是一流水平。呂布早年以騎射聞名于兵將之中,一桿方天畫戟更是得手武器。
在沙場上,他驍勇善戰,可謂一人擋得住千夫之勇。憑借著自身的威力,呂布率領一群精兵猛將,上陣無所不敵。
只是呂布性格頗有缺點,不識大體,最后被曹操生擒。
在劉備的讒言之下,呂布被曹操所殺。
關羽
第二位名將則是武力略遜色于呂布的關羽。
關羽早年因誤殺他人而亡命天涯,在遇見劉備之后才得以一展抱負。
關羽是劉備身邊的得力戰將,更是情同手足的臂膀。
在當年被曹操生擒后,他過五關斬六將,誓要找到其大哥劉備,可見其忠義本性。
張飛
那第三位名將正是關羽之義弟張飛。
張飛之勇,可用一聲喝令便嚇退了長板橋之下的一千多士兵。
在多次與呂布交手時,張飛可與他打上一百回合,依舊沒有絲毫疲憊之態。
張飛在漢中之爭中,大敗于魏將張郃。
在蜀漢建立后,被劉備派往漢中。他一生皆是嫉惡如仇,只是為人行事潑辣慣了,最后落得慘遭小人暗算的結局。
周瑜
第四位名將是江東吳國的重要人物:周瑜。
周瑜通音律,善朝堂,更懂得兵家之事。
當年孫權年幼無助,正是他一手相護,穩住了朝局。在周瑜的本領之下,一場赤壁之戰讓曹操的八十多萬大軍慘敗。
周瑜亦是東吳的智囊,在孫劉聯盟過程中,是他起意將孫權之妹嫁與劉備。
以此理由來將劉備軟禁于東吳郡主府內,然后坐收劉備的力量。
只可惜劉備后來識破了此計。
呂蒙
第五位一流名將是東吳名將呂蒙。
呂蒙在東吳人眼中,是當年的大將軍周瑜的傳承者。
他行事穩妥,能夠以兵家之計來顧全大局,堪稱東吳的第二儒將。
東吳為了奪取荊州,派去呂蒙和陸遜。
呂蒙一手突破了襄樊防線,一路上緊追關羽父子不舍,最終將關羽斬殺。
張遼
第六位一流名將是魏國曹操親封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遼。
張遼是當時對東吳局勢威脅最大的一位魏將。
他曾以不足千人的軍力,突破了孫權近十萬的兵馬。
東吳將士們聽到其名,便已經泄了氣。
張遼原本是丁原和呂布手下的重要將領。當年曹操攻打呂布時,張遼不忍呂布的苛待,率領眾將士降于曹操。
曹操這才能夠順利地活捉呂布。
追隨曹操后,張遼為魏國戎馬一生。
到了晚年,他身患疾病依舊上陣殺敵。
鄧艾
第七位名將是魏國后期的名將鄧艾。
鄧艾是魏國后期權臣司馬懿親手帶領出來的名將,在戰場上善用戰術,常常把敵人打得措手不及。
后來,也是他與鐘會二人親自帶領軍馬,攻破了成都。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鄧艾等人是令諸葛亮感覺頭疼的人物。
他的戰術和能力,成功地減緩了諸葛亮北伐大計對魏國的損失。
陸遜
而最后一位名將是大敗劉備的東吳大都督陸遜。
陸遜是東吳將領中極有頭腦的一位。
為奪取荊州之地,他利用關羽的性格弱點,并聯合曹魏奪取了荊州之地。
在劉備發起夷陵之戰后,更是他一人主力對戰。
面對來勢洶洶的蜀漢大軍,他深知對方胸懷仇恨之意,不能直面猛攻。
恰逢劉備派人勘察地形,并駐扎安營,便想出火攻的法子。
最終不僅打敗了劉備,還大大削減了蜀國的實力,讓蜀國從此一蹶不振。